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姆蟒     
儿子生在蛮荒的曼广弄寨子,寨子后面是戛洛山,寨子前面是布朗山,都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寨子里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大人上山干活了,比兔子还大的山老鼠从梁上翻下来,把睡在摇篮里的婴儿的鼻子和耳朵给咬掉了。一头母熊推开村长家的竹篱笆,一巴掌掴死了看家的  相似文献   

2.
在跨越澜沧江中游的那条古老而又凝重的“西南丝绸之路”边缘,盘桓着一个月牙形的大江湾。大江湾斜斜地旁伸出两条矮小的山脉,远远看去,非常像是一双舒展开来的玉色手臂,臂弯里款款地搂定了一个约有三五十户人家的灵秀而小巧的白族寨子。 寨子名叫鹿鸣寨,后依云岭前临大江,进出寨子的门户全赖于一个狭小的岩洞,除此别无他径。因为与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相比,鹿鸣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明清以来的许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枫香坡侗寨内热闹非凡。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燃起红红的篝火,载歌载舞共庆又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场景有表达自己身份的不同方式.以一个北川县青片乡的羌族青年为例:在他生活的寨子里,他"以某家的人"来表达自己;当他走出寨子与邻近地区的羌族交往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是青片的";  相似文献   

5.
老满家终于盖了栋吊脚楼.塔尼寨子土家人围着篝火跳了一宿摆手舞.乡亲们累了,老满醉了.他躺在坝坎下小溪边,望着自家新居想心思——那年,与阿妈从湘西讨饭过来时,他不满周岁.塔尼寨子土司让他们母子住在寨子西头一处岩洞,条件是:让阿妈每月织一个家机布,抵租金.老满在潮湿的岩洞里,就着幽幽的火亮儿,看阿妈佝着背,没日没夜地织着,听阿妈叨叨着:"满伢,快长大吧,长大你也起栋屋,阿妈就不受这罪了……"老满看着.老满听着.每逢满月,阿妈就把织机移到洞口外白果树下,织  相似文献   

6.
沈丽 《中国民族》2013,(7):6-12
潘年英,侗族,人类学家,出生于贵州省,现任教于湖南科技大学。多年来。潘年英一直关注贵州高原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注重对这些寨子的历史文化研究,更心系今天依然生活在寨子里的人们。潘年英将田野调查与现实采访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这些古老村寨动人的人文画卷。让我们走近潘年英教授。走近那些他心里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寨子。去感受和触摸别样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解放初期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小撮不甘心死亡的地主武装——三十多名匪徒,将亚贡村团团围住,企图消灭这个山寨中的一支新兴的民兵力量。当时,这个位于云南西北角上的德钦县的寨子里,只有十二名民兵,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紧要关头,还带着一般少女气的永忠站了出来,要求突围到解放军那里报信求援。寨子里的人担心她“一个小小的毛丫头”会白白送死,劝她不要去;但她想起解放前奴隶的生活和解放后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老蔡     
那天是旧历七月十五,又园又大的月亮掛在深藍色的夜空上。社員們陆續来到了魚卡底村一間集会用的公房里。大組長高秀林宣布开会后,提出个問題:男人們上鋼鉄战綫了,女人們要下地生产,家务事誰都顧不过来,应当成立个农忙食堂。大家同意了。接着,他問該选誰当炊事員,話剛落音,妇女李大妹站起来說:“我提!把我們的老蔡选上!”会場上嚷成一片:“那可眞得老蔡才行。”“贊成!贊成!”大家选老蔡是有来由的。她叫蔡貞妹,三十来岁的僮族妇女,魚卡底、龙潭田、老瘦田三个寨子的  相似文献   

9.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苗族人的婚俗保持着远古质朴、纯真的格调: 草鞋钱男方家的接亲队伍挑着糯米饭,浩浩荡荡走在月亮地里。进了新娘居住的寨子后,拉开阵势,与寨子里的姑娘们对歌。对到一定时候,新郎溜出歌场,跑到新娘家门口,给新娘递一个暗号。新娘听到后,抱起嫁妆就出来了。见到新娘,姐妹们便停止对歌,簇拥而上,领着新娘踏上路途。出了寨子,所有送新娘的女孩子们就开始争要“草鞋钱”了。“草鞋钱”的数目由姑娘们自己定。起初各说各  相似文献   

10.
边寨三日     
3月14日(星期五) 晴在中共云南文山地委会吃罢早飯,沿着通往中越边境的公路南行,走有六、七里,便到了石硐乡民族联合社——紅旗农業生产合作社。当我顺着小路走进这个社的寨子时。除了遇到几个老年人和小孩子以外,几乎看不到一个成年人,乡人民委員会里也是空空的,人們都下地去了。等了不久,社主任高必成和工作組的段同志都回来了。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从他们的談話里,我知道这个社是1954年春天建立的,起初只有二十八戶,现在已經是包括十二个寨子,僮、苗、彝、汉等五个民族四百四十九户的大社了。自从建社以后,年年增产,去年总产值达二十二万八千多元,每人平均收入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绿春县坪河公社大头大队,有三个寨子。大头寨三个队全是哈尼族;老勇寨两个队全是瑶族;另一个寨子,住的是苦聪人。多年来,这三个寨子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集中了侗族五大风俗产物,近年来被国内外游客所青睐。风物之一是被称为立体晒谷场的禾廊。自古以来,侗族村民就喜欢聚居,吊脚木楼一座紧挨着一座。寨子里空地极少,这就给秋天剪回家的糯禾把的晾晒造成一大难题。200多年前,聪明的地灵侗族祖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从山上砍来杉树,在寨子的小溪旁,房前屋后的坡地上,建造起一座座牌坊似的晒禾架,由于家家户户都种有糯禾,每户的禾架都  相似文献   

13.
翠色池塘     
在峰峦叠嶂的湘西北风栖山中,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山寨。靠左的那个寨子叫古悠池寨,住着一支从云南大理过来的熊姓白族人。靠右的那个寨子叫岩滩寨,住着覃姓土家族人,是这山里最原始的居民。两寨子之间夹着一洼绿茵茵的池塘,被当地一个有学问的人命名为“翠色池塘”。 60年代早期,古悠池寨和岩滩寨刚刚结束大饥荒袭击,他们就在两个寨子间的深涧修筑了一座约十来亩面积的山塘,蓄起一洼水,以解决威胁了一代又一代白族人和土家族人生存的水源问题。三年飞雪,三年春雨,古悠池寨和岩滩寨的山民挑断数不清的桑木扁担,磨穿  相似文献   

14.
那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金黄季节里,王建林来到苗族寨子水塘村访问。苗家子弟到苗寨,自然是分外亲热。青年人找他问长问短,老年人又拉他到火塘边上“冲壳子”。他们语言无阻,感情无隔,越谈越高兴。谈到生产,就说起苗族撒种包谷,不如汉族产量高的事。老人们说:“唉!苗家生来命苦,生产永远也赶不上汉族。”王建林问大伙怎么不学习汉族的好种法?可是他们却说:“苗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种嘛!”  相似文献   

15.
走进恩施土家寨子,不说别的,山歌就会让你陶醉不已.你看,河两岸的包谷林中,隔坎相望的水田坝子里,那些阿哥阿妹儿,在劳动的间歇,在回家的路上,无拘无束对出的那些山歌,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6.
情陷瑶山     
一座座远离现代文明、满盈古朴民风的瑶家寨子,犹如颗颗璀灿的明珠,散落在湘西南隆回县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其中,一支久被民族史料遗忘的古老宗支──花瑶,就繁衍生息在这云遮雾绕的山寨里。  说是瑶,其实他们的语言、服饰、信仰及许多习俗,都与“瑶族”这个大家庭几乎没有任何雷同的特征了。寨子里的姑娘分外爱美,个个着装艳丽绝伦,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岱蓝色长衫新奇地撩起,再配条前艳后素的桃花围裙,腰间分层有序地缠上几十圈由五颜六色布料拼接成的筒腰带,小腿扎着绣有黑色花边的白绑腿,全身上下色彩火辣抢眼。尤其…  相似文献   

17.
“怎样响应党的号召呢?”自农业生产运动在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寨子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后,60多岁的扎妥就盘算着。后来,他想到寨子附近那个小荒山头,就决定把它开成梯田。有一次,扎妥和村干部李张发出去干活,把这件事提了起来。李张发一听,高兴地说:“阿叔,这太好啦!在我们这里要想增产,开梯田是个很好的办法。”“是啊!照过去那样砍树烧山、刀耕火种,一年种一年丢的办法,要想大增产就难了。”“我们寨子水源多,把山地变成梯田是有条件的,就是寨里的人有的还信心不足,只要你做出个样子来,大家就会跟着干的。阿叔,不要怕,有困难我们帮助你!”“我怕什么!如果怕,我就不这样想了。”扎妥很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18.
山寨的石碑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石碑,有的高大庄严,有的古雅辉煌,有的玉阶层叠、雕栏围合,有的鲜花簇拥、芳草铺锦。然而,长立我心中的却是土苗山寨那一方普普通通的石碑。几年前,我从鹤峰山城出发,爬上十多华里的陡坡,来这个寨子。寨子中耸立着七八个翠峰,因名八峰村。但见香云瑞烟轻拂着山野村廓,棕榈古松咬石而生。然而,我又惋惜,惋惜没有清流,没有水,这山景便显得有些单调,有些枯燥。我问一位老者;“寨子里有溪么?”他朝南面的山坡一指,和蔼地说:“没有溪,倒有池。”我急切朝那方跑去,果然,半山腰真的挂着一砚碧池,那底那墙全是水泥沙石结构,清凌凌的池水镜子似地把翠峰倒嵌在蓝天白云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公社郫枝寨,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苗族孤身老人莫志昌,今年六十三岁。多年来,莫大爹在人民政府的关照和生产队社员的帮助下,生活过得还不错。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时也少不了缺柴少盐,生点小病。今年春节前夕,驻在郫枝寨附近的云南边防部队某团一营营部的十二名共青团员,来到莫志昌大爹住的寨子里,为群众做好事,了解到了莫大爹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岩勐     
去年,在佧佤山馬散部落工作的时候,我認識了岩勐。这是个佧佤族的中年农民。和其他佧佤人一样,他性格耿直、倔强,說話經常带着爽朗的笑声。他的身体魁梧,一出門腰間总是悬着把長刀,寬闊的肩膀上挂着弩。寨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个饒有經驗的獵人,也是农業生产上的能手;只要一提起他,人们总是翹起大拇指,怀着敬佩的心情啧啧赞美說:“嘿,岩勐真行,干起活来就不知道累!”的确,岩勐很能干,他是那些勤劳的佧佤人中最勤劳的一个。有人告诉过我,在他們互助組里,他每天出工最早,傍晚总是太陽落坡才肯离开;中午,大家休息了,他仍默默挖着荒地。农忙季节,为了节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