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法和词汇的关系体现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上。共时平面上主要表现为词的词汇意义对词的语法功能的影响 ,词汇意义中的语义特征制约词的句法搭配 ,词的价特征以词汇意义为基础 ,词汇意义对词的分类有重要影响。在历时平面上 ,主要表现为句法结构对于词义的影响和词义变化对于词语法功能的影响 ,这种影响的结果可能导致实词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2.
词的“功能义”,是指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新的词义。从共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是一种受语法语境影响的词汇语用现象,初期具有临时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从历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从“临时义”到“常见义”再到“固定义”这一词义演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词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新的兼类词的产生。在顺应理论启示下,认为词的功能义无论是共时的语境语用变化,还是历时的词性功能演变都是语言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3.
介词"自"、"从"、"打"在形式和意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时平面的不同需要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来探究原因。这三个词的使用反映了汉语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三者有其各自的语法化路径。语法化动因主要是认知和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4.
词汇化、语法化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都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发展序列.在这个序列中,涉及到词汇化的内部层次和语法化的先后进程.针对"再说"及一组相关形式(包括语法词、固化短语、照应模式等)的调查说明:"再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交叠发生,词化后继续语法化的发展历程;成为词汇词是"再说"词汇化的终点,但并不是它语法化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跟"的词义变化及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能用作名词、动词、介词和连词,这应该是它的历时演变在共时平面上同现的结果。文章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究"跟"的词义发展和语法化过程,并简要分析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摘要]语法意义的感染是指一个本无某语法意义的词通过句子中词与词的组合关系从其他具有该语法意义的词获得该语法意义的现象。它不同于前人曾探讨的词义感染。词语组合是语法意义感染的条件,语言社会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意义感染的社会原因,句法上的“左移运动”对词在语法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语法意义起着固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反义同词。本文从共时的平面上考察当代英语中的这类现象,探讨其词义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指出,任何共时平面的反义同词可以是历时角度反义同源现象演化过程中的一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对揭示词义的演化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量词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汉语词汇发展历史,虚词一般都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通常会因某个词的组织结构变化和词义演变等因素影响而引发词性的变化,使其失去或淡化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词汇语法化过程。而动量词的产生正好与之相符。动量词的产生与动词密切相关,是由动词演化而来,并非也从名词中演化而来。动量义只不过是由动词义引申出的一个义项,动量词的产生其实就是词义引申的结果。由此也可证明词义的演变也是诱发词汇语法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共时历时学说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混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界限是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如在语素的确定、词的结构与造词法、词音与词义的关系、词义的演变与联系、词义的共时—言语系统的确立、词汇构成系统的确立等等问题中都存在着这种混淆。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言研究中,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判定与分析的理论探讨一直较为薄弱。判定一个词在共时层面是否具有文化意义的落脚点应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影响,而并非从词义探求民族文化。因此,根据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显性/隐性影响,参照是否因社会文化因素造成语际间词义出现零对应关系,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具体可以划分为词的概念独特义/特有国俗义两种基本类型。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可以从文化义项与文化义素两个不同层面的词义单位进行分析。确立现代汉语词的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那什么"共时系统中的各种用法进行了描写分析,并从历时角度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过程:结构上由"那‘什么np’"到"那什么"单用;语义上由有所指到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重新分析"和"主观语用推理"是其语法化机制;"那什么"的特殊含义与句法位置为其语法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那什么”共时系统中的各种用法进行了描写分析,并从历时角度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过程:结构上由“那‘什么np'”到“那什么”单用;语义上由有所指到虚化为一个语用标记。“重新分析”和“主观语用推理”是其语法化机制;“那什么”的特殊含义与句法位置为其语法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众多的语法研究著作,以历时和共时语言视角分析表明:句型是语言的中心。从语言结构的认知功能视角分析认为:事件句型是语言表达功能的载体,是形式与功能的实体,是语言的核心。语言知识是事件句型的形式和意义匹配的知识,是以事件句型为中心的知识。因此,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修辞和认知功能视角研究和分析英语基本句型的事件句型规律,能揭示语言的本质规律,是学习和应用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与语法的关系问题,是伴随语言学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答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法得到了高度重视,词汇的价值被忽视。事实证明,孤立地研究词汇和语法,不关注词汇与语法的关系,影响了我们对语言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那种简单地认为语法是语言的主导和核心,词汇只是备用材料,语言的运用只是根据语法规则对词汇进行组配的看法,是本末倒置的。事实上,意义是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词汇语义对语言要素的性质、功能及组配模式、表达形式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语尤其如此。与此相关,应建立新的词义观。  相似文献   

15.
从共时平面看,"V开"结构中的"开"在现代汉语中很常见,它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和起始义。从历时发展看,"V开"中的"开"的演变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抽象的结果义;另一条是从表具体的结果义到表趋向义再到表动作的起始义。笔者认为这两种途径中的"开"逐渐从实义动词走向了虚化。  相似文献   

16.
实词虚化指的是将有实在意义的实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的、具有语法功能的虚词的一种过程或现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语言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其变化主要体现在语义、语用、形态及语音等四个方面。其中,语义的虚化是指语义的抽象化及词的类变所带来的语义的泛化。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虚化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的语言有共同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所谓核心词,就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但对其性质、范围、标准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颇大。主要症结在于把核心词绝对化了,忽视了其相对性和多样性。其实,核心词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从语言基础来看,有单语核心词、多语核心词和全语核心词;从存在状态看,有语言核心词和语用核心词;从时间维度看,有共时核心词和历时核心词;从语域看,有通语核心词和方言核心词;从词汇地位看,有轴心核心词和边缘核心词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核心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裸官”看“裸X”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网络新词"裸官"为透视点,通过对"裸官"的简要分析来深入挖掘"裸"的核心义、"裸X"结构在语义和功能上的整体特点及其得以流行的内在原因。认为自"裸捐""裸退"等词兴起后,"裸X"结构逐渐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结构槽,并在泛化过程中衍生出多种语义,"裸"的核心义为"没有";"裸X"的整体功能也逐渐扩大,表现为语法结构增多,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裸X"结构的流行有形式与意义上的语法基础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