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7年2月8日,成都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列为“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此次大陆地区共有26个城市参加“创佳”竞评,成都与杭州、大连三城市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确认的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大学作为成都综合评比验收的唯一地方高校代表,为成都市“创佳”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际公关》2011,(3):70-72
2010年是成都在确定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营销的第一年,首要目标就是建立成都城市的知名度。根据详细的市场调研和缜密的策划,2010年8月15日-11月5日,阿佩克思奥美策划了“成都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活动。该活动是继汶川5·12地震之后,成都吸引国内外媒体主动报道最多的事件,也是成都首次主动出击进行国际营销打响的第一炮。  相似文献   

3.
“麻将风”在都市蔓延 成都人打麻将成风,可谓“名声在外”。对此,就连成都人都不否认。麻将,正异化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鸦片”。中共成都市委书记陶武先对那种工作萎靡、沉溺“麻”海的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痛心疾首地予以斥责! 自70年代末,麻将“重见天日”后,这一“农耕文化”日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人对“成都”都市景观的跨文化“观看”与书写主要聚焦在成都自然景观、成都人文景观和成都风物景观三个方面,是巴蜀文化在日本传播及影响的有力明证。其中,日本文人对成都自然景观的书写首先关注的焦点是作为千年古都的蜀都/成都的“气派”“安逸”,同时还有成都之“第一乐园”望江楼、“蜀都最繁华”之东大街、“坚固精致”之九眼桥和安顺桥以及被誉为日本“鸭川”之锦江。成都人文景观资源丰富,而吸引日本文人并令其赞叹不已的则主要是“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武侯祠、“水光竹影城西路”的杜甫草堂、“宫中的第一杰作”青羊宫、“神圣”的文庙、“日本见不到”的惜字塔等人文景观。对成都风物景观的书写多集中于被赞为“华人的俱乐部”的成都茶馆、蜀都的交通工具轿子和花干儿、昙花一现的东洋车和马车以及展现蜀人之雅趣的花市等等。对日本文学中的“成都”都市景观书写进行美学层面的理论烛照,可知其具有地域化、景观化、文化化、多元化、奇异化、他者化等特质。  相似文献   

5.
“成都造”的市场品牌效应,其难点是突破“成都理念”,站在中国、世界市场的角度法“策划经营”。本主要研究“成都造”品牌扫展战略与策略,以创立“成都造”品牌的市场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6.
4月14日,成都市商业贸易委员会、成都晚报社、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成都华联宾馆联合举办了“迈向新世纪的成都商贸发展研讨会”。市政府副市长苏培玮、四川省贸易厅厅长越岷、副厅长贾壮苗、市商贸委主任罗大常、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成都晚报社总编伍进一、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小南到会并讲了话。到会的有省社科院、四  相似文献   

7.
周兵 《可乐》2010,(6):77-77
1949年12月9日,成都新津机场,国民党当局一批“政府官员”——“行政院院长”阎锡山、“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秘书长”贾景德、“政务委员”陈立夫,以及“教育部部长”杭立武,即将从这里撤离大陆,前往台湾。  相似文献   

8.
《蓉桂之旅》是叶老在一九四二年从成都到桂林的纪行日记。“艰苦之局,今年为最”,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日寇大举进犯,“浙省几已全陷”,“赣、粤、滇战事皆甚紧”,“通货膨胀,……各业危机已不远”,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四月十六日,傅彬然先生从桂林来到成都,邀请叶老到桂林拟定开明书店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研究领域里,是既重要又容易受到忽视的一个环节。2004年11月 13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国多民族文化论坛”,围绕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概念、作家身份、理论 走向展开了讨论。本文从“学科历史”、“作家使命”和“理论走向”等方面对论坛作了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2008年新浪网络盛典城市类评选中,成都被评为“2008年度品牌城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给成都带来了一场重大危机和挑战,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成都城市形象提升的机遇。地震发生后,成都市政府动员各方资源,迅速行动,危机公关和城市营销的种种举措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今天的成都.在外人眼中.依然是那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相似文献   

11.
1938年3月,在美国记者海伦·斯若·埃德加和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等外国友人的倡议下,经国内各派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同年8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业合作社”,简称“工合”。为推进与发展后方“工合”事业,“工合”协会于1939年1月在重庆设立了“工合”川康区办事处,1939年2月设立“工合”川康区驻蓉办事处,后又改为成都“工合”事务所。本文以抗战时期成都“工合”为研究对象,浅析成都“工合”兴起的原因,从组社、各社的业务、贷款、技术改进、教育等五方面探讨成都“工合”的发展;从地理位置、组社规模、技术改进等角度分析成都开展“工合”运动的有利条件,进而呈现成都“工合”为抗战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4日,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Carol Hutchinson在学校中接受笔者专访。 “我有两个硕士学位,我大女儿也有两个,除此外她还即将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来自英国的“天才妈妈”Carol Hutchl RSOD,2012年8月刚到成都工作,担任成都伊顿国际学校校长。说她是“天才妈妈”,是因为她的大女儿Simone在9岁的时候,智商就达到了145。在教育自己女儿的同时,Carol还从事了教育工作数十年,现在她来到中国,希望把她的经验带给成都的年轻父母们。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马年春节期间的“逼婚广告”,近期百合网的成都系列公益活动让人倍感温暖。2014年3月16日至30日,中国实名制婚恋网开创者百合网将进驻成都,开展相亲派对,麻将相亲,知名情感专家巡讲等系列创意活动,旨在帮助打造幸福蓉城。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9日至10日,第二届世界遗产论坛在峨眉山湖山宾馆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世界遗产地:生态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次会议由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主办,西南交大、乐山师范学院、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基地”协办,德国艾伯特基金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5月25日,在成都沙湾国际会议中心武侯厅,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和水井坊公司向应政府邀请率韩国经贸代表团参加第七届中国“西博会”韩国前总理李汉东、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朴铜先等贵宾一行,赠送了水井坊的最新产品——水井坊·典藏和水井坊专用酒器。  相似文献   

16.
一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江市总商会成立。“文协”总会成立后,即通知散居各地的理事和会员,积极开展筹组分会工作。1939年1月14日“文协”成都分会成立。到会者有冯玉祥、老舍、李劼人、谢文炳、周文、罗念生、熊佛西、陈翔鹤、刘盛亚、肖军、朱光潜、郭子雄、顾绶昌、肖蔓若、陶雄、毛一波等60余人;周文报告筹备经过,冯玉祥代表总会致词,老舍报告总会情况。大会通过数则重要提案。李劼人、周文、肖军、罗念生、谢文炳、刘开渠等被选为理事。[1](P107-108)与其它分会不同的是,当时的“文协”成都分会是…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10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课题“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1988年上海座谈会建议而举行的,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和《近代重庆城市史》课题组主办。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18.
六、对成都城市形象定位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关于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历史定位”与现实的成都有一定的距离,“官方定位”又未能涵盖成都诸多的历史文化因子,“媒体定位”虽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缺少全民性,而“民间定位”更是百花齐放,还有待于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有鉴于此,我愿意在这里提出自己对成都城市形象定位的深入思考:首先具体论析为成都这座城市作形象定位应持的正确目的、原则与思路,然后根据这些目的、原则与思路提出个人的建议,恭请天下达人指正,以求共解。  相似文献   

1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2记载:“成都海棠树尤多,繁艳未开如朱砂,烂熳稍白,半落如雪,天下所无也。”沈立《海棠百韵》也云:“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可见在古代的成都,能与“花中之王”牡丹相抗衡、获得“花中神仙”称誉的海棠是相当著名的。许多诗人也给我们留下了热情赞美海棠的名篇佳句。苏东坡秉烛夜游,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装”的名句;陆游在成都专为看海棠写了《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第一首就写道:“看花南陌复东阡,晓露初干日正妍。走马碧鸡坊里去,市人唤作海棠颠。”  相似文献   

20.
1977年中华书局印行的《清史稿·赵尔丰传》,关内本与关外本中所述的赵尔丰到成都,任四川总督时的情况无异。两本共有史事不实之处,仅举如下。“会川乱起,丰尔还省,……”赵尔丰于1911年8月2日到成都接任四川总督,“还省”之日即指此日。8月5日,赵尔丰在致内阁的电报中说:“现在地方尚称安靖,并无兹闹情事。”此后,端方在8月24日致盛宣怀的电报中也说:“至股东会屡次开议,……,虽言论不免过激,而举动尚守规则,亦非全无理由。……昨得尹(良)署藩电谓:‘群情安静,亟希望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