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群 《华人时刊》2015,(1):54-55
初见石明老先生,真不敢相信他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者了,看上去也不过是70岁左右吧。交谈中记者才知道,老人不仅是位传奇人物,他身体还患有多种疾病,可是却怎么又这么精神矍铄呢?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终于得知其中的奥妙有两条。一条是老人凡事看得开,对身体的疾病随遇而安;更为重要的一条是,老人有一颗大爱之心。不是亲子胜似亲子在老人家中采访时,记者见他不大的客厅中还支着一张单人床。石老解释,这是给一位受助者住的。原来这位受助者名叫陆本国,今年48岁,安徽金寨人,石老资助他已经24个年头了。如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3,(1)
在古都洛阳,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臂带袖标的老人拿着一面小旗在协助维持交通秩序。他,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将军。带着对老人的敬仰,笔者采访了这位革命前辈——  相似文献   

3.
岁月可以改变一切,惟一不能改变的是一个最终选择的信仰。——摘自采访手记也许贺劲南老人对记者并不感到新鲜。他一生不知接受过多少次采访,留下过几多见证他革命生涯的历史照片。但他尤为看重的,是那些陪伴他戎马半生,至今还飘溢着革命战争烽火硝烟、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4.
在一间简洁的客厅里,黄维鸿老人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近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黄维鸿老人激动地叙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从一个国民党海军"光国号"炮艇电讯上士策动艇上相关人员成功起义,抉择了光明,并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黄维鸿1929年11月30日出生在江西南昌县。由于生计所迫,十五岁那年,他就流落到景德镇做了画瓷相的学徒,尝尽生活艰辛。那时,国民党兵站总监部运  相似文献   

5.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6.
萧吉州 《老友》2009,(1):61-61
肖正钱是我爷爷,今年84岁。2007年10月他荣获江西省健康标兵殊荣,出席省"百万老人万里健步行标兵"表彰大会。记者采访他的健康之道时,他说了四点: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广元市,有一位退休老人,他不是记者,却比记者还忙,整天夹着公文包早出晚归,奔波采访。10多年来,他凭借一颗火热的心,专管老百姓烦心的事,尤其爱帮助弱势群体,常常有居民找他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这个退休老人名叫王开邦,今年73岁。由于他多年来一直热心“管闲事”、做好事,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管先生”。  相似文献   

8.
我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曲 今年5月,我找到了裴金声老人,对这位老抗日战士进行了采访.92岁高龄的裴金声,卧病在床,听说我要采访他,他非常高兴,并且详细讲述了他的抗日故事: "我是1923年生人,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正在上小学.  相似文献   

9.
原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杜泽州同志,在长征时期曾任张思德的班长。近日,笔者在北京西城区慕名采访了现已86岁高龄的杜泽洲老人,他动情地讲述了与张思德相识的那段往事。  相似文献   

10.
海燕 《老友》2006,(10)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有幸采访了家住南昌市青山湖附近的四川籍老红军向子龙。叩响向老家的门,随着一声洪亮的回应刚落下,门一开,一位身材魁梧的老者赫然立于我们面前。看上去,老人精神旺盛,不像88岁高龄。他热情地笑着迎我们进屋,落座之后,我们的采访进入正题。在谈到长征感想时,老人有些激动:"长征,对我们是一次考  相似文献   

11.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4):60-61
初见刘老,是在他公教一村的家里。这位慈祥的老人,眉宇间依然还存留着当初干革命的那股豪气。注视着他,依稀能寻觅到60年前,他在南京开展地下工作时的身影。然而,岁月不饶人,年过九旬的他身体不太好,只能躺在靠椅上接受我们的采访。不过,当他回忆起抗战时期地下工作的种种,精神突然变得矍铄起来。一位90岁的老人,对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12.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我们面对面坐在有年头的、略显斑驳的小书桌前开始交流。难以想象,这位唯一健在的《汉语拼音方案》设计者那么大的学问竟是在这小小的书桌上做的。尽管老人有些耳背,采访中偶尔还得借助纸笔,但记者自始至终都能感觉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敏锐和精神的豁达。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21日,一代武术大师吕紫剑老人在重庆南岸区上新街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18岁。吕紫剑生于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年轻时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而他则被称为“长江大侠”。他不但是一代武术大师,还曾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据估计,他的徒子徒孙已逾6000人,遍及海内外。最近,记者采访了吕紫剑的家人、徒弟、徒孙,追寻老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余玮 《华人时刊》2007,(11):14-20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15.
余玮 《华人时刊》2006,(7):44-50
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正是因“为”而康因“康”而寿。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学术的生命,若两个生命都充满生机,则可谓不老。每有记者采访他,他总是说:“你们采访我,就是一个考试。我是考生,准备答辩。你们考吧。”每每客人造访,他总是起身亲自送客人到家门口,无论是党政要人,还是庶民百姓,他都这样对待,从不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其德学双馨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走近季羡林,宛若是走近一座学术文化高峰——近之,愈觉其高。也有人说,季羡林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  相似文献   

16.
吉文  张旭 《山西老年》2014,(5):33-3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带着几分敬爱和新奇,采访了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养花20年不为挣钱、点滴之处献爱心的耄耋老人,他就是山西省人大退休干部、老共产党员,今年81岁的李福才。  相似文献   

17.
赵兴武  李侠 《金陵瞭望》2007,(20):23-24
前不久,笔者到地处秦淮河源头的南京市溧水县人民法院采访.正碰上一位老人给法院送锦旗。一打听,方知这位姓袁的老汉是代表他行动不便的女儿专程从镇江句容赶来.感谢法官为他的女儿追回了治病的救命钱。  相似文献   

18.
何晓鲁 《21世纪》2001,(3):58-60
走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除了为周围宜人的景致所倾倒,更多地是感动于这里浓郁的爱与情、深刻的言与行…… 我始终坚信: 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采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整个过程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董事长斯坦力先生。 能够去斯坦力先生家里采访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因为对家庭环境和人物的双重接触可以使我获得全方位的更深入的了解。这位老人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出人意料的是,呈现在眼前的并非我想象中与他身份相称的豪宅,而是极其简单的平房,院子中间有供他四季游泳的游泳池。 老人一个人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6)
2006年1月9日,记者来到信阳市,穿过一个僻静的胡同内,在周毓松老人20多平米简陋的家里,采访了这位86岁的老人,从他口里知道了一段鲜为人知、波谰壮观的抗日历史。接受国共两党给养和领导在抗战时期,有一个叫“平汉铁路破坏队”的民间队伍,为配合国共两党抗日,自发组织起来参加抗战。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人数上都要比《铁道游击队》描述的要大得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20日下午,在老干部局两位同志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人来到古城南路50栋,采访了93岁的抗战老兵余昌和。听说我们要来,老人亲自走到家门口迎接我们,与我们一一握手。1.75米的他,背不驼,腰板挺直、步伐稳健、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一提到抗战的那段经历,他就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