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平天国史稿(增訂本)(以下简称史稿)一書,是罗尔綱先生的主要著作之一,是罗先生多年来辛勤劳动的重要成果之一。这部巨著,全面的叙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对某些人物和重大事件作了深刻的論述和分析批判。同时,还解决了太平天国史上不少疑难問題,并对某些重大問題提出了研究心得和宝貴創見。从而对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2.
1960年2月出版的《安徽史学》创刊号上,刊载了罗尔纲同志的一篇长文:“捻军正名——一个有关立场问题的名称的商榷”。我在反复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逐渐地产生了几个疑问。现在提出来,请罗先生和其他同志指教。罗先生认为,在我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活跃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一带,其中主要是安徽的蒙、亳地区的起义农民,即通常被称为捻军者,不应称为捻军,而应“在(捻军的)不同阶段中,对它提出不同的称请”——如1855年张乐行号为“大汉明命王”后,就应称为“大汉起义军”或“大汉”;1857年“加入太平天国”后,应称为“太平天国张乐行部”或“太平天国龚得树部”等;1863年蒙、亳军队数万人请“遵王赖文光领导”后,应称为“太平天国新军”或“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部”、“太  相似文献   

3.
正郭毅生先生主编的《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年版)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其中第53页"太平军北上湘鄂东取南京图"关于太平军由郴州北进长沙的标注有若干需要商榷。太平军于咸丰二年(1852)四月自广西挺进湘南,七月初三日(8月17日)占郴州。七月初七日(8月21日)  相似文献   

4.
洪仁玕,以他在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地位和他制订颁行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而成为史学界关注的一位历史人物。然而较长时间以来,由于我们过多地把眼光集中于洪仁玕经济改革(而不是全部改革)的具体措施上,而同时又以其是否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来衡量其价值,某种程度上只将《资政新篇》视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贬低了洪仁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今天,通观洪仁玕的全部改革方案,走出太平天国的圈子,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查,洪仁玕在中国首倡近代化,设计并实施近代化的功劳是不可湮灭的。他的努力,连同他的失败都在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姓洪,今日已为妇孺皆知之事,但在几十年前却是一椿疑案。清朝的一些官书和私人记载有称洪秀全又姓朱者,有称洪秀全本姓郑而后冒姓洪者,直至三十年代仍有学者认为秀全之本姓郑为毫无疑义。他们认为秀全之所以改姓洪,是为了同会党联系之需要,是为了符合于“复明”的宗旨。1936年简又文发表《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1937年罗香林发表《太平天国洪天王家世考》,他们根据所见的洪秀全族谱介绍了洪秀全家族和世系的一些情况,改姓之说不攻自破,洪秀全本姓洪乃成铁案。此  相似文献   

6.
对于19世纪60年代叱咤风云的捻军,半个世纪以来学者著作多有说它是太平天国的一部分,并说后期捻军诸王也受封于太平天国。江地说,捻军诸王是南京失守太平天国灭亡之后,"遵王赖文光仍在江北军中奉太平天国正朔,执行太平天国各项制度。封王之举,想系赖文光采取的权宜之计,代表太平天国当局赐爵"《捻军史研究与调查》,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卷八《后期王爵人物表》中,将之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同列的,也有后期捻军诸王鲁王、梁王、荆王、魏王和加入捻军诸王的太平军…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论文集》(续集)(下简称续集)是1986年5月举行的两广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这次会议是一次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大多是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会议收到70余篇论文,《续集》收入的31篇文章,大多是围绕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洪秀全思想和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同时也收入涉及到太平天国其它问题的文章。这些论文正如罗尔纲先生在《续集》序文中所说:“都有一定质量,既有新课题披露新成就,也有旧课题做出新成果;有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探索,也有理论的阐述和史学的考  相似文献   

8.
罗尔纲先生是太平天国史学研究的奠基人、著作等身,又是最富成就的一位开拓者。去年四月间我收到他亲笔题签寄来的鸿篇巨制《太平天国史》心涛起伏,谨志小文以示祝贺。罗先生是广西贵县人。1950年12月专程来到南京,次年便主持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纪念展览,又实际主持太平天国史料编篡委员会,接着积极筹备太平天国纪念馆。在这期间,他亲往南京图书馆从70万册古籍中搜集太平天国史料达一千二百万字,后来分别出版或留做参考资料。当时他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又跋涉于南京城内外太平天国遗址遗迹进行调查。成绩斐然,1956年国务院授予一级研究员的殊荣。他在南京度过了十四个春秋,1964年4月返回原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继续著书立说。他身在燕京,心怀金陵,尝亲切地称南京是其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太平天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之死,不少论著及小册子说法不一,一说洪秀全服毒殉国。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一说洪秀全病逝。如一九七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豫明编著的《洪秀全》小册子说:“由于长期劳累,斗争紧张和忧愤,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天的坏下去。自五月中旬起,他就病了……,六月一日(1864年)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终于与世长辞了。”洪秀全之死,史实究竟如何?希编辑同志将此信转有关研宄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洪秀全之死的问题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史学的论著,在近代史中据我初步的统计以太平天国史事为最多,不计算出版的专书,即散见于各报刊的有一百五十多篇(1949年起至1986年止),其他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甲午战争诸问题都在五十篇左右。而太平天国的论著要以罗尔纲先生研究的成绩为突出,因之,在教学与研究上影响也最大;罗先生的考证论著较多,但也有历史论文。中国新史学的建立,正处于拓荒时期,无论在处理问题上和方法上,历史工作者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愿意就罗先生论著中的一些研究方法,提出三个问题与罗先生商榷,希望得到指正。一关于考证史料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中华书局1962年版)阳朔元年(前24)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二年迁."意为薛宣此年出任左冯翊,阅二年而升迁它职.按:任期有误. 考同表载,阳朔四年(前21)"左冯翊薛宣为少府,二月迁".《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阳朔元年亦载"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阳朔四年则先载"少府王骏为京兆尹",继载谷永推荐薛宣为御史大夫之奏,奏中称"少府宣",则《资治通鉴》亦以为薛宣此年继王骏任少府,而这恰与"薛宣从左冯翊代(按:王)骏为少府"(《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吻合.又该表所载薛宣阳朔四年后的履历与《汉书·薛宣朱博传》、《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汉纪》、《资治通鉴》皆吻合.说明该表载薛宣阳朔元年任左冯翊、阳朔四年由左冯翊迁少府的履历无误,但二者相距三年,首尾合计四年,不应作"二年迁".  相似文献   

12.
路遥 《东岳论丛》2014,(4):190-191
正刘晨完成的这部25万字的《萧朝贵研究》(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是在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形成的,前后写作、修改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其中部分成果已在《清史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等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这些成果也是他参与国家清史《传记-农民领袖》太平天国等部分编纂工作的重要收获。刘晨的著作史料丰富,论证严谨,受到好评。网络上有人这样评论:"太平天国因为以前研究过多,大多数人都觉得起点过高,近年来很少有人触碰。但其实太平天国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学术界尚未明了,只是这些问题确是前人未曾注意或者无力解决的问题,难度很大。比如萧朝贵和冯云山这两个太平  相似文献   

13.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参加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只有短短5年多,但却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最开通的中国人”。洪仁玕对太平天国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曾提出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和措施,他的思想比较集中系统地反映在他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中。 一、《资政新篇》产生的历史背景 1.国内形势 洪仁玕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在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正在逐步崩溃,中国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漩涡之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国际形势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富强起来,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抢占原料产地积极对外侵略,争夺殖民地,中国便是他们掠夺的主要目标之一。1840年英国用炮舰  相似文献   

14.
论冯云山     
<正>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家和实践家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从小读书,屡试不第,是地主阶级的下层知识分子。1843年他在紫荆山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群众,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序幕,成为拜上帝会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实际创建者和奠基人。《李秀成自述》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这当是历史事实。但在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中,由于洪秀全的教主地位和杨秀清的雄才大略,对冯云山的评价就往往有受制于洪、杨之感。有人用“屈居”、“让步”来解释冯杨关  相似文献   

15.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根据地。太平军和会党起义军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影响深远,晚清文人多所记载。1903年,浙江留日学生创办的《浙江潮》第3期上就已刊载了肯定太平天国的文章。从20年代末起,一些浙江学者对太平天国史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其中有陈训慈的《太平天国之宗教政治》(《史学杂志》1929年第2卷第11期)、夏鼐的《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清华学报》1935年第10卷第2期)、沈炼之的《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中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和洪仁在领导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所提出的法律思想 ,其内容相当丰富而颇具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向近代转型的进程。一洪秀全早期在《原道救世歌》等著作中 ,无情地揭露封建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镇压人民的罪恶 ,“造为妖魔条律 ,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无所措其手足”(《太平天国印书·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要求制定出代表农民阶级意志的体现“至公”精神的法律取代“妖法” ,并以此为工具 ,“除妖安良” ,“斩邪留正”(《太平天国起义记》) ,以镇压封建统治者 ,保护人民群众。定都天京以后…  相似文献   

17.
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1925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高中特另班,1923年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30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中文系,后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兼任广西通志馆编纂太平天国史料工作,并负责太平天国纪念馆筹建。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调入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为一级研究员。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40多种,发表论文400多篇,研究涉及太平天国各个领域,重要著作有:《太平天国史纲》、《湘军兵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绿营兵志》、《晚清兵志》、《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金石萃编校补》、《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太平天国史》等,观点独到,史料翔实,对太平天国研究起到开拓与奠基的作用,在史学界有重大影响。其治学方法是:“断不盲从,断不轻信,去伪存真,实事求是。”著名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评价《太平天国》时说:“它不止在著名的研究工作中是带总结性的,在新中国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中也可以认为是带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18.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9.
洪仁玕《戒浮文巧言谕》,扬州师院中文系编的《洪仁玕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的《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等一些新版的资料书都这么录道:“推其原故,盖由文墨之士,或少年气盛,喜骋雄谈;或新进恃才,欲夸学富。甚至舞文弄墨,一语也而抑扬其词,则低昂遂判;一事也而参差其说,则曲直难分。”其中“低昂遂判”,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却作“低昂远判”。我们认为:该作“远判”。查《戒浮文巧言谕》收在《钦定军次实录》卷内最后一篇,原刻本是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新刻的,1957年在江苏常熟发现,今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原刻本也作“低昂远判”。其实,  相似文献   

20.
一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号益谦,1882年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学经史,曾五试秀才,不第。太平天国革命前夕,曾与族兄洪秀全共谋革命。金田起义时,因病未能参加。以后几度试图投身革命,均未能如愿。直到1859年,才到达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革命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