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在战略目标确定之后,选准战略重点是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二大为我国经济建设确定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之后,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确定为战略重点,对于实现战略目标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但要指出,战略重点不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决定于两条:一是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它们现在还处于薄弱环节,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发挥 相似文献
2.
3.
祁忠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3)
外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面向国际市场建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系。它是高度社会化和国际化了的商品经济。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而建立的。它的产品以国际价值作为交换标准,要有很强的竞争力。它的运行机制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之间的合理配置为根本目的。外向型经济经营者必须树立外向型经济经营观念,采取市场营销、发展技术、企业集团化和人才开发等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4.
5.
跨越式发展是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保证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四川民族地区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实现跨越式发展 ,(1 )要深化改革 ,实现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的跨越 ;(2 )要夯实基础 ,为加快发展建立“快车道” ;(3 )要调整经济结构 ,推进资源开发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7.
8.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是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四川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中 ,关键在于争取用 1 0年左右时间形成若干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特大型城市 ,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核心地区 ,并建成一批中等城市 ,强化其对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的辐射功能。根据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综合改革 ,积极推动乡镇企业 ,等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导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倾斜式中国西部工业化推进战略和60年代和70年代国防“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四川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值已占据了四川国民生产总值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阻隔性障碍,四川地区农 相似文献
10.
四川小水电资源的显著优势,将推动四川水电能源基地的建设,也必将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四川小水电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环境。通过对四川小水电产业的一般环境、特殊环境、产业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四川小水电产业必须走梯级、流域、滚动、综合开发战略和集团化、市场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世界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的支配下,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实行战略指导,所以研究和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的一项经常性重要任务。发展战略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本文只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色以及如何形成这种特色,发表一点引玉之见。 相似文献
12.
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最高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多重质变.在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契机下,农村经济应该寻找到新的战略定位,探索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尤其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具备实质性意义;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跟上新时代脚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运用新发展理念在建成... 相似文献
13.
沿海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应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1 以对外开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大捷径 ,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 ,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外向度 ;2 以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源 ,构筑科技与经济合作、科技链与产业链衔接 ,科研机构与企业融合的新格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 以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 ,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的农村市场经济载体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粮食安全问题有所凸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农业发展的资源性矛盾正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由于人地矛盾愈益尖锐,生态负荷日趋沉重,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四川农业将主要面临下述关键性制约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有待加强;农业劳动力流动面临新的挑战;农业基本建设滞后的矛盾日趋尖锐;生态安全压力仍然沉重;农业生产要素的外部流失愈加严重;关键性农业科技成果十分缺乏。 相似文献
15.
生产滑坡、市场疲软的困挠,迄今未能摆脱。当前,市场疲软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四川,当前的市场疲软,主要是农村市场的疲软;农村市场疲软的性质,是由农民购买力微弱所导致的总体性疲软。农村市场是四川市场的主体,无论是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是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四川都高于全国。没有四川农村市场的兴旺,就没有四川市场的兴旺,就没有四川经济的振兴。当前,要启动生产,就必须启动市场,其关键是启动需求,特别是启动农村市场与农民需求;今后,要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也必须特别重视农村市场的开拓,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总体购买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和提高机会的平等性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是使发展成为可能的基本手段。 战后许多民族独立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大致有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战略,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亚洲“四小”。但是,这些战略存在着严重缺陷,原料初级产品因世界经济的不稳定而价格时常跌落,不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应变能力差,因而蒙受巨大损失;进口替代型战略实行贸易保护,妨碍了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出口导向型战略,一些欠发达国家对 相似文献
17.
栾城县(?)地区。毗邻石家庄市。全县有耕地47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7.4%(?)每(?)业人口拥有(?)已经水利化,亩施化肥190斤,亩用电91度,每百亩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30马力,农业(?)水平较高。目前是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地区之一,1982年单产达1251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每农业人口提供444斤,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栾城是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地区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县,探讨栾城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高产地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栾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形成 探讨栾城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从1978年开始的。当时,栾城已成为全国著名小麦高产县,粮食亩产已达1106斤。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1969—1977年,年递增率只有2.5%,后四年 相似文献
18.
(一) 四川省是一个有一亿人口、约九千万农民的大省,人口问题在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四川省的人口状况有五个基本特点: 1.人口多、基数大,增长较快,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很大。1982年末四川省有人口10,022万人,为全国总人口的9.9%,居全国第一位。自从70年代中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狠抓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从1970年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