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贺星明  周康 《统计与社会》2006,(3):F0004-F0004
4月24日,陕西召开了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局长王莉霞就全省农业普查工作的进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全省农业普查工作实施意见的工作汇报后,陕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王寿森针对当前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农业普查经费必须确保;二是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要组成由各厅局长带队的省农业普查督查组。  相似文献   

2.
《浙江统计》2006,(2):48-48,F0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13次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其中,人口普查进行了5次、农业普查进行了1次、工业普查(含工矿企业普查)进行了3次、第三产业普查进行了1次、基本单位普查进行了2次,经济普查进行了1次。分别是1950年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1953年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3年的全国第三产业普查,1995年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年的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1997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年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相似文献   

3.
张立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7):F0003-F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已逐步形成每十年开展三项四次普查的周期性普查制度,即:逢零、六的年份分别开展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逢三、八的年份开展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与以往的普查制度相比,现行普查制度已有很大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现行经济普查只涵盖第二、三产业,而第一产业相关调查内容包含在农业普查中单独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普查查谁?查什么?是农业普查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农业普查对象界定准确与否,是决定农业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通过第一和第二两次农普对普查对象界定的比较,谈谈笔者对农业普查对象的一些想法,并对如何准确界定农业普查的对象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以及农民生活状况。农业普查宣传动员作为舆论先导,是推进农业普查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这次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特点,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跨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十年前的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宣传对象的思想认识、文化程度、配合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农业普查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单位、农村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进行全面调查登记。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普查制度,我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1996年我国曾成功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为国家全面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基本状况和基础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将进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这次农业普查任务,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各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全跃 《浙江统计》2006,(10):48-48,F0003
2005年5月,国务院决定于2006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根据国家普查方案,普查工作大体分为十个环节,即普查准备,宣传动员,业务培训和清查摸底,现场调查,审核、复查和质量验收,普查表管理,事后质量抽查,数据处理,成果发布和普查总结。鉴于本次普查的对象与历次基本单位普查、人口普查、工业普查、三产普查和经济普查对象不同,加之本次农业普查也是市场经济下开展的第一次农业普查,农业普查所面临的对象、配合程度、外部条例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为了使本次农业普查宣传计划与手段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我们联合市、县两级农…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海宁试点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全国经济普查海宁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据初步测算,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象,共涉及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行业门类包括了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全国每十年要开展四次全国性的国情国力普查。从已实施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时间安排看,每次普查国家普查机构从成立到结束大约有三年半左右的时间跨度,省、市、县级普查机构三年左右,乡镇一级普查机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十年要进行四次普查,基本上已覆盖到了每个年度,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在基层(主要指县、乡二级)实施普查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沈国良 《浙江统计》1997,(11):35-36
农业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统计调查活动,确可称之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和优化,均能使普查的最终结果更接近普查内容的真实状况。而农业普查方案尤其是普查对象的规定和基本内容的制订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基本内容是以生产要素为主体,同时全面调查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普查内容基本切合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和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实际状况。这一中国历史最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可以提供全国及各级行政区域基本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数据及部分规模数据。…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过准备、试点、摸底、登记、审核、手工汇总、事后质量抽查和光电录入等工作,现已基本结束。作为参与、组织过2次农业普查、3次人口普查、2次基本单位普查、2次工业普查、1次经济普查和1次第三产业普查的统计工作者,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过程的分析,粗浅地谈谈对普查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日月  周康 《统计与社会》2007,(1):F0004-F0004
12月30日,袁纯清代省长在向全省人民发表农业普查动员讲话中强调,农业普查对我国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他对农业普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加强对农业普查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统计》2006,(9):48-48,F0003
(2006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第三条农业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与农业普查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农业普查工作。第五条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公室)和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依法提供的农业普查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第六条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第七条农业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农业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第八条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特殊地区的普查登记时间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适当调整。第二章农业普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第九条农业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一)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二)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四)村民委员会;(五)乡镇人民政府。第十条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农业普查对象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第十一条农业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十二条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前款规定的农业普查内容,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十三条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决定对特定内容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第十四条农业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第十五条农业普查方案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订。省级普查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农业普查附表,报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第三章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第十六条国务院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农业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作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员单位,参与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业普查工作。第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普查办公室开展农业普查工作。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业普查工作,由军队、武警部队分别负责组织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普查工作,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第十九条农村的普查现场登记按普查区进行。普查区以村民委员会管理地域为基础划分,每个普查区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普查小区。城镇的普查现场登记,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进行。第二十条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名普查员,负责普查的访问登记工作。每个普查区至少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负责安排、指导和督促检查普查员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进行访问登记。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主要由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乡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当地居民担任。  相似文献   

14.
霍蓉 《青海统计》2008,(3):31-33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信息,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普查是否取得成功的第一标准,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开展普查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成为整个普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普查的关键是要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这也是衡量农业普查成功与否的标准。为了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普查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决定,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及其数据库系统。这样全面的综合性经济普查,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参  相似文献   

16.
方青生  李明 《浙江统计》1997,(11):38-39
按照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的要求,在完成现场调查登记和手工汇总工作后.要对手工汇总数据进行评估。作为农业普查第一批成果的手工汇总数据.它的准确可靠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普查的整体质量水平。而要反映于工汇总数据的质量高低,只有通过对该数据的评估分析,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定论。在此,我们结合本县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农业普查手工汇总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的几种主要方法。一、抽样调查评估法由于抽样调查具有事先可以计算与控制抽样误差的优点,因此,可以用作对普查数据可靠性的检验,根据抽样指标来推估全及指标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它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这次经济普查是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推迟,并与计划在2005年及2006年分别进行的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全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合并,同盟者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它也是国家对前一轮普查内容进行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普查周期及内容的设置与国家编制五计划的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将得到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统计》1998,(3):4-8
上海市第一次农业普查工作已顺利完成普查试点、入户登记、质量检查等阶段工作,主要普查数据处理也已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以国发200329号文件发出通知,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周期性普查制度调整后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普查。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普查登记、数据处理、资料上报和查询改错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回顾一年半的经济普查工作,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立辉 《青海统计》2005,(11):12-14
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而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依据。这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建筑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四项普查的系统工程,是一次综合性的普查。具有周期合理、调查范围广泛、信息全面,组织协调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加强对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研究,对于指导和完善下一步我省普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