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儒学派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的错误,我不以为然。五四应该全盘肯定。五四确实遗留下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思想启蒙方面遗留的问题更大。正因为如此,五四的现实意义更大。全盘反传统不是一种科学态度。五四反传统的过激,是封建传统极为强大情况下产生的特殊的必要的行为;如在今天仍然强调这点,只能成为一场历史闹剧。  相似文献   

2.
"京派"小说家通过拒绝"真实"和美化"苦难"的叙事原则否定与置换了"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强调和突出了"道德".实质是对现代文明的有意对抗和背离及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回归.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当的反人道主义,完全放弃了"五四"文学的主题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2,22(3):88-96
鲁迅及其“五四”先驱者们表面上的“全盘反传统”,实质上只是反的传统中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那些最腐朽的东西,重点是“三纲”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贞节观念及奴隶道德,而对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不但没有否定和批判,而是实际上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当时的这种“全盘反传统”与我们现在的借鉴、吸收以至弘扬传统文化实际上并不矛盾。如果没有“五四”先驱者们的这种“全盘反传统”,我们就不能建构新文化,也就不能以今天的辨别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传统文化,来借鉴和吸收它的精华,从而使我们的新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解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反封建传统文化的一面多持基本肯定的态度。然而,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在这一问题上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沿袭新儒家的观点,对五四反传统的历史意义及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争论较多的是,五四是否全盘性反传统的问题。这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全盘  相似文献   

5.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润霞 《江汉论坛》2001,2(6):73-7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和评论,往往着眼于其"新"的一面,强调其对西方思想的接受,然而如果我们具体看一下当时代表人物的言论,会发现五四运动虽然以提倡新文化为主旨,然而与传统文化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所谓的反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正统,五四自有其传统的根源,并非西学可以完全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五四"的定位与评价一直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革命史范式将"五四"定格于现代中国不断革命中的关键环节;海外知识分子与文化保守主义者则对"五四"的激烈反传统持严厉的批评态度;而启蒙论者高扬"五四"的启蒙价值与人性关怀;如今,一种"大五四观"突破以往研究的藩篱与范式限制,从更高的层面与宏大的视角上重新认识"五四",其研究理路展示的恰恰是"五四"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8.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反映的是公共物品问题."公地悲剧"是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结果,"反公地悲剧"则是公共物品被闲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公地悲剧"在于产权不清,所以需要明晰产权;"反公地悲剧"在于产权支离破碎,故要整合产权.我国的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公地"特性,注重两种"悲剧"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对策,避免发生在国有企业这块公地上的"悲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论"文革"期间小说的"潜在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期间小说的"潜在写作"包括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以手稿形式放在自己抽屉里两种类型,它具有非公开性、非共名性和非功利性特征;挖掘和研究它对于客观认识"文革"期间小说作品的全貌和真正的艺术水平,认识作者可贵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和个性化的创作特征,认识"非常态"背景下"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张扬以及小说创作的美学审视等方面都具有文学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文 《学术探索》2006,36(4):130-137
本文以<小说月报>在1921至1923年间有关"国故"话题的讨论与酝酿,以及体现<小说月报>"整理国故"集中成果的1927年17卷号外"中国文学研究"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份杂志上一度呈现出的"国故"色彩的辨析,试图呈现出这一新文学重要刊物上关注未够的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并由此透视新文学刊物在屡被言及的新文学创作与外国文学译介两方面成绩之外的话题转移,并牵涉出"五四"文化语境流变的复杂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