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广西书法教育处于过渡时期,既沿袭了清末的私塾师徒模式,又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学校书法教育。便捷的书写方式使书法发展逐渐从实用性转为艺术性。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的书法社团和艺术院校的建立促进了书法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广西书法教育的类型、实施方法和重要人物对当时书法教育的影响,重现民国时期的广西书法教育,对广西书法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始皇凿灵渠,开岭越,广西正式归入中央封建王朝的版图之内。岭南,中原人来了,郡县设置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源源输入了,广西这一“陆梁”之地,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跟上了中原前进的步伐。秦时“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杀屠睢数十万人的广西越人的社会性质如何?汉时呢?过去因为文献资料的欠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很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种:一是桂东北、桂东南地区属封建社会,其它地区仍属原始礼会;二不管桂东桂西均属奴隶社会。两端看法,各持有故,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认  相似文献   

3.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当局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并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少数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初步改善了部分瑶族区域的生存状况;由于新桂系实行“三位一体”的集权体制,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简单粗暴地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一概斥之为“陋习”而强行取缔,并不断加重瑶族民众的捐税徭役负担,瑶族民众的生存状态和人权状况并无实质改善。  相似文献   

4.
民国广西书法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动荡中求发展,但也恰恰正是这种动荡的历史环境,给民国时期广西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活跃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装的发展与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民族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之自然地理条件。这些服装适合转徙流动的游牧生活,有着衣皮帽毛、简朴实用的特点,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气息。  相似文献   

6.
清代至民国时期,赫哲族通过与满族、汉族等周边民族的交换活动,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引进其先进的生产工具,改变了赫哲族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增加了赫哲人的自主交换意识,推动了赫哲社会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赫哲族成员贫富两极的分化,并使阶级差别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广西始终存在三大宗教问题,其中又以政府破除宗教迷信与民间信仰者之间的矛盾为最为尖锐,持续的时间也更长,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也更为巨大.同时,由于政府对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不同态度,本土宗教受到严重抑制,而外来宗教却得到大规模地发展,但与清末时期比较而言,广西各民族民众与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的矛盾相对没有那么尖锐,在战乱之时,本土士绅和民众还得到教会势力的庇护.此外,传统的民间信仰还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各民族民众发动反抗斗争的有力武器,参与着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广西壮族地区药物种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广西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自秦始皇于岭南设置郡县以来,大量汉人南迁,与壮族先民(越人) 杂居,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也因之大量输入。同样,广西壮族地区的医药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三枚用于针灸的银针及不少的药物,具体地反映了当时针灸术的发展和药物知识的丰富。但关于广西壮族地区古代医药学的情况,很少有人涉及,即便一九八○年出版的《壮族简史》一书,也省略不提。因此,本文拟就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广西地区汉墓出土的与医药有关的实物,并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曾对福建的乡村教育事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福建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福建官方及民间的乡村教育运动,认为在程时煌、许文芹、李述贤、刘心村、曾杰等人推动下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态、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及思想的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曾对福建的乡村教育事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福建乡村教育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福建官方及民间的乡村教育运动,认为在程时煌、许文芹、李述贤、刘心村、曾杰等人推动下的福建乡村教育运动,在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态、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及思想的创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秦汉至隋,鄂西南地区已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南、荆楚与巴蜀地区的重要通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初步发展。秦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开启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既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融合与凝聚,也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由此推动了鄂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初步发展,这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至民国时期汉族移民在巴塘活动之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友珍 《西藏研究》2010,(1):9-15
随明清两代经营川藏线和清末川边改流的开展,大量汉族人进入四川藏区,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中界的巴塘一时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活跃区域。文章从开荒垦殖、开设商户、兴办学校、汉藏通婚、帮会组织等角度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汉族移民在巴塘的活动作了论述,呈现汉藏两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从前清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教育的兴建、沿革与发展,以及办学过程、经费来源、生员增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清宫造办处木作档案和田野调查资料等,讨论我国手工技艺的行业文化而不是技术文化,重点对北京木作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台湾南岛语民族历史上曾拥有较高纺织技术,但这种技术没有延续下来.从明清开始,台湾南岛民族的服饰,一方面沿着服饰自身的规律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接受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力量结合,使服饰的文化内涵显得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种蔗制糖业的发展,广西城镇蔗糖运销网络已经形成.总的流通趋向是以梧州为集散中心,然后再运销广州、香港和上海等地.同时,广西各地也存在区域性的并同周边省份进行贸易的蔗糖运销小市场.各区域小市场与蔗糖运销网络相连,加强了广西与周边省区市场网络及国际市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甘蔗糖业的发展和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从前清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教育的兴建、沿革与发展,以及办学过程、经费来源,生源增减等,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旧、新桂系当局治理广西期同,县级政区的变更与增设,表现为改土属建制为流县,从老县析置新县,强化对瑶族聚居区统治而设新县三个方面.这一县政改革举措,是地方政府重新谋划县行政区域以强化统治,“开化”少数民族聚居地政治经济文化,及与地方势力特别是土司后裔势力之间搏弈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