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必须发掘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处于中国中部的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它是在南方的楚文化与北方的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的精华而产生的艺术奇葩.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长沙窑陶瓷装饰艺术在装饰色彩、纹样、图案、题材、风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知识贡献,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基础.基于地域传统艺术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普通商品→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的“重庆历史文化”栏目,是一个读者了解、认识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发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重庆魅力的重要途径。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城市。她个性十足,追求时尚而活力无限。在先秦,重庆就有自己独特的巴文化,战国时期又融入了同样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巴国的建立更是为重庆悠久的历史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秦汉以后的漫长历史中,重庆在巴楚文化的基础上广泛融合其他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重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重庆人放达耿直而又火辣的性格。展现重庆这一年轻直辖市的文化魅力,“重庆历史文化”栏目算是眼光长远。  相似文献   

3.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辉 《殷都学刊》2010,31(2):124-128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从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楚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5.
重庆发展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辖后的“重庆文化”和过去“巴文化”的范围基本一致。东与荆、楚文化接壤,南与黔文化相交,西、北与蜀文化交汇,再北就是中原文化。我们把重庆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背景中,首先认识重庆文化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6.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2,33(1):79-79
由薛其林主编的《辛亥革命与长沙》丛书,2011年10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编撰者从长沙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制高点俯瞰下来,追本溯源,立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大背景,凸显了长沙在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为素有改革进取精神和革命斗争传统的长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武昌起义的“首应之区”。  相似文献   

7.
《长沙楚墓发掘报告》是湖南省博物馆高至喜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课题。其最终研究成果《长沙楚墓》一书收入了从1952年至1993年在长沙市近郊发掘的楚墓(2048座)及出土随葬物品(14752件),资料非常丰富。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着重解决了长沙楚墓的分期与年代,建立了比较可靠的分期断代标尺,着重分析了长沙地区楚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与此同时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与影响,对研究我国古代南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一、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分类有新的突破。长沙楚墓的墓葬形制都是土坑竖穴,分为无葬具墓和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文化选择与儒学的文化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在自汉至清两千余年的文化发展中之能一直稳居文化结构的统治地位,是由一些极为复杂的原因决定的,但若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这与社会统治集团进行的文化选择、实行的文化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文化选择”与“文化示范”两个概念,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所进行的以“国家面目”出现的两次重大的文化选择过程,及其对儒学的文化示范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方言视角看湖南地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方言是在湖南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孕育、形成和通行的,从湖南方言格局与历史人文背景、湘语与楚语、楚文化的源流关系等方面揭示了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无论是“戊戌”的维新变法 ,“五四”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 ,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 ,把传统和现代对立了起来 ;文化不仅仅是“除旧立新” ,而且是“推陈出新”或“温故知新” ;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共同的问题 ;文化自觉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是近年来出现的重要文化现象和学术研究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写文学史”“再解读”“文化研究”解构了“红色经典”背后的革命历史,消解了“红色经典”的意义。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值得研究,因为“红色经典”背后的革命历史是真实的,“红色经典”无论是对于生命个体还是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有意义的。这就需要对“红色经典”进行文化诗学研究。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本批评阐释的原则和方法,与“红色经典”研究是契合的,也是为“红色经典”研究所需要的。只有通过文化诗学研究,才能使“红色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世界中,参与到我们生活世界意义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美学学会和荆州文化局、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于6月15日至19日在古城江陵召开了“楚文化审美特征及美学思想”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武汉及湖北部分地县的美学、文学、美术、考古和历史工作者。会上讨论了如下问题。一楚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楚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均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又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与被先秦理性精神笼罩的中原地区不同,楚国是神话与诗、歌舞相交融的国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肇源地。过去由于传世的实物不多,我们对楚文化研究得很不够。解放后,各地相继出土了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湘文化”总是要追溯“楚文化”。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人们对楚文化的认识,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还只是哲学上的老、庄和文学上的庄、骚,虽玄妙高深,奇异瑰丽,但总觉得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许多的传世文献和丰富的出土文化的逐步发现,人们对楚文化的认识也日逐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若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从学术史角度论证了郭沫若对屈原否定论的批判以及半个多世纪的楚文化研究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湘楚文化对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昊 《船山学刊》2006,(3):52-54
湖南的地域文化——湘楚文化与新时期湖南小说创作有着难以分离的亲缘关系,形成了湖南小说创作明显不同的审美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湘楚文化血液凝聚成的浓郁的浪漫风韵;二是“经世致用”学风哺育下的广阔的政治视野;三是边缘文化地位潜质中的执拗的乡土情结对新时期湖南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上世纪上半叶的发现和下半叶的开掘,楚文化已引起海内外瞩目,回顾近一百年学术史,楚文化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它从一个侧面,为我们认识中华文明核心的形成过程以及早期文明的结构模式,提供了重要材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区域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为迎合“地方主义”的需要,在学术上势必阻碍我们把楚文化研究引向先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宽广道路,影响我们正确认识楚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的关系,以至影响我们客观看待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交往中的公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何一个文化理念的产生,都必然有一个背后的文化支撑,体现了一种集体性思考,并在历史的积淀中,以稳固的具有本文化特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种“文化三段论”。作为其公理基础的是本文化历史形成的价值判断。但如果把这种具有本文化特征的价值判断张扬为“终极公理”,会导致文化短视与狭隘的自负,影响正常的文化沟通。因此,有必要在文化交往过程中消除这种“终极公理”,而消除它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远在20万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留下了许多史前文化遗迹和传说。如长沙南托新石器时代的大塘文化遗址,稍晚后的长沙腰塘文化遗址及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少吴“胙土长沙”’炎帝教耕,“崩葬于长沙”;舜帝南巡,“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等一系列神奇美好的传说,即是证明。而依托长沙这片土地建设起来的长沙城,尽管它历尽三千年沧桑之变.饱受历朝历代的战火硝烟,城址却原封未动;源于星象说:上有星日“长沙”,下有地日“长沙”的城名,也由古到今,终未改变。这些为产生和传承那些一定的历史人…  相似文献   

19.
湖湘文化的个性特征及其缺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秋光 《船山学刊》2001,(4):27-31,64
一综览湖湘文化古今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丰富多姿的内容,通过对其层垒积淀的透视,可以发现它大体上具有如下三大持征:一是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传承,有一种明显的连续性,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湖湘文化源自楚文化。楚文化所特有的那种古老而神秘、荒诞而又不失浪漫的巫风色彩,在古代湖南社会影响深远。到了西汉,楚文化虽已逐渐消失,但楚风民俗却依然在后世的湖湘文化中传承。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湖湘文化历经兴衰,艰难行进,其间屡有发展,但在中原人的眼中,湖南仍是一个未被完全汉化的边鄙蛮夷之地。直到…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多被视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它的显现是借改革开放之东风乘势而起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楚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拓展、走向辉煌、纵深探索的过程.由楚文化研究横向扩展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和以湖北本土为主的荆楚历史文化研究之体系也在不断成长、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