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解决贫困的方式和方法重点转向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素质为目的的智力扶贫.历史和经验表明,任何一种扶贫方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和劣势,作为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造血"机制,智力扶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障碍性因素,这就是综合成本问题.如何突破智力扶贫的综合成本制约,建立高效低廉的贫困救助体系,就成为扶贫政策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农村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来说是一种稀缺资源,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贫困是衡量扶贫资金使用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国家扶贫资金投入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精神贫困对欠发达地区脱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贫困是贫困人口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的存在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贫困的消除既包括物质方面 ,也包括精神方面 ,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4.
现行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问题的终结,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的长期性、代际性等特征的存在,使得要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其贫困问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基于渝东北地区511家农户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仍然面临着收入来源单一与内生动力不足导致的持续增收难度大、致贫因素多与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的返贫风险大等突出问题.2020年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治理应坚持精准思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现代扶贫体系,构建协同扶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民增权赋能,全面激活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机制;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完善深度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机制.深度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河北省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当前仍然存在着许多妇女贫困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其脱贫工作的快速推进。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贫困地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基于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模型,甄选出了导致妇女贫困的主要因素即教育、就业和健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河北贫困地区妇女贫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扶贫过程中出现了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输血式被动扶贫为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缺乏、返贫及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突出、金融扶贫不足、扶贫手段单一、扶贫退出机制缺乏、人才建设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应通过进一步增加专项扶贫投入,重视贫困地区优生优育和子女教育问题,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造血式扶贫水平,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金融扶贫,充分利用城镇化机遇,推动扶贫手段多样化,完善扶贫退出机制,提高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待遇等,切实提升扶贫工作效果,实现贫困地区同步小康。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8.
特殊类型地区依然是我国贫困的重灾区和扶贫主战场.研究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贫困状况及其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反贫困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要解决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发展问题,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反贫困的区域新格局.增加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围绕提高瞄准度和扶贫效率实现扶贫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贫困的本质是能力贫困,而不是收入贫困,我国以收入扶贫为目标定位的农村财政扶贫政策并不能使农村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农村财政扶贫政策应从单纯的收入扶贫转向能力扶贫,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0.
内发型发展倡导在地贫困人群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基于传统资源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双重脆弱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在开发扶贫中的主体性被忽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去能”,贫困人群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形成。从内发型发展的视角看,开发扶贫需要重塑贫困人群的主体性,谨慎选择外部资源输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路径,将贫困人群的再组织化视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首要的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教育脱贫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脱贫是指贫困家庭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教育资助 ,最终摆脱贫困状态的一种脱贫方式。教育脱贫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对教育脱贫的成本收益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贫困问题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问题,1984年全国开始了系统的扶贫工作,山东省也相应制定了扶贫政策.近几年我省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贫困村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同一地区贫困村与富裕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彻底改变贫困农村的落后面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比较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群率先实现贫困摘帽,但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时期,剩余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脱贫难度更大。脱贫攻坚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减贫存在内在理论逻辑关联。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扶贫政策的优化和调整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扶贫逻辑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贫困理论不仅关注收入贫困,更注重对贫民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的探讨,这对我国反贫困事业提出更高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反贫困进程中,实现了科技扶贫和自主扶贫相结合,在提高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帮助其缓解了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因此更符合多元贫困论的扶贫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元扶贫逻辑也有其条件约束,贫困地区应该结合当地致贫因素和资源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其全面发挥扶贫效应,并防止其各类异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实施集团化扶贫工程的设想贾晔贫困,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扶持与帮助,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的根源作深层次剖析,对扶贫的突破口进行探索,提出实施集团...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各种物质和人力,经过艰苦的努力,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或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是,目前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相当艰巨,倘有3000万人未摆脱贫困,而且原已脱贫的不少地区或人口返贫。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影响国家扶贫工作的各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上述情况表明,要彻底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国家扶贫战略必须适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重大转变。 一、建国后国家扶贫战略的各个阶段及其缺陷 迄今为止,国家扶贫战略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1、财政救济阶段,在我国实施扶贫战略的早期,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了财政救济的政策。在这个阶段,国家向贫困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救济,缺粮由国家供应,缺钱,由国家拔付。显  相似文献   

17.
遏制我国农村返贫现象的若干举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村返贫现象日益突出.要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和科技扶贫战略,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途径,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监测系统,提高返贫人口的素质,降低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精准扶贫的脱贫成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扶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扶贫资源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政策未能覆盖全部农户。贫困群体个体层面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政府层面的扶贫政策、主体、方式碎片化,扶贫资源瞄准偏离和绩效考核动态机制不完善是扶贫绩效弱化的重要原因。应构建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扶贫绩效动态监测和考核机制,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经济、政治、资源、地理、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以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从政治、经济、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出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贫困虽然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状况,但它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体系。由于长时期贫困生活的历史沉淀,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就表现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制定新的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规划中,应当专门研究解决少数民族贫困问题融资的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民族地区实施国际扶贫融资是中国减贫的关键措施之一,民族地区如何利用国际扶贫资金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国际组织的扶贫发展项目融资、国际援助资金来源多元化实践、民族地区利用国际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民族地区利用国际扶贫资金的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找寻民族地区实施国际扶贫融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