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明末的天才诗人夏完淳,虽然只活了十七岁,但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究其因,不得不从他的身世与创作中去探求。明崇祯四年(1631年),夏完淳诞生在松江府华亭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夏允彝万历四十五年中举,崇祯十年中进士,虽然只做过一任福建长乐知县,但学问知名全国,很得海内人望。夏允彝是一位很重节操,爱国心极强的士大夫,他与明末的许多开明士大夫过从甚密,都是誓死抗清的志士。他的政治观点是属于东林党阵营的,但是在《幸存录》一书中,却不以门户之见来衡量是非曲直,对明末的一些重大政治纷争,持论极公。他为南宋抗元烈士杨梦斗传所赋的颂诗,其中“危败不辱臣所当,长江涛怒忠魂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这是我国史学界一致的评价。但是在具体分析对,却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郑成功代表南明王朝的抵抗派,他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抗清复明,他是历史上杰出的忠臣。有的认为郑成功是海上贸易商的代表,他的抗清和复台都是从海商的利益出发的,因此他的抗清是不坚定的、不彻底的。郑成功之所以是民族英雄,是由于复台,而不是由于抗清。还有的认为郑成功反抗满族和荷兰殖民者的民族压迫,代表了全民的利益,他始终强调“民为邦本”“报国救民”,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以上对郑成功评价的分歧,关键不在于掌握了不同的史料,在基本史料方面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明末奉教太监庞天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天寿历任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御马太监、司礼太监等职,因与马吉翔等谄事孙可望、威逼永历禅位,而为中国传统史家所不齿。天寿早年入天主教,曾奉敕往澳门招募葡兵抗清,并劝永历后宫多人领洗,在永历朝与天主教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后世教会史家对天寿颇多赞誉,而不提其不忠事。对天寿忠君与信仰两问题,论者多因立场不同而对史料各采所需,造成对同一人物迥然不同的评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比勘中西文史料,重考此人,力求较为真实地复原庞天寿的历史形象;同时通过此一案例,略论史料、史家之预设立场与历史人物评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福是明代前期重庆籍官员,因用兵之误,于弘治时被害于盘江之乱。有明一代官方史料对其事迹多语焉不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刘福之妻余氏墓志,为研究刘福提供了极为难得的真实史料依据。同时,该墓志也为考察明初川东地区士人家族的崛起轨迹提供了鲜活的史料素材。  相似文献   

5.
《万历武功录.克臭传》是专门记载多罗土蛮部克臭台吉事迹的列传。但经史料辨析后发现,此传所记事迹分属于两个人,两个人因名字发音十分接近而被混记在一起。但两人活动地域和时间有很大区别,其一可能是鄂尔多斯部吉能第三子圪赤圪台吉,住牧河西走廊以北昌宁湖;其二是多罗土蛮部克臭台吉,住牧西海莽剌川和捏工川一带。《克臭传》是一传内混记了两人。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新旧王朝交替,钱谦益和朱彝尊的生活道路也发发生重要转折,前者在清兵占领南京时主动迎降,靦颜事敌;后者身为旧朝故相之裔,痛感朱明覆灭,秘密参加抗清斗争活动。但是,时移世迁,历史又让二人发生戏剧性转变,谦益由降清而抗清,彝尊则由抗清而  相似文献   

7.
对于郑成功抗清的认识和评价,有过两种倾向:一种是极力颂扬郑成功的忠君报国思想及其在抗清中的表现,认为郑成功生平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抗清,象收复台湾这样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行动也不外是抗清的继续。这是两三百年来的传统倾向,多多少少中了一些封建思想意识的余毒。另一种倾向是强调郑成功抗清的人民性和正义性,说他如何如何得到了沿海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又如何如何争取与农民起义军团结合作等等,把郑成功大大现代化了。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对于郑成功抗清的历史事实缺乏正确了解,对于许多重要历史资料没有运用阶级观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仅仅根据主观想象或一些不可靠的记载作出结论。恩格斯说:“一切历史上发生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李昌祺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祺为明初著名的传奇小说作家 ,也是政绩卓著的“方面大员”,然而却因创作小说《剪灯余话》为君子所轻 ,以至他的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 ,本文则参考史料文献 ,对他的事迹予以编年 ,以求正于同好。  相似文献   

9.
吴梅村是清初诗坛领袖,明清易代之后,他在江南度过了八年遗民生活,此间,他的诗歌创作与政治心态跟在明之时和被迫仕清之后都有所不同。他选择了隐居不仕以保持气节做前明遗民的道路,这个时期的创作多抒写怀念故明的主题,既有沉痛哀切之作,也有悲愤扬厉之气,虽然他未参与反清复明活动,但一直关注南明诸王的抗清战争,对南明政权寄予极大期望,而对清政权有所讽谴、有所揭露、有所批判,对南明政权中的误国权奸则持较严厉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0.
阿史那献生平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史那献乃唐代突厥族名将,唐朝首任伊西节度使与首任碛西节度使,所主持的定远道行军乃是唐与大食全面较量的开始,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两唐书所记事迹简略,文章广泛收集有关汉文与粟特文史料,钩沉、索隐,基本上复原了其生平活动。  相似文献   

11.
清军入关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满族贵族集团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薙发、易服、当奴隶,凡不“归顺”、“迎降”者,“即行诛剿”。因此,民族矛盾激化,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以衣民军为主体的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南方的抗清斗争坚持的时间更长,斗争更为激烈。广西的桂林曾一度成为南方抗清斗争的中心。在这里,有抗清将领瞿式(耒吕)坚守桂林达四年之久。他领导桂林军民多次击退清军的进攻,获得了桂林保卫战的胜利。其后,清军孔有德部攻陷桂林。但不久,农民军领袖李定国又打败孔有德,收复桂林。桂林的抗清斗争事迹,可歌可泣,影响极为深远,值得认真研究。史学界对桂林的抗清斗争尚  相似文献   

12.
评艾南英     
艾南英是江西临川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对明末的宦官专权、取士制度进行了揭露、批判。他活跃于文坛,创一时之风气。晚年积极参加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13.
夏完淳是明末的抗清将领.他十四岁束发从军,跟随父亲和老师参加抗清复明的斗争,在父师先后失败皆沉水殉难后,他统领江左少年继续战斗,直到失败被捕在南京授命.他以年仅十六的生命壮烈殉国,其英名业绩自当永垂青史.夏完淳也是明末的少年诗人,他天资聪颖,生而早慧,“五岁知‘五经’,九岁善词赋古文”,短短的十六年生命历程创作诗文近千首,流传至今亦有数百首.以至“授命”之时,“已经是近于成熟的一位诗人”,由此,文学史称他“一位少年爱国英雄”,“一个杰出的作家”;郭沫若也称“在中国历史上有夏完淳的存在,是一个奇迹.”他用年仅十六岁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文学史上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少年的奇迹,谱写了一曲爱国英雄贯古今、串未来的光辉乐章.  相似文献   

14.
顺治八年(1651)至十一年(1654),顾炎武侨居南京,积极参与联络顺治十一年张名振三入长江之役。他西走芜湖,寻求孙可望部在湖南的作战情报;北至淮安,联系万寿祺侦察北方清王朝的军事动态和国库虚实。其频繁活动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与江南抗清核心人物路泽溥兄弟一起秘密联络永历朝和海上水师,旨在支持张名振的长江之役。顾炎武的秘密抗清活动直接酿成了他顺治十二年秋至十三年春的“松江之狱”,从而迫使他出狱后浩然北上,漂泊终生。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的一些同志发现了奉天王和尚坟为楔子,关干李自成给局的论争,迄今已三易寒暑了.这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大历史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李自成一生事迹的真伪,而且关系着南明隆武、永历两朝历史的估价.若如韩长耕、向祥海同志所断言,大顺军的联明抗清“是李自成隐居幕后,以高夫人(李自成妻)、李过(李自成侄)、高一功(李自成妻弟)代表全军出面的”;“这个决策指挥机构的领袖,就是已经退隐却仍在随军指挥的李自成.高夫人、李过、高一功只不过是出面站在前台活动的李自成的传命者和影子”;“此后的南明抗清也是以‘忠贞营’为主力”,那么隆武、永历两朝的历史就得从头改写为李自成领导的忠贞营抗清史了!我不怀疑韩向二位以及其他持“夹山为僧”说同志作如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代名将的民族英雄关天培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光辉形象,早已留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但是,关天培是怎样殉难的,说法不一.笔者新发现的清朝文人稿《瓣香亭笔记》《关提督义节》一则中,详细记载了关天培虎门殉难的经过,颇具史料价值,也为关天培之死提供了新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国内学者对唐五代诗人事迹的考证,肄力甚勤,创获尤多.然尚有一些重要作者的基本史料,因出处稍僻,尚不为人所知。本文拟提供李昂、綦毋潜、王仁裕的有关史料,并略作考订,以供治唐诗者参考。李昂李昂是盛唐时期重要诗人,所作《戚夫人楚舞歌》等为世所称,敦煌遗书中亦多存其诗.开元二十四年(736),他以考功员外郎知贡举时,因刚急不容物而激起举子闹事,尤为唐代科举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但传世文献有关他的事迹记载仅寥寥数则.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卷一以这些文献为依据,勾勒出其生平的大致轮廓,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论述.但因史料不足,如籍贯、世系、生卒年等重要关节,尚付阙如。民国初年在洛阳近郊曾出土《大唐故吉州刺史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后为罗振玉收入《芒洛冢墓遗  相似文献   

18.
汪中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这位早熟的天才,在学术和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代士人的骄傲;而他平生所经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又是一代士人的悲哀。本文博征史料,对汪中的出身、行事、个性、经历、治学等方面都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出公允的评价,对其诗歌的“雅正”之旨和形成原因也作了仔细的辨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傅斯年的名字和“史料学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他的明确倡导下,中国近代史学研究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派别,而这一派别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对史学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又无疑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使他成为本世纪初史学界的名流,因此,提到傅斯年,就不能不提到“史料学派”,而谈到“史料学派”,也不能不注意到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渊源,以及他的史学思想对这一学术研究派别的兴起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博斯年是“史料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史料学派”,是本世纪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具有庞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派别。因他们曾提倡“以自然科学看待历史语言之学”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科学派。但  相似文献   

20.
梅花岭是明代知州吴秀用疏浚运河的泥土堆成的一座小山岭,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岭上种有梅树,花发时“梅花如雪,芳香不染”,故名梅花岭。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殉国后,因尸骨不存,便把他的衣冠安葬在梅花岭上,故至今岭上还有史可法的衣冠塚。英雄与梅花争艳,梅花因英雄更香。从那以后,梅花岭和史可法的名字便连在一起了。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是清初著名的史学家。他出生于一个明末遗民的家庭里,加上他又受了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因而他虽生于清初,却具有比较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明末那些抗清志士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非常敬仰。三十二岁中进士以后,他曾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料次年便“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