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实现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主要是五有目标的实现程度、社会公正程度和社会稳定程度。要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或重塑社会体制。一是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以实现学有所教;二是要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以实现劳有所得;三是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实现老有所养;四是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实现病有所医;五是要推进住房体制改革,以实现住有所居;六是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资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渠道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几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引资竞争的加剧,国际资本将出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按照WTO的多边贸易规则和中国的承诺,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和世界接轨,中国利用外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政策完善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完善社会政策的核心内容与基本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依据,社会政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载体和主要手段。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互为支撑,构成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和有效途径。完善以社会公正为目标的社会政策体系,既要以社会公正为核心,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政策体系的整体建设,又要以对社会公正影响较大的问题作为中国现阶段社会政策改革创新的重点或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保障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社会保障有助于化解市场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滞后性,故从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社会公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根据西部后发地区特点完善其社会保障制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价值观念的新变化 ,提出了社会“允许行为”的新概念 ,并认为这是伴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行为选择的新特点。在这一行为过程中 ,要对应改变我们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实施的社会控制手段和方式 ,建构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平或者社会正义问题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当前 ,促进和维持社会公平 ,需要从建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完善分配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利用政策适当调节收入、照顾困难群体、打击不正当获利行为及废止影响社会公平的社会政策和设置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市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过7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一个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主要标志,满足不同层次需要、多层次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并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再分配,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避免社会问题,为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共同体参与社会再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它们的参与减少社会问题。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我国为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机制,做好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支持社会领域的公民事务,妥善解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流动与时空延伸 --"浙江村"农民流动的社会时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产业——社区型进入”是“浙江村”农民实现社会时空延伸的途径 ,也是“浙江村”农民流动与其他农民流动本质区别之所在。对这类农民流动应给予政府方面的肯定 ,这有赖于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社会政策学者大多只是罗列了社会政策项目,基本上未明确提出确定社会政策项目的依据。本文沿着英国社会政策学者迪安和吉登斯的基本思路,为社会政策项目的确定找寻坚实的现实和理论依据,旨在为构建社会政策项目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政策体系奠定科学基础,以促进社会政策理论和实践在当代的发展,真正实现社会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政策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难抉择。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只强调公平,则又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缓慢。任何一种畸轻畸重,都会损害社会良性运行。当前,社会公平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引发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达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促使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通过累进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和职业变迁等社会政策的实施, 来纠正偏差, 创造出更高的效率和较大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基点应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坚定不移地坚持"公平优先";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排斥";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来看待残疾人;从"生活救助"发展到"促其自立",包括对处于劳动年龄期的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和对因老致残者的"助其自理"。 相似文献
13.
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十二五"期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指的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吸引大量彼此联系密切的企业群和相关服务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全球的文化产业竞争,在能级和规模的意义上讲,主要就是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中国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就是吸收各国的经验,立足中国的国情,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不断壮大的各类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社会稳定观的重大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相互辩证.提倡社会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其内涵的人本、公平、法治、诚信和宽容理念,建构了一个新的社会稳定观.这一理论创新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政策逐渐成为-个热门词汇,无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还是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受到广泛关注.但迄今学术界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和实践,往往持一种"问题取向".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演变,社会政策基本上是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展开的,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转型期与弱势群体相关的具体的社会问题."问题取向"虽然使社会政策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迅速成为国人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政策体系,都存在着明显的缺憾:(1)"问题取向"虽然可以循着解决问题的进路,迅速地进入"问题",但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变动不居的,如果社会政策长期随"问题"而动,就会成为"问题"的附庸,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实行三打两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则是三打两建的重要内容。当前,广东的三打两建工作的重心逐渐由三打向两建转变,并在两建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需解决。本文试从广东社会信用和市场监管建设的现状、依法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的意义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一番探讨,力求为推动茂名两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布莱尔领导的工党政府有效地调整了英国的经济政策,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社会政策改革推动了英国从“福利国家”向“社会投资国家”的转型,其中的工作福利、未成年人社会福利、教育和培训政策等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并初步达到了改变社会福利观念、重建社会公正的政策目的。在布莱尔之后,这种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社会投资国家”模式仍然面对进一步完善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势与政策”课经过 2 0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范。但“形势与政策”课在目标、教材、教师、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有必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平衡与共生性的生存 "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平衡趋向社会和谐,践行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社会生态和谐运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推进又进一步支持着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和谐.社会生态的平衡要有生存与发展关系的牵引,而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运行机制还需要生态公平与正义来体现,需要有生态效率的推进与检视.社会生态也致力于构建由多样共生性的生存"合力"而形成生态社会及共同体,体现多样与共生、无序与有序相协调的生态社会"合力"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政策型"波动及政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其根源在于“收入”目标、“安全”目标与政策成本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文章试图构建一个“三角动力圈模型”对此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粮食政策转型的目标与方向。粮食政策的转型,就是要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切断政策目标结构中的动力连接,结合直接补贴政策的改革与完善,建立政策目标分离的、以数量调节为特征的、以最小政策成本为代价的粮食政策框架———“二元”稳定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