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5年5月上旬,红军攻占会理县城。部队在会理附近休整几天。在此期间,在红军高级领导层中泛起了一股波澜,流传说毛泽东指挥红军不行,要求撤换领导。凯丰甚至指着毛泽东的鼻子嘲讽他:“你懂什么军事?至多读了几遍《孙子兵法》!”林彪也是要求撤换毛泽东领导权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学会了跳舞,就学会了快乐 1977年,韩国小城仁川一户姓赵的渔民家诞下一个女婴.在当地,家里添丁是件喜事,要花一笔钱请占卜先生来给婴儿取名.但赵爸爸看了女儿一眼,随口说了句:"叫守镇吧."就出去喝酒了.  相似文献   

3.
大约六七年前,听傅高义先生说他在写邓小平的传记,我是深感怀疑的.甚至担心德高望重的他,会写出一本失真的作品而使中国学者感到尴尬.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有不少外国学者、作家、记者写的毛泽东传记,在我们国内学者看来,就好比一个穿上了西服的外国演员在扮演毛泽东.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不能不鼓励,对其作品又不好多加批评.同样,写好邓小平,即便对中国学者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何况万里之外没有长期生活在邓时代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想写杜渐,由来已久.记得几年前,在一个阿拉伯文学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会上,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杜渐先生参加,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圈内专家"说了句:"我看那些圈外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对于他的话我不敢也不能苟同,尽管他是把我当作一个圈内人看待的.且不说以是否懂得阿拉伯语来界定某一阿拉伯研究领域的圈内圈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来源不拘一格、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已成大势的时代,显然是偏狭的,不科学的,就说那习惯上被认为是"圈外人"中的一些学者,当他们的触角探伸到圈内时,即便是偶一为之,搞出的"名堂"也非同小可.杜渐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5.
遐想博物馆     
最近马未都先生在博客上写了段往事,说的是他做《青年文学》编辑时,和美编几个人去拍"柳絮",无奈轻盈如斯,根本无法表现于镜头。于是可爱的美编捧  相似文献   

6.
笑话     
正红豆派在肯德基点餐,一个艳丽的大姐进来了,直接无视我的存在,对服务员说:"两个红豆派,快点,我着急。"服务员非常公正地说:"不好意思,是这位小姐先来的,请您排队。"大姐不情愿地排在我后面。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声问了一句:"红豆派还有几个?"服务员:"95个。"我:"没事,我就问问。"过来人一个哥们儿失恋了,我安慰他道:"不要难过了,等你有钱了,就  相似文献   

7.
孝子毛泽东     
《老年人》2014,(1)
正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充满革命激情的伟人,也是一位有着孝敬父母之心的凡人。他曾经说过:"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精明能干,克勤克俭,而且善于经营。他的母亲文素勤(文七妹)勤劳善良,品行敦厚,对穷苦人极富同情心。灾荒年头,她常常悄悄地送些粮米接济贫苦的乡亲。父母抚养后代所花费的心血,特别是他们善良、孝道的言行,在毛泽东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寒窗苦读的学生时代,还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乃至成为一国领袖之后,他始终牢记在心。  相似文献   

8.
1928年 ,21岁的瑶族农家子弟江华上了井冈山。从此 ,他跟随毛泽东干革命 ,久经生死考验 ,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毛泽东与江华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最初会见1928年秋天 ,井冈山黄洋界战役激战正酣 ,茶陵县委书记江华突然患病 ,住进了红光医院。10月的一天 ,时任红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专程去医院探望江华 ,嘱咐他好好养病 ,早日重返战斗岗位。临走时 ,毛泽东关切地说 :“你出院后 ,不要回县委了 ,到前委来工作吧。”江华深受感动 ,又一次想起了几个月前与毛泽东见面的情景。那是1928年5月 ,他从安源赴茶…  相似文献   

9.
女人最忌什么? 容颜丑陋?头脑不灵?尖酸刻薄? 都不是,是"虚荣"。有一天,我陪一位文坛朋友吃饭。时间有点早,宾客还不多,饭店里除我们之外,还有另外一对男女。只听那男的在说:"咳.我和×××(一位著名作家的名字,类似王蒙级别的太熟了,两年前就称兄道弟了。你猜怎么着?他说我写的文章呀,那个叫棒,他都写不出来!"看那男人,听那声调,就是一个侉。他就够讨厌的了吧?不料那女人又开口了:"昨晚上姜文,刘晓庆在我家喝酒来着,一直喝到半夜两点,  相似文献   

10.
确切地说,是一只狗把刘立柱和费玉华夫妇带到咨询中心来的。"我跟您说吧,他就是心理变态,一只狗他都容不下!你多大个人啊?整天和我的乖乖过不去。我对乖乖好一点儿,你就看不顺眼。告诉你,想把我的乖乖赶出去,休想!"妻子费玉华一进门就不依不饶地嚷嚷开了。  相似文献   

11.
一个英国传教上在中国呆了几十年后回国写了一本书,书中只有一句非常精彩的话:“虽然中国的典籍堪称世界上最纯粹的经典著作,但有些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什么都粗俗化,不管是手中的什物,还是脑中的念头。”虽然他说的是大清末年的事情,但放到今天居然也依然毫厘不爽。所以我就搞不明白,是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没有发展,还是大清末的同胞们的智商都已经过了250?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每天都有个同事在那里讲“赞医生系列”,每当他讲到高潮处,女同事们则低眉顺耳,傲羞涩状。这对我倒没什么伤害,因为我也  相似文献   

12.
走在最后     
前几年,由于种植过多过滥,市场上迟熟柑桔严重饱和,价格贱至一斤几分钱仍销不动.与此同时,早熟柑桔、蜜柚等优新品种却价昂货俏,供不应求.本地一些农民一看这形势,纷纷毁了迟熟柑桔.只有一位姓刘的老汉没有赶这个"潮流",不仅仍旧种着原有的两亩迟熟柑桔,还花了很少的一点钱,把左邻右舍准备毁掉的十亩迟熟柑桔转包过来,当时不少人都取笑刘老汉,说他真糊涂.三五年后,那些换了品种的农民费尽心血,总算等到果树长大挂果,开始荻利.而此时迟熟柑桔因为种的人少了,一下子又成了紧俏货.刘老汉没有费多大精力,赚的却比那些农民更多.  相似文献   

13.
三国故事中,长坂坡是最回肠荡气的一幕,可谓给刘皇叔集团做足了广告宣传.十几万百姓不顾家园,挑着担子跟着刘皇叔逃难;赵子龙单枪救主,在百万军中杀它个三进三出,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成为三国英雄中最响亮的自我介绍;猛将张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声怒号吓退十万曹军…… 《三国演义》写得如此惊心动魄,其实掩盖不了一个事实:长坂坡之战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是一场大败仗,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就是长坂坡之败.  相似文献   

14.
1936年冬,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极大地壮大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队伍,也使新当选为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同志,需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更多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1936年底,中共中央在延安对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阴谋分裂红军、分裂党的严重错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开心五分钟     
正女生拒绝男生的笑话某医院的护士小王既漂亮又聪明,非常惹人喜欢。某日下班,办公室的刘医师对她说:"小王,有空吗?一起去吃个饭吧,我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跟你说。"小王想了一下,立刻就明白了"重要"的含义:"好的,我正有事想找你帮忙!"刘医师听到后高兴得不得了,平  相似文献   

16.
有一句俗话说: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知道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这是对那些只知嘲笑别人缺点的人的形象写照,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过去我的单位有两位同事,一位姓刘,一位姓邱,为人都极其自私,表面上大家不说什么,但吃了几次亏以后,就没人爱理他们了,他们倒也知趣,平时不大加入大家的行列,有什么事就两个人商量着做。同事们看着他俩出入,严然一对兄弟。说也奇怪,别看刘对别人自私得很,可对邱的帮助可真算得上“无私”了。那次领导派邱去为公司联络旅游事宜,邱得此机会,自然公私兼顾了一番,为自己赚了点实惠。领导知道此…  相似文献   

17.
聂老夫子     
彭国梁 《老年人》2009,(6):32-33
聂老夫子,大名聂鑫森,一个我从内心钦佩与欣赏的作家。他有一个朋友叫野莽,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吹牛,说他有几个朋友,除了研究原子弹的书不会写,其余的都会,湘人聂鑫森便是其中之一:“他写新诗,写旧体诗词,写散文,写短、中、长篇小说,写美术文章,写民间风物,写历史掌故,写建筑随笔,写古诗词及古文的考校文字,写姓文化、性文化的专著,还有书法,画画,涉猎金石篆刻。  相似文献   

18.
part.1韩奇迹,我想让你滚出去高一的时候,韩豆豆每天说的话也就十来句。这个优点深受老师喜爱,于是老师就把全班上课最爱说话的男生郝翔安排在她旁边。郝翔刚坐在韩豆豆旁边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种近似挑战的兴奋,他说他说遍全班无敌手,只要和他坐同桌,上课能不说话不是哑巴就是奇迹。他先是无比真诚地向韩豆豆扯开了一面友谊的大旗:"嗨,你好像不太爱讲话?以后咱俩同桌,多关照啊。"  相似文献   

19.
正开国少将龙飞虎深受毛泽东、周恩来的信任,被称作"老虎"。近日,他的女儿龙铮将父亲的那些传奇故事一一道来。持枪掩护彭德怀脱险1915年2月13日,龙飞虎出生在江西井冈山脚下永新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他参加了湘赣边界特委部队配合红军作战,在龙源口大捷后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跟随毛泽东、朱德上了井冈山。1930年,龙飞虎15岁,担任红军师部通讯班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老年人》2005,(2):36-37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过金沙江不久,长征队伍中然不见了陈云,就连与陈云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一时间,部队出现了种种说,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有说他失踪了。陈云究竟到哪去了呢?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那时,中红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通过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联络进行的,而红军惟一的一台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也就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接联系。为此,中央曾派人到海,希望重新建立与共产国的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