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是我国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命运多劫,英年早逝。从1933年在哈尔滨开始发表作品,到1942年夭逝香港,创作生涯仅8个年头,却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除了长、中、短篇小说,还有大量的散文。萧红以《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优秀长篇小说知名文坛,但她那满贮着诗意的散文,却更具摄人的魅力。其实她的小说都明显地具有散文的特点。可以说,散文的美,代表了萧红创作的基本美学特征。一、坦诚真实地述说亲身经历读萧红的散文,不难感到,作者是一个坦诚而直率的人。从她的文字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那所谓深不…  相似文献   

2.
博彦 《今日辽宁》2013,(2):82-85
刘文艳辽宁省北票市人,18岁开始发表作品,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100多篇。1987年创作了文学传记《尹湛纳希传》,填补了尹湛纳希传记作品的空白;1995年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2010年出版了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此书入选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的精品书籍,并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和"辽宁省第三届散文创作丰收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不以诗名 别具诗心——谈谈作为诗人的萧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一生只有三十一年,而她的创作生涯不过十年。但是,她不甘寂寞,不甘波折,不甘屈服,一拿起笔,就没有放下来,她写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少量的诗歌。她虽不以诗名,可是我却要说,她别具诗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小说创作以情感人,在文艺界早有定评。善于写情,有感而发,缘情而作,以及充分发挥情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是她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1.带有“五四”狂潮的歌吟——自我灵魂的呐喊丁玲是个感情深沉的人,她重感情,也会写情。她的作品,不论是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是客观陈述主人公的命运,都回荡着一股感情的激流,使人不禁为之感慨,为之动心。就艺术气质和风格个性而言,她是一位富于激情的抒情作家。尽管她的不少作品包含  相似文献   

5.
熔古铸今的艺术形态与风格──释《故事新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就是“故”事“新”编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如果说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结集于,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的《彷徨》,那么,他的取材于古代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却是从一九二二年冬的第一篇《补天》《原题为《不周山》)、开始,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写的最后三篇《采薇》、《出关》、《起死》,延续了十三年之久,贯串着鲁迅思想发展的前后两个时期,而且是鲁迅生前编定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因而,就鲁迅的小说创作来看,《故事新编》,也是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 《故事新编》究竟是什么性质、形态、风格…  相似文献   

6.
论《伤逝》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剧的深刻性胡玉娟《伤逝》是鲁迅1925年写的一篇小说,它以一对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悲剧为题材,通过男主人公涓生对往事的回忆与追悔,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涓生与子君从热恋到同居,后...  相似文献   

7.
段建军 《唐都学刊》2007,23(1):113-117
散文是一种“有意思”的艺术形式,散文的“意思”是伴随着创作主体的相似思维——相似发现、相似联想、相似想象诞生的,要探寻散文的“意思”,必须探寻散文创作主体的思维过程。作者进行怎样的相似思维——相似联想与相似想象,散文作品就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相似思维——相似联想与相似想象的能力有多强,其散文作品的“意思”就有多强,多新颖。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将黑龙江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与本地区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十七年”的散文进行了纵向比较,认为有三个特点:(1)文学观念变革,题材日益开放;(2)打破凝滞的思维模式,表现出多种审美情趣;(3)从客体的直观反映,转向主体的情意投射。同时,作者又将黑龙江新时期散文和同时期的小说、诗歌、戏剧进行横向比较,认为它尚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有待于克服的三个问题:(1)创作队伍老化守成,缺少新生力量;(2)散文观念陈旧,缺乏当代意识;(3)一些作家的文学修养不高,影响着创作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生命意识的浮沉──“三言”“二拍”两性公案题材小说文化论吴光正,赖琼玉在“三言”“二拍”的众多篇什中,两性题材小说占去了一半,诚如学者们所指出的那样,这些作品中存在着许多儒家传统观念,也存在着许多从儒家传统观念中裂变出来的新观念。这些见解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吴颖 《社科纵横》2009,24(1):170-172
作为一位出色的“讲故事”大师,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面厄姆·格林的作品多采用将侦探小说、惊悚小说的通俗元素与严肃题材相融合的文本策略,这种创作手法与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相契合,表达了格林对战争中社会、道德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本质的反思。本文通过解析其“消遣小说”《神秘的第三者》中的侦探小说技巧的使用及侦探故事背后蕴含的严肃题材,探讨格雷厄姆·格林小说创作技巧如何做到“雅”与“俗”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11.
柔石是鲁迅所哺育的现代小说家,后者将其置于“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本文从阐发与彰明鲁迅有关柔石评价的论点出发,试图勾勒柔石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跋涉、攀援的轨迹。结合其小说创作实践的阶段发展,论述其师承鲁迅的不懈求索:就认识高度与社会视野而言,如何从咀嚼知识者一已的悲欢,发展到将他们置于时代熔炉经受锤炼;就思想倾向与题材范畴而言,如何从小知识分子群平庸、纷繁的感情胶着中脱茧而出,开始移向堪当中国脊梁的劳苦大众;就深化主题与揭示本质而言,如何从渲染悲剧成因的生理、心理因素,提高到挖掘病态社会的症结在于严酷的阶级对立;就艺术素养与表现技巧而言,如何发展与丰富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表现形态,诸如诗的意境的营造、凝炼的白描手法的运用等等。同时,稍带论及了柔石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周吉国 《社科纵横》2009,24(2):99-101
台湾的散文创作发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本土作家的散文写作在光复后才开始萌生。后以大陆迁台作家所作的怀乡思亲散文作品为多,这一风格流派的作品,被称为台湾的怀旧散文。本文将从怀旧散文产生的基由、怀旧散文发展综述、怀旧散文的内容及意义等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并揭示出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邱园记事》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丽梅 《社科纵横》2005,20(1):184-185
伍尔夫的小说《邱园记事》是伍尔夫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作品 ,既有传统小说的影子 ,又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初次实践了她的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 ,并对以后她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但它所揭示主题的深刻,却远远超过了同时代这一类作品。而《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也以她的悲惨结局启发着读者深思,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一个既有反抗精神,又无力反抗整个旧制度,最后终于被旧社会吞噬的女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子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女子,但又不是普通妇女,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启蒙;她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低下,对于旧制度有一种本能的反抗意识,而“五四”运动又使她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叶文玲是在五十年代胸前还飘着红领巾的时候就开始写作的。由于社会的动荡、个人生活的磨难,使她在二十年以后才得以重续文学旧梦。所以,叶文玲真正出现在文坛上,那是1977年以后的事。在当代作家群体中,才气横溢的女作家不少,叶文玲尤以意志和毅力取胜。在文学这块园地里,她辛勤耕耘十几年,目前已经发表了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十一部、短篇近六十篇;此外,还有散文、报告文学、创作谈等等,可称得上果实累累的了。在创作的起始阶段,叶文玲以歌颂新人新事步入文坛。从1958年的《我和雪梅》到1978年底的《悄悄的脚步声》,这期间的作品汇成了一个集子叫《无花果》,这些作品都以真挚的感情和朴素无华的描写吸引读者,但也失之于轻浅。从1979年的《夕照金洋河》以后,叶文玲把创作视线投向了自己的故乡,开始《长塘镇风情》系列小说的创作。尤其是1981年发表的《心香》,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那时候,评论界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6.
蔡建萍 《社科纵横》2006,21(3):107-108
方方小说题材广泛,在思考及描画城市平民、知识分子两大类题材的同时,并没有搁置对人类其他生存主题的思考,如女性主题。方方通过几个中篇对女性———知识女性、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命运进行了书写,继续着她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她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早熟而又勇于探索的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经历了明显的发展阶段,不断开辟着独特的艺术途径。从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上来看,如果说,1933—1934年《跋涉》时期的短篇习作到《生死场》的问世,是萧红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发端和第一个高点;1935—1936年期间的《牛车上》、《手》和《桥》等优秀作品,就代表着她写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从1926年发表的《伊豆的舞女》直到晚年的创作,除几部描写自家身世的作品外,无不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作品是川端康城成熟时期的小说创作,最能显示其艺术特征。小说中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女性为主要人物,恋情为主要内容,死亡与悲哀为不变的基调。这可以说是川端康成创作的一贯主题。川端康成是如何塑造,又是以怎样的创作原则来构筑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这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说,是“立足于日本的传统美”。  川端康成在五十年的创作历史中,共完成了一百三十多部(篇…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散文的文化特征党鸿枢张爱玲的小品随笔,约略四十万言,占其文学总产出五分之二以上。此类文体的创作,也起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强劲的社会影响可与其小说媲美,“张迷”中专喜其Essay──絮语散文者不乏其人。她的散文,体裁多种多样,有纪事散文、回忆散...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散文大都属于随笔(也称絮语散文)。随笔这一以夹叙夹议为主要特点的散文样式在五四以后十分流行。它特别注重作家独特的感悟,因此是最具个性特点的文体。张爱玲的随笔既非周作人随笔的平和淡雅,也无林语堂的幽默闲适,更没有梁实秋的雍容和冲淡。她的随笔,综合了小说化散文的细腻,思辨散文的敏锐,杂文的含蓄而犀利。文字上又有近平诗化散文的精美和凝炼。所以,很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想就张爱玲在四十年代创作高峰期的散文作品谈谈它的创作基调。任何作品的创作基调总是与作家特定的心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