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曦  杨宇轩 《阅江学刊》2023,(5):76-84+170-171
随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暴犯罪日益频发,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害人难以通过自诉程序达到理想的追诉效果,故需建立严重网暴犯罪自诉转公诉通道。自诉转公诉程序以解决被害人告诉不力、取证困难等问题为导向,以诉权转移为方式,其目的在于兼顾社会整体利益和诉讼参与人个人权益。在自诉转公诉程序衔接中,应充分保障被害人权利,明确规定网暴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定量标准,要求司法机关将程序转换事实充分告知被害人并听取意见,赋予被害人程序复议权。在转化为公诉程序后,应保障被害人公诉程序参与权、实体处分权和量刑建议权。在案件执行程序中,落实刑罚执行制度保护被害人的获得赔偿权,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保护被害人遗忘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未达到立法的初始目的,使实现程序性审查,排除法官预断的立法意图完全失败,相反造成法官庭前扭曲性的预断。复印件移送制度使法官依然实行全面实体审查,庭审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积弊依然毫未触动。并未强化辩护职能,反而限制了被告方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复印件移送制度提高了诉讼成本,违背诉讼效益原则。根据世界刑事案件庭前审查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我国国情,应在未来建立"起诉书一本主义"的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诉作为审判的启动程序,在抗辩制刑事司法程序中,作为控方,一方面应行使其控诉职责、发挥其控诉力,以求得诉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应遵从抗辩制刑事司法程序所要求的均衡对抗原则,保障程序正义和诉的公正性。故而,公诉程序的健全对抗辩制的完善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刑事司法程序的启示,着重从公诉的自由裁量权、诉侦关系、公诉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优化公诉程序。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呈高发态势,通过厉行法治,保证行政权正确行使,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社会风险的良策。由于行政诉讼在制度架构方面的缺陷,其制度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设置行政公诉制度,应当成为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选择。它具有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引导市民社会生成、化解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价值,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应有之义。建立行政公诉,应当从理念和制度建构等不同层面予以设计。  相似文献   

5.
欧卫安  ;倪瑞兰 《探求》2013,(Z1):101-106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由此,原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公诉人缺席法庭简易程序审判的"司法习惯"将为历史。在社会转型时期公诉任务日益沉重,而检察资源之增长可以预见之限制条件下,如何完成乃至于完善简易程序出庭公诉任务,是检察机关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其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张建军 《社科纵横》2005,20(1):79-80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司法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时有公诉、自诉两程序可资适用 ,然而 ,在司法实践中 ,两种程序的应用极不平衡 ,其突出的特征是公诉率过高而自诉率太低 ,法律适用上的这种状况存在着一系列明显弊端。笔者认为 ,扩大自诉面、减少公诉面应成为今后司法机关办理轻伤害案件的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私人利益的保护已经提上日程,而与此同时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公共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何调度有限的司法资源形成对公共利益的强大保护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梳理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被认为是保护公益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与国外健全的民事公诉制度相比,我国新近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仍未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考察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公诉制度的基础上,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和进步,有必要对民事行政公诉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国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传统上检察机关的公诉权是指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权力。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当国家和公共利益受到不法侵害 ,且侵害人又不触犯刑法时 ,没有“适格原告”的问题 ,为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笔者认为 ,应该重新构建检察机关的公诉制度。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应当包括刑事公诉权、行政公诉权、民事公诉权和经济公诉权。  相似文献   

9.
刑事预审是庭前审查准备程序中的重要活动,主要是对案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进行司法审查。完备的预审制度有利于保障庭审的高效进行,也有利于被控告一方对是否起诉的审查行使参与权。预审权既不是侦查权,也不是检察监督权,它本质上是司法审判权。预审应从侦查和审判阶段分离出来,独立地作为两者的中间程序。考察国外并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在构建我国刑事预审制度中,预审的起诉决定对预审法官来说是一种相对决定权,检察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报上级检察机关审议,最终由上级检察院决定是否起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庭前审查程序没有能排除预断,也不利于庭审的准备和辩护权的保护.庭前审查程序功能在于防止公诉权的滥用和为审判作准备,审查范围限于性质较重的案件,审查模式有职权式与对抗制.我国庭前审查范围上限于重罪、功能上能分流案件、程序上有独立性并有利于庭审进行、审查方式为混合式,审查结果有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呈高发态势, 通过厉行法治, 保证 行政权正确行使, 是预防、减少和妥善应对社会风险的良策。由于行政诉讼在制度架 构方面的缺陷, 其制度功能发挥并不充分。设置行政公诉制度, 应当成为完善行政诉 讼制度的一个重要选择。它具有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引导市民社会生成、化解社会 矛盾等多方面的价值, 也是完善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应有之义。建立行政公诉, 应当 从理念和制度建构等不同层面予以设计。

关键词: 行政公诉 依法行政 检察权 权力制衡

Since China is now in a stage of social transition that displays a high occurrence of social conflict and interest disputes,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rule of law and ensuring the correct exercis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reducing and properly managing social risks. Structural defects have meant that the institutional function of public prosecution has not been given full re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should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op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proceedings. It would have value in a multitude of ways, including monitoring and promoting the exercise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according to law, guiding the crea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it is also a necessi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procuratori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public prosecution should be designed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2.
论控辩平等之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原则、本土化建构以控辩平等为原则的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权力制衡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哲学思想基础:程序主体性理论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法律文化基础;个人本位是控辩平等立论的核心价值基础;实体公正是控辩平等内在的结果价值追求;程序正义是控辩平等外化的过程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国外司法的不断研究、引进、移植,暂缓起诉在我国法律实践中逐渐被引入并试行。但因为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此项制度,所以我国是否应当设置暂缓起诉制度以及怎样设置合理的暂缓起诉制度等问题,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设置暂缓起诉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应根据我国国情对试行暂缓起诉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阳柳 《创新》2008,2(1):80-84
对环境资源起诉权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实践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国外环境资源行政起诉权的发展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研究,论述应从实际损害的适用范围、环境资源起诉权人、环境资源行政司法审查的范围等方面放宽对环境资源行政起诉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董雪 《创新》2009,3(12):57-60
我国起诉分流制度应建立在审查起诉部门的内部审查和公开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家、社会、个人利益,依据犯罪的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被追诉人的表现、被害人的态度,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以及起诉的方式。必要情况下,采取公开听证或协商程序。分流的途径包括:酌定不起诉、暂缓起诉、刑事和解、辩诉交易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进行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也处于司法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司法改革组成部分的检察制度的改革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检察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公正和效率。但应当改革哪些内容,除以目标为导向外,适当地借鉴其他国家检察改革合理的经验对中国检察改革将大有裨益。文章首先考察了当今世界几个主要国家检察制度改革的新动向,试图从中发现域外检察制度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中国现行检察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检察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建立公共秩序需要以公共政策的产生为前提,公共秩序也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归宿.公共政策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基础,又以公共权力为依托,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可能.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实现公共利益,从而也为社会生活建立起新的公共秩序.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有功能,逐渐成为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