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虽然养老保险并轨制改革已完美落幕,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伴随着改革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论文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各个过程和阶段,探析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过程中已经和即将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并轨"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受到全社会强烈关注并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机关事业单位也存在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公平分配目标,不是仅靠一个制度或一项政策就能实现的,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都应紧紧围绕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而努力。公务员工资制度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出台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政策;建立工资调查制度,统筹机关事业企业收入分配关系。深化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相关配套改革;出台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4%缴纳职业年金。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并轨的钱又从哪里来?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相似文献   

4.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审议的养老金并轨方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是大势所趋,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前的细致研究和全面考量。一份元旦前通过的改革方案,成就了2015新年伊始最热的话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让千呼万唤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真的来了。年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时表示,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改革方案,将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水平和养老金领取成了全社会热议的话题。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参保缴费,养老金"双轨制"正式成为历史。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将由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甘肃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仿真模拟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并轨"后几年的运行情况。预测结果是:"并轨"后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的替代率远低于其现行水平,其替代率随着年份的增加变化也很小。要平稳实现两种制度的"并轨",建议采用逐步过渡法。而且,事先应做好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使其替代率保持在80%以上;给机关事业单位现有职工补建以前年度的职业年金;统一名词,规范概念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我国在新一轮社会改革中追求建立一个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社会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正在稳步推进.本文阐述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分析了推进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2015年春晚,一首走心的《当你老了》让人动容。继“反腐”和“环保”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后,“社会化养老”一词也如这首歌曲,牵动两会代表、委员的心弦。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给养老保险双轨制画上了句号。对于养老保险并轨,代表委员们有何评价?有何期盼?制度并轨以后,后续工作中还要啃哪些硬骨头?  相似文献   

10.
职业年金的出台意味着呼吁多年的养老保险并轨改革逐步落地生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一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单位又新增了职业年金制度.本文以独特的公平性视角,以小见大地从多学科角度探究职业年金;结合最近的职业年金改革举措从三个层面分析职业年金的公平性,并指出了改革各个阶段影响公平性的因素.最后,通过分析相关公平理论以及国内外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职业年金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律中有关劳务派遣的条文没能有效规制劳务派遣的发展,劳务派遣规模不但越来越大,而且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也遭受巨大损害。要控制派遣规模的扩张,使劳务派遣重新成为正规雇佣制度的一种补充用工形式,必须严格规制劳务派遣期限,这是有效控制派遣规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结构性"减速阶段,探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含有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的Leslie模型对劳动力供给总量及结构进行预测,基于人口增长约束和人力资本投资限制的经济增长模型,数值模拟并分解劳动力供给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研究表明,劳动力供给量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生育率下降能否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人力资本的初始状态和相应的生产率水平决定了经济最终发展方向(走向发达或陷于贫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一直是立法的重点,《劳动合同法》对个别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既约束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也对目前企业选择用工行为有一定影响。本文对我国企业用工形式进行大致梳理,就劳动法对个别劳动关系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行辨析,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默 《中国劳动》2005,(2):32-33
当劳动者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义务时应如何处理?劳动合同应该适用解除还是中止?我国目前尚无对劳动合同中止的相关规定,建议建立完善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16年2月18日,法国政府公布了由新上任的劳工、就业与社会对话部长率姆里(Myriam El Khomri)提出的新劳动法草案(即"库姆里法案"),一石激起千层浪,该草案引发了全法大规模的示威和抗议活动。文章介绍了本次法国劳动法改革的顶层设计之争,希望透过目前法国政治及社会的乱象浅窥法国法学家与立法者有关劳动法改革的初衷以及争议的内容与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法视野下观察和界定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我们既应注意到分支机构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应关注到分支机构与典型用人单位之间的异同。"用人单位资格"理论是研讨和厘清分支机构法律地位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分支机构具有雇主资格的共性,但又具有一定的要素差异性和人格独立的相对性,故实为一种"不完整用人主体",或可称为"二级用人单位"。相比于现有的"分支机构独立主体说""总公司主体说""人身性用人主体说"等其他学说,确立"不完整用人主体说"具有更为充足的法理和实践依据。在这一学说具体应用于我国劳动法律实务时,立法者和执法者应充分关注其一些特殊的适用思路和原则,从实体法、程序法两个方面对分支机构给予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凸显的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包括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流动性以及政策干预等方面。本文围绕这四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数,并利用该指数测度了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状况,认为体现出如下八大特征: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呈上升趋势;区域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差异显著;劳动力市场回复到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较强;"高技岗难求"与"金饭碗不金"现象并存;政府调控引起劳动力市场供需指数较大波动;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性提高但收入不平衡依然明显;有序流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调节器";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平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是在人类劳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劳动形态,契合劳动的工具属性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意义。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劳动成果、改善对象境况和促进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彰显出劳动的“对象性”属性。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有效的劳动教育,要构建合理的“对象性”劳动关系,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的创新,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水平,完善志愿服务的物质与精神保障,进而促进志愿服务劳动“对象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模式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异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诚 《中国劳动》2006,(5):32-34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照法律法规,通过沟通和协商,促使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需要说明的是,劳动争议调解不同于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在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也不同于人民调解和行政  相似文献   

20.
竞业限制制度设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保护与劳动者择业权冲突的平衡。为达到双方利益平衡,需将竞业限制协议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这要求在对竞业限制合理性考量的法理基础上,明确竞业限制协议限定的人员、期限、地域、就业领域范围及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