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外流下农村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年、2003年和2006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从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两个角度研究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性别分工机制的变化。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代际交换仍然符合合作群体模式,由于不同性别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性别分工不同,老年父亲从子女外出中直接获益更多,老年母亲更多地是获得补偿性支持;儿子仍然在家庭养老中承担主要责任,女儿得到老年父母帮助时提供的补偿性支持更多,劳动力外流促使儿子和女儿对老年父母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缩小,女儿在家庭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儿子与女儿外出务工状况对子女兄弟姐妹养老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对子女养老分工有显著影响,并且儿子和女儿外出务工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儿子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不平均分担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倾向于共同平均分担经济支持;儿子全部外出务工或女儿全部外出务工,子女之间都倾向于不给予老年父母生活照料。  相似文献   

3.
陈英姿  孙伟 《人口学刊》2020,42(1):85-98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疾病谱的转变,当前社会存在大量老年照料需求,尽管国家和社会在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但短期内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子女同住会对老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讨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对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是否匀质,通过滞后模型设计和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居住模式与虚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居住模式会影响老年健康水平;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健康存在负面效应,而在父母附近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相较于与子女同住而言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有利;与子女同住对老年健康的这种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而言是非线性、非匀质的,大致呈先增后降的倒U形分布,表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需求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城乡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间各有差异。这就为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提供了一些警示,与子女同住不能改变老年健康衰减的趋势,应尽量减少或规避可能增加老年人晚年健康负担的风险性因素,让"家"真正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港湾。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9,(3):63-76
年龄认同是个体对衰老进程的主观体验,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以往关于照料孙子女与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并且没有关注子女代际社会支持的作用,关于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年龄认同的相关研究也极为缺乏。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调查追踪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隔代照料与中国老年人年龄认同的相关性,同时利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考察子女代际社会支持(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和代际情感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即照料孙子女使老年人有更积极的年龄认同;隔代照料与城市老年人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农村老年人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与老年女性年龄认同显著相关,与老年男性年龄认同在统计上不相关,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的影响具有城乡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代际经济支持、代际工具支持在隔代照料与老年人年龄认同之间发生了完全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老年人及中国家庭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关注老年照料者的健康问题和生活需求,要重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对于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其成年子女应给予更多的代际支持,提升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刊》2019,(6):30-43
文章运用2002年至2014年五期"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晚年丧偶和孤独感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家庭支持在老年人的丧偶和孤独感之间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文章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清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从而降低模型估计的遗漏变量偏误。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无论对于老年男性还是老年女性,丧偶都会显著提高其孤独感水平,丧偶对于年纪更轻的老年人具有更严重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偶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会相应减弱。第二,在丧偶之后,再婚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再婚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近期丧偶和长期丧偶的老年人,而与初婚老年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第三,与子女、孙辈同住有利于抑制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从长期来看,"三代同堂"的居住格局最有利于降低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第四,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会提高近期丧偶老年女性的孤独感水平,而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对于丧偶老年人孤独感的作用不显著。文章揭示了重建和改善家庭支持对于保护丧偶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意义,指出再婚、与子女同住和减少子女的"啃老"行为等可能有助于降低丧偶老年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理论和文献没有就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达成共识.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年和2012年两期数据分析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从家庭支持角度入手探讨影响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作用的重要机制.考虑到可能存在样本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对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成年子女外出务工会对农村老年人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期两地分离而导致家庭照顾支持和情感支持减少是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差的主要原因.另外,家庭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关.随着家庭规模变小和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在IV-Oprobi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子女数量和城镇居民平均工资作为工具变量以克服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社会养老"模式和 "养儿防老"模式如何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替代或者协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并且两者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它还将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对高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增益作用,而低龄老年人所获得的家庭经济供养则与其健康状况负相关;此外,子女的日常照料使得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双双提升;社会正式支持中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参加新农保和新医保将会显著提升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水平,从而间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由此可见,"养儿防老"和"社会养老"呈现出协同促进效应,而非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尹银 《人口研究》2012,(6):100-109
了解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至关重要。使用200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子女性别对老年父亲、母亲生活质量(包括生活满意度和婚姻满意度)、家庭地位(包括经济决策权和自我决策权)的影响发现,儿子的作用大大下降,儿女双全除了增加老年父亲的婚姻满意度以外,并没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儿未必能防老;生育儿子或儿女双全并没有提高老年母亲的家庭地位,甚至有儿子的老年母亲的经济决策权还更低;老年人自身的社会经济因素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地位。养儿防老、母以子贵等传统生育文化影响逐渐减弱,这对中国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与女儿对父母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保定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调查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比较儿子和女儿在养老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妇女生育意愿中性别偏好的内涵。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儿子与女儿的支持比例接近,但儿子的人均支持量、支持总量及父母的人均获得量均明显高于女儿。在日常生活方面,儿子对父母的帮助也较女儿多。结果表明,养老功能向儿子倾斜。研究还表明,家庭的养老功能与子女数有关。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最重,其中儿子比女儿更重。  相似文献   

11.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对儿子还是对女儿,提供孙子女照料都会加强其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但是子女与老年父母居住距离的差别,造成照料孙子女作为结合家庭的中心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于儿子被寄予养老的主要责任,与老年父母代际交换关系受居住距离的影响更大。老年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服务性(生活照料)互惠关系随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但情感回馈则被削弱,且老年母亲通过向儿子提供孙子女照料得到经济回报的互惠关系强于老年父亲与儿子的互惠关系。老年父母向其子女提供孙子女照料帮助符合合作群体模式下交换的目的是增强回报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超过4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意愿,拥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半数以上预期会入住养老院,远高于拥有2孩及以上的多子女老年人。日常得到子女情感支持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家庭中实际养老照料人越多的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可能性越低。居住社区差异对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居住在街坊型社区与商品房社区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更高;居住在保障性住房社区的多子女老年人更可能选择居家养老。区域社会经济差异会促使多子女老年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上升,同时会促使中部、西部地区的独生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降低。城镇户籍会增强独生子女、多子女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且这种促进效应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子女老年人中更为突出。少子老龄化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做出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代际关系模式研究中,数据往往来自家庭中父母或子女一方的报告,然而仅凭借“一面之词”对代际关系进行测量真的准确吗?这一问题的背后透视出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双向报告视角的缺失。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及多层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当前中国老年人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双向报告状况、代际关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老年父母的代际关系报告平均得分要略低于成年子女的报告平均得分,但两者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代际利益假说未获支持。其次,基于双向报告的聚类结果,可将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具体划分为结构维度上的“亲子一致型”、“亲近子疏型”、“亲疏子近型”模式与水平维度上的“亲子和睦型”、“亲子有隙型”、“亲子疏离型”模式。最后,从代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因素来看,代际结构、老年父母特征及成年子女特征均会在结构维度与水平维度上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特征仅在水平维度上产生显著影响。简言之,两代人的年龄差距越大、父母年龄越小、子女年龄越大,越可能形成评价一致的代际关系;两代人的年龄差距越大、两代人的性别一致、父母年龄越小、父母获得子女支持以及在城镇家庭中,越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应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存在五种代际关系类型:亲近型、 亲密有间型、 近而不亲型、 疏离型和矛盾型,且其个体和家庭特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老年父亲相比,老年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更亲近,但年龄越大越可能有矛盾.女儿比儿子与父母更亲密,且年龄越大关系越亲密.虽然有更多子女可以疏导代际矛盾,但是儿子数量越多越可能造成代际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15.
王硕 《西北人口》2016,(3):78-83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项目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家庭结构的变迁(表现为居住安排与子女数量两方面)对老年人所获得的来自子女的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是否与子女同住会影响老年人获得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与照料支持,而子女数量对代际支持的获得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甘肃和安徽两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结合代际支持动机理论和能力理论,考察子女结构对农村养老中的资源交换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不管是经济支持还是情感支持,长子女和幼子女之间,儿子和女儿之间都存在分工关系和替代关系,以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子女的孩次、性别均对代际资源交换存在显著影响,孙子女的性别和数量对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的代际动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居住距离、外出务工和父母照料孙子女是不可忽略的中间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借鉴并修正了西方解释父母离婚对孩子影响的相关理论,提出中国式的综合分析模型。该框架强调子女的学业成绩对其福利的重要影响,将“家庭结构”概念扩大到“亲属支持”,把“家庭冲突”拓展为“父母素质”,并引入“社会人文环境”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子女的学业成绩与其福利总水平具有最大的正相关,以学业成绩为中介变量的路径分析的综合模型,是符合中国实际和有效的;离婚后同居监护人是否称职对子女福利的直接影响比离婚前的夫妻冲突更为显著;亲属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因家庭解体对子女福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钦  袁燕 《人口学刊》2014,(3):14-24
如何促进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探寻子女性别对家庭基础教育投入决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可能面临"教育关心程度低、入学年龄大、辍学可能性高"的教育风险。究其原因,父母的"教育对儿子收入影响大于女儿"的价值判断标准导致了女孩更可能"晚入学";预期"未来对儿子的经济依赖大于女儿"的父母倾向给予男孩更多的教育关注,并降低男孩的辍学可能性。因此,要解决家庭内部男童和女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需从家庭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养老思想入手。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原新 《南方人口》2016,(2):71-80
中国老龄化进程与少子化伴行,家庭子女状况对老年人休闲生活有重要意义。使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 CGSS )数据,分析是否有孩子、孩子数量、孩子性别对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影响。结果发现:孩子越多,老年人休闲生活的频率越低;儿子对老年人休闲生活以负向影响为主,且1个儿子的强度最大;女儿对老年人休闲生活以正向影响为主,且1个女儿的强度最大。重视家庭子女对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休闲生活频率、推进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生计资本理论,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在安徽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在中国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子女迁移对农村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子女迁移导致老年家庭户人力资本减少、社会资本增加;但没有直接增加老年家庭户的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虽然子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老年家庭户生计资本的水平和结构,但这种影响是以家庭结构为条件的.子女迁移拉大了与子女同住的老年家庭户在金融资本上的差距,弥补了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劣势,而自然资本作为农村老年人生产生活的重条件不受其子女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