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蔡邕的《独断》和刘勰的《文心雕龙》记载,西汉奏议被分为章、表、奏、议四类,但是例外的情况在《汉书》和其他文献资料中都可以找得到。本文对西汉奏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分类,并根据出土文献考察了其具体的格式,在古代文书和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尽量恢复西汉奏议简牍运用和书写的原貌;对奏议的传递和处理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来文体变革,类目体系不断完善,加之尺牍应用化与寒庶文人的社会需要,尺牍文献入集条件已然成熟.唐宋以来,尺牍文献在走向专集化、著述化的同时,亦借助日用类书的发展实现了日用化、大众化,反映了唐宋社会变革的面貌.从尺牍文献的流传脉络来考察《中州启札》在著录书目中从子部类书、杂文再到集部总集类的演变,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从日用到专集的性质转化.这种转化折射出元及明前期儒学边缘化、儒士下沉的现实,亦反映出明中叶以来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强化之特征.  相似文献   

3.
郭齐、尹波先生点校的《朱熹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下文简称郭尹本)从《朱子文集大全类编·补遗》辑入《训蒙绝句》九十九首。《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是朱熹十六世孙朱玉于雍正八年刊刻,简称玉本,该书《补遗》部分存有《训蒙诗》一百首,其中的《太极图》一诗被郭尹本漏收。现在传世的各种版本的《训蒙诗》均为一百首,如玉本、徐树铭咸丰十年刊刻的《朱子集》、道光二十年刊刻的《重修朱文公类编全集》、《西京清麓丛书续编·养蒙书九种》中的《朱子训蒙诗百首》。然而据宋徐经孙《黄季清注朱文公训蒙诗跋》云:“绝句凡九十八首,…  相似文献   

4.
一、唐太宗诗文创作的基本内容唐太宗"博览群书,总其宏纲,殆及万卷,道文丽藻,一时冠绝".甚至"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风雅之盛,帝(太宗)实有以启之焉".他的诗文、书法造诣颇高,是初唐的杰出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太宗文集四十卷";《全唐文》有文卷七卷;《全唐诗》有诗一卷六十九首;《文苑英华》有文六篇,赋四篇,诗五十六首;《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一,诗二首;《初学记》有诗文七十五篇;其余散见其他古籍文献中.其主要作品有"威凤之赋,积翠之咏,庆善有  相似文献   

5.
葛焕礼 《文史哲》2012,(2):101-110
关于纪事本末体之创始,传统观点多归于南宋袁枢撰著《通鉴纪事本末》,但史学界还存在着几种未经深入辨正的说法。不可忽略的是,"纪事本末"被确立为独立史书体例的标志,是清修《四库全书》"纪事本末"类目的设立。据四库馆臣所认知的"纪事本末"类史书之基本特征辨正诸说,其中属纪事本末体者只有《通鉴纪事本末》和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后者实先于前者而撰作,故虽然主要靠《通鉴纪事本末》及其效仿者而确立起纪事本末体,但其创始之作,当归于《三朝北盟会编》。  相似文献   

6.
吴芾佚诗一首 宋林表民编《赤城集》收吴芾《朱氏旌表门闾碑》一文记载,淳熙二年(1175)孝宗以太上皇高宗寿登七秩,赦告天下,旌表孝行节义著于乡闾者,台州守臣尤袤奏临海县贡士朱伯履妻陈氏之节行于朝,次年诏陈氏特封安人,旌表门闾.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书》类文献是战国时期楚地《书》文本汇编。《书》在先秦时期流传过程中呈现出多种文本组合形态。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尹至》《尹诰》等三篇的编联是"以类相合"的"类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傅说之命》上、中、下三篇是"以人聚合"的"聚合型"组合形态;清华简《金縢》是"以事缀合"的"缀合型"组合形态,来源于三篇原始《书》类文献的重新缀合拼接。"以三为数"是以上三种文本组合形态的共同特征,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文本组合的惯用之数。从"类合""聚合"到"缀合"的文本组合方式揭示了先秦古文献编辑整理的演进过程和客观规律,即通过对文本的重新整合实现其内涵的融会贯通、主题的凝练深化和寓意的提炼升华,这是先秦"立言"与"立德"观念在文献编纂过程中的体现,也是编《书》以"昭法式"的《书》教实践。清华简《书》类文献的三种文本组合形态反映出楚地《书》的编选者具有明确的政教主旨意识,并对战国以降的文本编辑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倩 《殷都学刊》2008,29(4):63-66
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开启了宋代专选唐绝句的热潮,许多唐人绝句藉此保存下来。此集版本刊刻较为复杂,洪迈两次刊刻此书,定为一百卷本。宋人吴格对此宋本部分修正,宋人汪纲又据此重刻,因另析出六言诗为一卷,改为一百零一卷。此书宋本已佚,有明刻本两种存世,明嘉靖陈敬学据汪本重刻,明万历赵宦光因洪迈原编舛误较多,再作校订补充,重新编定,改为四十卷。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收尤袤诗64首,仅少量诗原题有系年;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全宋文》收尤袤文56篇,只38篇明确列出写作年代。尤袤诗文系年卓有成效的学者是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吴洪泽,吴先生确定了尤袤诗30首、文41篇的写作年代。笔者对吴先生的尤袤诗文系年成果进行补正,涉及诗9首、文10篇。  相似文献   

10.
二程诗辨伪     
(一 )《秋月》辨伪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天文部》载程颢《秋月》一诗 ,诗云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此诗实为朱熹所作 ,见于《晦庵集》卷二 ,乃《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的第三首。明李编《宋艺圃集》卷十七、明曹学编《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二、清张豫章等纂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宋诗》卷七十、清吴之振编《宋诗钞》卷六十、清陈焯编《宋元诗会》卷四十于朱熹名下俱载此诗。而旧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谢叠山《千家诗》卷一沿《记纂…  相似文献   

11.
朱彝尊是清代诗词大家,浙西词派的初祖。他的词,据《曝书亭集》(康熙四十七年刊本)所收,共一百九十七调,五百一十五首。本文拟就是《蕃锦集》与唐诗的渊源谈谈自己的心得,以就教于方家。 《蕃锦集》共收词一百零九首,全部是采融唐人诗句的集句词。一般都具有“脱口而出,运用自如,无凑泊之痕,有生动之趣”(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的特色。尽管采融词句入词的写作方法,宋、明以来已有王安石、苏轼以及刘基等人为之,而数量多达百余首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杰出诗人。他既有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是新乐府运动最得力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八百余首。他把自己的创作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综观全诗,精华首推讽谕诗(当然,其它三类也不乏佳篇)。而在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它们大都成篇于三年左拾遗任间。《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张波 《北方论丛》2013,(3):66-70
曹学佺的《石仓历代诗选》是在其赋闲失意时编刻,作为一名希冀建功立业却身处亡国之际的士大夫,其选诗视角具有明末学人特有的审美趣味。与明中期李蓘编选的《宋艺圃集》相比,《石仓宋诗选》对宋代遗民、理学、名臣三个群体的作品有显著增益,反映出宋诗所蕴含的重节尚义的内容特质成为明末诗歌接受的新维度,昭示了经世致用思潮在明末士人中的回归。除曹学佺之外,明末士人重刊宋代遗民诗集的现象相当普遍,为理解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心态提供了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董克昌先生主编的《大金诏令释注》一书,1993年9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大诏令,是古代帝王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喻等.大诏令集,是大诏令的总汇集.《大金诏令释注》,是继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的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和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南宋·宋绶子孙编《宋大诏令集》之后,我国出版的第三部大诏令集.该书的编纂,共辑录金翰诏令490条.不仅像唐宋大诏令集分类列出诏令,而且增加了详细的按语和注解,总计44万字.从大诏令集中可窥见一代的治绩和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历来存在异议。敦煌手写本(三种)以及殷璠《河岳英灵集》等诸版本的比照分析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为"天生吾徒有俊才"。据李白与《将进酒》所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二人的交往情形,可推断该诗应创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所载《惜罇空》乃李白传世名篇《将进酒》的原始版本,它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编者、刊刻者等人的改动,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文体从题目到内容都有许多不同,文献整理应以敦煌手写本《唐人选唐诗》所载该诗为准。同时,该诗创作于李白被"诏许还山"之后,亦大抵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戴名世因 《南山集》 案彰显悲情的一生. 其实, 探究戴名世的字号、 文章及交游发现: 此案发生的必然性在于, 戴氏作为士人的一个代表存在着对朝廷的认同问题, 而这在清统治者看来是不可容忍的. 康熙帝处理此案采取了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手段, 这并不违背 "稽古右文" 以集大成的文化政策. 历经此案劫后, 清代士人群体特别是桐城籍士人, 及时调整了与当朝的关系, 消解夷夏之别的文化隔阂, 彰显古文经世致用的现实功能, 不仅使大部分士人割断了与前朝的联系, 而且也促使桐城派的产生, 进而"北方之强" 与 "南方之强" 在有清一代中奏出具有总结和整理特色的文化强音. 戴名世作为使桐城籍士人以古文与当朝建立的关系转折性的人物, 显然, 研究桐城派不可绕过戴名世, 更不能忽视清前期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7.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18.
曾巩佚著《南丰杂识》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著作在近千年的流传中散佚不少,《南丰杂识》即是其中一部。今人陈杏珍、晁继周编纂点校的《曾巩集》,在辑佚钩沉曾巩佚著方面成就颇巨,但仅以《杂识二首》为题,存辑了《南丰杂识》二篇佚文。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发现《南丰杂识》七篇佚文,计4千余字,虽非全璧,但于曾巩研究不无裨益,于是加以整理,略加考证,芹献读者。一、书名作者辨析曾巩是江西南丰人,因此人称曾南丰。其著作也多冠以“南丰”二字,如《曾南丰集》、《南丰文粹》、《南丰诗钞》、《南丰尺牍》、《…  相似文献   

19.
《盐铁论》是据汉昭帝时期盐铁会议纪要所作的再创作,它以"春秋"笔法反映了西汉中期儒生与文法吏之间的政治对立,成为后世王霸之争、义利之辨的政治标本。北宋时期,在偃武右文、寻求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士人群体对于《盐铁论》的接受呈现出多元特征。早期多倾向于文学意象、历史典故层面的接受,同时亦注意《盐铁论》中资政类目的借鉴。在熙宁年间,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士人借古喻今,以书中"贤良文学"、"桑弘羊"的符号表象,诠释自己的政治见解,映射批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北宋关于《盐铁论》的诠释、接受特征,体现出彼时学术的演变倾向、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0.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