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校田径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培养大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又涵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终身体育理念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田径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然选择。高校田径课程应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界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两个热点主题。新文科之“新”在文科教育的变革上主要体现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新的课程建设思维、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新的组织管理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应主动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聚焦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担当课程思政育人使命;适应新文科融合创新趋势,推动“思政”与“课程”大融合;运用新文科教育技术新手段,激发课程思政教学活力;立足新文科管理体制新变革,构建全链条式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联动同行、融合发展,是高校实现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有效路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深入开展融合发展工作,必须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间深度合作,形成协同效应,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要求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线融合、同向同行模式建构成为了落实协同育人教学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之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却存在着师生观念、课程融合和制度建构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文化育人;提升教师素养,坚持协同育人;挖掘隐性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过程中,强调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为导向,强化实践育人,探索工学结合育人模式;强调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强化素质教育培养,探索思政育人模式;强调以技能大赛为路径,激发学习热情,探索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旨在探索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及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这一教育教学关键性问题,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大力促进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教学,能够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目标,对于各中职学校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机械基础”为例,通过对“机械基础”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分析,总结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现状,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合育人教学,全方位培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围绕“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从“教师—学生”“线上—线下”“理论—实践”3个层面呈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从思政内容挖掘及课程设计着手,实现思政目标与语言目标的有机融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和谐向上的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完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坚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互长,师生均取得一定程度进步,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在线课程的飞速发展,以及理念转变和创新驱动都为“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迎来了机遇。然而,也面临着如下挑战:体育在线课程话语体系亟待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仍未得到重视;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思政意识仍需加强。据此,提出以下四条实践路径: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开展课程构建;加强组织与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来完善体育在线课程的话语体系;探索立体多元化模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思政上的优势;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强化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与课程思政意识。  相似文献   

9.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部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涉及课程思政内容较少、育人功能不突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未能有机融合等问题。为响应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会计》课程需要增设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改革中做好总体设计,深入挖掘和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和认同感,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规范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源泉,更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同源性。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合力体系薄弱、授课方式单一、解析深度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校、院联动,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地方文化的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