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出口的效应比拉动进口的效应要大。本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加明显。对此,提出了新阶段推动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即着力培育湖南新的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发挥,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找准定位,明确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以提高外向型经济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体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难以匹配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量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结构优化问题成为企业融资决策的普遍难题。本文致力于研究直接融资结构即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例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通过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研究了直接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然后,基于2002-2019年间中国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直接融资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直接融资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非线性效应;直接融资结构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中国仍处于需要提高股权融资占比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政府研发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更大的杠杆促进作用,从外部经济视角出发,在对政府研发补贴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4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等内在机制分析方法,对企业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和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中国研发补贴有多大比例促进企业吸收能力的培养以及产业集聚对提高政府研发补贴利用效率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研发补贴主要通过低效率的无外部经济效应的渠道发挥作用,而高效率的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渠道作用偏小,低产业集聚水平会制约政府研发补贴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确政府在科研领域的职能分工、完善补贴资金的配置机制并促进技术的良好扩散对提高中国公共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制度背景下探讨对外直接投资(ODI)对母国经济增长的逆向溢出效应。首先,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全要素生产率(TFP)内生于ODI和市场整合程度的理论模型;其次,利用中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DEA-Malmquist指数将TFP分解为技术水平变化、资源配置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揭示溢出效应的传导途径。研究表明:区域市场整合与ODI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在实现规模经济方面不存在显著作用,三方面合成之后二者对TFP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替代效应。为了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考虑了ODI的内生性,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比较了不同类别样本中ODI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然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分别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并对东、西部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效应大大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在政府财力给定的情况下,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须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7.
张雯 《经营管理者》2013,(27):181-181
从以往的研究理论来看,经济的增长和进口贸易的供给效应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说进口贸易的供给效应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在长期的发展中,进口贸易被误认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漏洞,其实不然,进口贸易的供给效应直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供给效应的动态进行分析,从中得到相应启发为我国进出口的平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中“托宾效应”和“反托宾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果通货膨胀对于实际产出存在正向影响,则认为经济当中存在“托宾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增长存在反向影响,则认为经济当中存在“反托宾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对于实际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则存在货币变量的长期中性或者超中性。通过对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的检验,我们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存在显著的“托宾效应”,并且货币中性和超中性等性质在短期内并不成立。这意味着目前诱导一定程度的名义经济活性和规模膨胀,对于促进经济扩张和增强政策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在中国主导下成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CAFTA),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内部成员国的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并通过经济一体化效应,促进东盟各成员国产业升级和平衡发展,本次研究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应用产业集聚常用的H指数和模型分析,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到平衡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协调的一体化机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平衡机制;协调加速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的最终结果将走向产业平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作为区域的"中心地",城市通过物流的辐射作用将其集聚经济效应影响到整个"辐射区域",集聚效应与物流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城市"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借助于产业集聚效应为动力的,城市功能则可通过物流的发展而得以体现。本文试图运用一些定量化的指标与数据来研究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物流发展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3.
于诚 《决策与信息》2011,(10):281-282
把经济开放度指标用外资依存度与外贸依存度共同考量,通过修正后的Karras模型,对中国1991年至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我国货币政蓑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但长期内这种影响不显著。因此,应运用有效地前瞻性货币政策来利用经济开放这一条件,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差异厂商横向兼并的长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差异产品的企业横向兼并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为了获得与兼并企业进行竞争的市场势力,企业有跟随兼并的动机.即使兼并造成企业短期利润下降,但长期利润仍有可能是增加的.从而从理论上对兼并浪潮和战略驱动型兼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我国西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新型城镇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效应看,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促进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对西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理论和现实中,基础类创新不仅会影响应用类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同时基础类创新也完全可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应用类创新也会反馈影响基础类创新,由此形成基础类创新、应用类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演化机理.现有创新文献过多注重了基础类创新对应用类创新的单向作用,进而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而忽略了应用类创新对基础类创新的反馈效应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三者之间的网络化传导机制.弥补已有文献这一重要不足,创新性地尝试引入贴近中国现实的反馈效应,构建包含两类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网络化传导机制的均衡增长模型,系统研究了三者的协同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两类创新之间的反馈效应及两类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网络化传导机制进行了翔实的计量实证检验,发现了该协同演化机理的真实存在性.从两类创新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演化角度为改进和完善中国创新政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证据,具有一般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测算2001—2019年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利用PSTR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当汇率较低时汇率贬值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当汇率较高时该作用较强。(2)实际有效汇率贬值通过国际贸易、FDI和居民消费三种主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国际贸易和居民消费发挥正向中介效应,而FDI表现为负向效应。相较于低汇率水平而言,高汇率水平下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而FDI和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弱。(3)从区域差异性来看,汇率贬值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从具体影响渠道来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国际贸易在汇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而FDI和消费的中介效应则较弱。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合成ARCH模型分析进口农产品贸易对我国耕地规模的价格间接传导效应,并通过建立多元长期短期模型进一步研究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进口农产品量及人口增长对我国耕地规模的长期多元波动影响,并分析变量相互作用下呈现的传导效应,以期随着"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口农产品贸易对我国耕地规模影响进行趋势研究及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汇率波动频繁和金融稳定的联动问题备受关注。运用熵值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CFSCI),采用具有随机波动性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来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时变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金融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短期会显著降低金融稳定,中长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波动幅度变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在不同时段呈现异质性,中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进而间接降低金融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短期会增加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程度历年来保持相对平稳,作用机制比较稳定,长期可能会降低不确定性,从而促进金融稳定。近些年来,三者之间作用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1999~2013年中国26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工业用地供给对中国及不同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应控制工业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资本、劳动力要素投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产业结构地区的工业用地供应实行差别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