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通过对"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两个艺术范畴的比较分析,阐释了中西艺术美学内在精神的合致与汇通,从而为中西艺术理论寻找到现代的对话平台,指出"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的共同点在于强调"意"和"意味"的传达,反对形似.  相似文献   

2.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形式表现”为特殊内涵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形式表现”是指在形式创造和观照中进行的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全面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由生物性的节律感应引起的生理能量的表现;二是由心理结构与审美形式的同构契合引起的情感和潜意识的表现;三是由观念联想而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形式表现”不仅使艺术活动与一般的物质生产区别开来,也使艺术活动与科学认识活动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3.
贡布里希对艺术形式做出了条分缕析的阐释。认为艺术最初的形式源于功能替代物,随后人们运用投射的理论从自然界中发现形式。艺术形式发展的模式为图式与矫正,其遵循着所知到所见的规律,以功能与观念为动力向着永无定型的方向发展。贡布里希开放的艺术形式观冲破了历史决定论关于艺术终结的断言,其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4.
论马尔罗的艺术形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形式问题入手,试图发现并分析构建马尔罗艺术形式理论的基石。因为对作者而言,艺术形式同人类的生存一样,始终是其关心的首要问题。其次,论述变形这一命题,按照马尔罗的观点,变形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和艺术生命的固有规律。最后,阐释人类、艺术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网络艺术已日渐形成自己的后审美范式,即虚拟现实的符号审美、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这些艺术审美方式的变异是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在网络时代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派艺术大潮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美学观念,形式主义美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他把"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衡量艺术审美价值的标准,并提出来了"有意味的形式"创造的美学原则。这一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西古代形式理论的产生、形成到成熟既呈现了人类认识形式的一般过程,也呈现了形式问题的分歧所在。比较中西形式理论,我们发现二者的理论从起源时就存在着思维对象、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导致了二者基本理论范畴"形式与内容"和"形与神"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创制存在着不同的类别,即主旋律艺术、美的艺术和娱乐性艺术。这些类别的艺术创制存在明显的异同,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三性统一”已成为艺术创制的基本目标和评判标准,但大量艺术作品偏于某一方面也是难以回避的事实。三种类别艺术创制具有十分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把握上述类别艺术创制的关系,有机地驾驭并促使其实现和谐、平衡与相互激励,有助于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健康发展。对三种类别艺术创制的评判,应坚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排除芜杂与紊乱。对艺术创制予以科学的评判,应坚持在基本的统一的标准下,实施有差异的标准。这既是艺术发展的客观现实的要求,也是融入差异化管理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严羽论诗反对美刺而标举“兴趣”,“兴趣”是一种无迹可求的兴味和意趣。贝尔认为艺术的基本性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这种不同作品线条、色彩关系的组合,给人以美感的形式,是一种非功利的超现实的纯粹的美的形式;“兴趣”产生于“妙悟”,“有意味的形式”则是艺术直觉的产物。两者都不是理性思维的成果;“兴趣”说着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疏淡了思想性,“有意味的形式”说过于强调审美情感的超尘脱俗,最终否认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两种纯艺术理论,凸现和维护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观主张义务本位,西方人权观主张权利本位;中国人权观发生于礼治环境,西方人权观产生于法治环境;中国人权观侧重对超验人生价值的追问,而西方人权观侧重现实的功用;中国人权观重视群体的权利,而西方人权观重视个体的权利;中国人权观重视人际的和谐,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际的界分;中国人权观侧重人生价值的完满,而西方人权观侧重人生日用的实现。西方人权观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有神无体”的制度性缺失;而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则可消除西方人权观“有体无神”的工具性僵硬。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维护各自的奴隶制度,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功用理论。虽然他们的生活背景差异很大,但对诗歌的这一要求却惊人的相似。功用理论虽然名称相同,但在内涵、诗歌内容和艺术的关系、文学观念、地位和作用方面却有不同。这些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对中西诗歌研究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哲学、宗教、道德、艺术一样,也是一种文化过程,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学)由于是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信仰信念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两种形态不同的科学,因此它们之间在文化特征上呈现出巨大差异。中西方科学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要想在(西方)科学上作出重大创新,首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培育与其相应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降,资本政治取代土地政治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比土地更有推进社会价值增殖的能力.然而,资本与政治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资本与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形式,并在互动、互适中互择与自己相应的存在形态自由资本选择了议会分权民主政治,而垄断资本偏爱行政集权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17.
东西方艺术是分别发源于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之下的人类艺术形态。随着历史的演变,东西方艺术也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革,然而凝聚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始终是东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本文力求从东西方艺术的具体形态展开,来论述艺术形态背后的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差别。以寻求东西方艺术表现差别背后的实质,以及东西方艺术在差别中的相互影响。在讨论东西方艺术差别的论题下,将主要以中国的艺术精神作为东方艺术精神的代表,结合中国传统的六种艺术精神,把日本、印度、埃及的艺术精神略加分析,以及通过东西方艺术在近代的融合发展趋势,来寻求艺术发展在融合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译学理论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文化千差万别,中西方分别形成其特有的翻译理论指导实践。本文针对中国传统译学理论与西方当代译论的特点进行归纳阐述,对比中西译学理论差异,探讨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继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西运动服饰文化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运动服饰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上,对人自身意义的不同思考上,对服饰作用的不同认识上以及对体育运动开展的精神实质的不同目的上。  相似文献   

20.
地理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中日佛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表现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与意蕴。中国佛寺讲究严整,追求清修寂静的精神世界,日本佛寺注重禅趣与内心的自省。文章通过佛教寺院选址、形式格局与空间氛围的剖析,揭示中日佛教建筑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