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与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与传统理论彻底决裂 ,更重要的是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现实如何将批判精神转化为意识形态的和文化的批判实践。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理论对文化工业和大众文化所展开的批判 ,无疑是剖析西方功利主义文化所造成的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和大众化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王晓升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种以全面检讨西方文明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悄然而生,并在欧美思想界引起一场“后现代主义论战”,它所表现出的那种彻底反传统、反理智,甚至反文化的精神品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一、后现...  相似文献   

3.
谈到传统观念,人们就自然会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一段名言,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有些人往往对这段话的理解过分地强调最彻底决裂,对批判地继承却估计不足,在我国开展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全面理解马克思对待传统观念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怎样理解“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呢?这主要是指同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和维护私有观念的利己主义思想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亦即是要把生产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发展主义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理论思潮。新发展主义的提出是对过去40年以“现代化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发展主义的理论反拨 ,是西方左翼基于后现代主义对发展研究领域的“理性”、“进步”等主流发展概念的文化批判。新发展主义倡导多元文化主义 ,要求尊重文化差异 ,主张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另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批判意识及抵制非洲自由战士A.卡布拉尔认为,“对人民的永久的、有组织的压迫”是殖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因此,重新肯定文化传统便不能不成为反殖民主义的中心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为什么一种文化理论会成为我们时代压迫理论的核心。一种对文化的强调则是对现代技术思想的挑战,由此看来,印度的文化、批判意识及社会变化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素养和极其广博的知识与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了彻底地反封建,扫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乌烟瘴气,鲁迅当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侧重于批判方面。在他战斗的一生中,极其猛烈的抨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束缚和对中国劳苦大众的摧残和奴役。同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方面,鲁迅先生也做出了具大贡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的新格局:文化批判(下)肖俊明四、当代文化人类学中的两种文化批判技巧当代西方文化人类学中的两种文化批判技巧颇得“他山攻错”之神髓。明确地讲,当今文化批判的主旨正是前文所提到过的:藉国外从事的民族志研究解决本国的问题。两种文化批判技巧分别为认...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两种相反方向力的作用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以何种方式发展以及它的最终目标如何,这是整个文化学研究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在文化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令人费解的文化现象,诸如“反传统”、“反文化”等等即是。不少人在肯定这些文化现象的历史意义的同时,却不能指出它们在整个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本文从分析文化的本质入手,通过探讨文化发展的诸多要素,揭示了所谓的“反文化”现象对文化的正常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另外,文章还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作为理想文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涛 《社科纵横》2006,21(7):124-125
虞博士出仕而超脱,身仕而心隐,把道家精神渗透于儒家生涯中,对世俗采取不执不拒的“大隐”态度,是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心态。他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基础上,表现出乐天知命的“天怀淡定”,其性格核心是中庸之道。他的中庸心理状态,和谐平宁,淡泊自足,却缺少冲破平衡宁静而发奋追求的内在动力,这与西方文化传统所哺育的个体人格精神,各有长短利弊。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与近代国粹主义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粹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兴起的一股学术文化思潮。提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主张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却反对“醉心欧化”和“欧化主义”;批判封建旧学,却又要求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粹;重视史学,强调以历史激励国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是国粹派学术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而章太炎作为国粹派的的领袖和楷模,对国粹主义思想的阐发,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人们曾一度把他看作是一位解释政治哲学传统经典的优秀阐释家,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把他看作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哲学思想成名的政治哲人.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千年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德里达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里达是影响了西方人文思想界 3 0年的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 ,他涉猎的问题之广博、思考之深邃、方法之奇特 ,在西方人文社科领域鲜有其匹者。以人神关系为特征的宗教问题是西方最经典又最时髦的话题之一 ,所以从柏拉图至德里达本人都以之展示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此议题中 ,德里达以解构主义的原则分析并批判了各种有神论传统 ,以“差延性”为核心建立解构主义 ,提倡绝对超越性的“没有宗教的宗教”观念 ,展现了批判有神论的最新形态并启示了多元宗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事实表明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密切相联系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 ,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并努力用先进文化引导中国社会的前进。他有志于改造中国 ,在文化领域中 ,大力介绍西方思想 ,抵排专制 ,号召青年解放思想 ,对推进“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真研究、比较东西方文化 ,开展反孔教和批判孔子思想的斗争 ;主张吸取西方近代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用以指导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他将鲜明的创新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中 ,在文化的科学取向、经济变革与文化变革、世界一体的文化整合、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可以说 ,鲜明的创新意识使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变动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则是在80年代初。长期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思潮是比较陌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把它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而加以排斥和批判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较多地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作之后,就对过去某些简单的定论和批判提出了质疑。于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理论界出现了一场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焦点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范玉秋 《求是学刊》2004,31(2):45-50
1 9世纪下半期 ,康有为在今文经学的旗帜下 ,借助西方近代科学和民主思想 ,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新的诠释 ,构建起以“仁”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把“仁”由传统引向近代。这一思想体系在当时历史背景下 ,具有救亡和启蒙的两重意义 ,它既是为对抗西方文化的侵略 ,保持住儒学在中国的主体地位而开展的一场民族文化救亡运动 ,同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改造又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 ,为儒学由传统走向近代开启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又发表了第三篇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虽明言西方文明并无普世性,而且还看到了西方“四分五裂”正在走向衰落的前景。为延缓衰落,保持西方的团结,就要守住北大西洋公约。充分表达了他对美国以至全世界出现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忧虑。他最担心的事情是“西方已经没有经济的或者人口的活力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了”。对非西方人口超过西方人口,现代化的结果却成为“本土化”的沃土,受过西方教育的非西方知识分子却肩负复兴本土文化的使命这种状况亨廷顿感到恐惧  相似文献   

17.
萨伊德在《东方主义》新版(1995)后记中.对东西方知识界有关该书的种种误读作了甄别,申明他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并非就是反西方主义:同时,再次剖析东方主义、帝国主义的内在联系,并呼吁东西方平等对话,超越分裂,共同结束“东方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西方科学哲学采取简单化的否定态度。“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更是与世隔绝,对西方科学哲学一无所知,又谈得上什么批判?粉碎“四人帮”以来,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局面,关于西方科学哲学的论著不断介绍进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的思路。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另一种现象,这就是有些人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不仅不敢理直气壮地加以批判,反而为之百般辩护,把革命的、科学的批判与林彪、“四人帮”的扣帽子、打棍子混为一谈。更有甚者,有些人把西方科学哲学捧上了天,对之顶礼膜拜,以拾人牙慧为时髦,不惜贬低和否定马克思主义。这种态度当然是极其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而掀起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西方各种“思潮”、“主义”大量涌进,迫使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得不在中西文化交汇中,重新组合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的以“全盘西化”为主体形成“西式”文化心态;有的以“东方精神文明”为主体形成传统文化心态;有的以“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形成“中西合壁”型文化心理结构。老舍没有赶上这一代知识分子在金戈铁马、大浪淘沙下所作的文化心理选择,他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的情势下登上文坛的。这就决定他在登上文坛的同时,就带上  相似文献   

20.
浅谈鲁迅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相云峰鲁迅这位近代文化史上的拓荒者,伟大的思想家,以其冷峻的目光,面对严酷的现实,第一个彻底的告别了传统文化,超越了历史和价值,超越了感情与理智的二元痛苦,终于走出荒芜,登上时代的峰巅,俯察为“灿烂”、“辉煌”所遮掩着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