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馨娜 《社区》2011,(9):9-10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相似文献   

2.
田慧  姚远 《华人时刊》2012,(1):18-19
"你来,或者不来,花就在那里,静静的开。你钓,或者不钓,鱼就在那里,游来游去。你吃,或者不吃,小土鸡就在那里,下蛋打鸣。你念,或者不念,深秋就在这里,最近的距离!就奔这里来吧,看满眼的繁花,听满耳的天籁,吃爽口的乡野饭菜;让没有着落的身心,一下子平静地着陆,静静的回归到生活的本源。"——引自网络上一段广为流传的农家乐宣传语没有一百万,难变城里人  相似文献   

3.
九儿 《北京纪事》2011,(8):35-38
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摇,或者不摇,号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开,或者不开,路就在那里,不通不畅。"对于摇号这种"看脸"的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抽奖前把脸洗干净。但之后,我看到这样一份数据就十分让人不淡定了——2011年5月26日,北京第5期小汽车购车摇号结束,共有53万多名申请  相似文献   

4.
朱景敏 《今日南国》2007,(16):13-13
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妈,对不起,我没考好,让你失望。""傻儿子,你尽了力啦,问心无愧。""我真的很难过。""一次失败,不等于一生失败,有什么好难过的?不就差那么3分吗?明年再考!或者……""或者我就去读高职。""那也很好呀,我支持,我会说服你爸的。""那我不就成了一棵草了吗?""不不不,你永远是我的宝贝。要说‘草’,也是‘冬虫夏草’。"母亲的深切理解和轻松调侃,让儿子不禁"咯咯"笑出声来。我敬佩这位母亲,和蔼可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减肥     
深瞳 《老友》2010,(7):65-65
前一阵子,我到美国探望在那里定居的女儿。一见面,女儿就惊呼:"老爸,你怎么回事?几年不见,你胖了好几圈!"的确,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的关系,我的身体明显发福。上一次见到女儿是3年前,和那时相比,现在的我简直判若两人。到美国的第二天,女儿就替我请了"减肥警  相似文献   

6.
第59号女生     
男同志说我心慈手软,女同志说我思维混乱,这也许是我的真实写照。有一次,我在教室的阳台上看见一只鸟,一只有五彩羽毛的鸟。它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像以前就一直站在那里。我也不知道它在那里做什么。“还不抓住它?”森材命令我。森材是我的同学。我想抓住这只鸟后,他一定会占为己有。或者把它关进笼子当宠物,或者把它煮了当汤喝。必须是我去  相似文献   

7.
日前,笔者到某局督查机关作风建设,该局的一位副职对我说:“听说你挺爱看书的,来,我带你到我们库房去看看,那里的书可多了,想要多少你就拿多少去,反正堆在那里也没人要。”起初,我还以为是他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创办图书阅览室,陈列中外名著或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可是,当打开库房门一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数百上千本书和杂志早已“尘埃落定”,乱七八糟地堆在那里。我“众里寻它千百度”,竟然找不出一本(册)值得一看或有参考价值的书。于是,我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对他说:“这也叫书?简直就是一堆文化垃圾,你把门…  相似文献   

8.
真品     
贾平凹 《社区》2004,(3):60-63
美文欣赏世上再没有比西安更古意的城市了。那里遗迹多,文物多,老街坊多。连寺庙也多呀,熙熙攘攘的街市上,你常会看到那些穿了黄袍的或木棍儿束了头发的和尚道士,就感觉他们是远昔的人,历史一下子与你拉近。可是,在很窄很窄的小巷里你往一家饭馆里走,粗糙的木桌边就坐着个老头儿寂然地喝酒,吃一碗羊肉泡馍,你可能轻视他,却保不准儿这正是某个大学的教授,或者是饱知天文地理的易学大师。西安这地方,实在是难于理喻,如同进了佛殿,你可以张望,但不容嚣张。我和我的老板为着淘寻古字画来到西安的那天,从河西走廊沙漠上刮起的沙尘正弥罩了古城。…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我到德国首都柏林去旅游,在那里留学的表哥,带我参观了柏林几个著名的景点。几个景点的风景美不胜收,置身其中让人感到心情非常舒畅。接近吃晚饭的时候,表哥故作神秘地对我说:"表弟,你也难得来柏林一趟,今天晚上我带你到柏林的‘黑店’用餐,怎么样?"听了表哥的话,我脑子有点转不过来。表哥见我一脸茫然,便笑呵呵地向我解释:"我说的黑店不是小说里那种专门杀人劫货的黑店,它是一种主题餐厅,只不过餐厅里没光,顾客只能在一片漆黑中用餐。"  相似文献   

10.
宽心谣     
赵朴初 《社区》2002,(3):42-42
我经常在外边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来,肚子里难受极了的时候便先去卫生间里吐一吐,吐过了,难受会好一点。每逢这种时候我就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吃进去再吐出来?但我的应酬总是没完没了。每逢我难受的时候我的母亲总是很生气地说我:“你怎么又喝酒了,又喝酒了。”也仅此而已,母亲从来都不肯多说我什么。但她总想让我在她那里吃点儿什么,或者就让我拿点什么回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8)
我的一篇文章发表后,没过一个月,又在南方一家报纸上刊登出来,但署名却是别人。我看了很生气,就打电话询问那家报社,报社的人却说:"全国的报刊那么多,我们怎么知道是你写的呢?"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登这篇文章的人的地址或者电话?"他们倒是挺痛快的,告诉了我那人的电话。于是,我就和那人在电话里联系上了。我问:"那篇文章是你写的吗?"他说:"怎么了?"我说:"那是我写的!"他在那边笑了,说:"看你这话说  相似文献   

12.
《成才与就业》2014,(24):32-33
正你经常去图书馆吗,喜欢借哪一类图书?除了借书,图书馆对学生而言还有哪些功能?你去过其他学校的图书馆或者社会上的图书馆吗?本期"新近热议"栏目,就请同学们来聊一聊有关图书馆的事儿——"书刊荐购"大快人心在说大学里"高大上"的图书馆前,请先允许我怀念一下高中那小而温馨的图书馆。高一时我通过借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3.
喧嚣纷扰的音像时代,我们似乎并不缺少音乐啊,怎么就突然想起那些久违的老歌了呢?那是去年,又一次看见幼儿园里的孩子在一起快乐地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仍然是在幼儿园,我去参加那里举办的“亲子活动”,老师隆重推出的压轴戏竟然是小男生拿起话筒像模像样地唱着:“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这些街头巷尾泛滥的浮艳歌词日复一日地聒噪着,曾几何时,音乐的沉渣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粗重地涂上了不协调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早我一年到澳洲的表姐,抬头举足都"商业化"了。临出国时,几位做文化生意的朋友托她在万忙之中购买华文和英文版的书目;我也曾托她带一些外文资料,先前还有一、二次消息,后来便杳无音讯。我想,或许是表姐太忙,或者是澳洲压根就不讲文化性,书难买罢。我抵澳洲不到3分钟便向表姐提及此事,没想到表姐说:"你来了,正好,你为那几个‘死鬼’去买!"实际情况与我想象的大有不同。在澳洲走访了几个大城市和一些著名风景区,发现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大小书店、书亭满街都有,而且到处都设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都相当现代化。不论白天夜晚,我都注意到那里的阅览室里几乎是座无虚席。澳洲人每逢休假日都有上图书馆的雅兴,这里图书馆之多,以遍布城乡来形容绝不为过。澳大利亚是一个生存竞争激烈、重  相似文献   

15.
儿子的安危     
海啸过后,很多人都在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而且电视台和电台不断播出灾情和寻人启事。老王的儿子在海啸发生之前就在那里工作,一直没有回来。邻居挺替老人担心的。一个邻居问:"你的儿子有没有打电话回来?"老人说:"没有。"邻居说:"那么,有没有电视台或者电台播放了你儿子的消息?"老人说:"也没有,但是我知道他平安无事。"你能猜出老人是怎么知道的吗?  相似文献   

16.
吴保善 《老友》2011,(6):24-24
我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随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有时心情不愉快,我就会去我哥哥那里住些日子。哥哥同院有一个叫陈玉枝的姑娘,年龄和我差不多,我俩玩得很好。记得是1951年元月份,我又去哥哥家里。嫂子告诉我,陈玉枝参加了工作,在银行上班。我们说话的时候,陈玉枝下班回来了。一见到她,我就说:"祝贺你参加了革命工作!"陈马上说:"你怎么不参加呀?我是报考郑州行政干部学校后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的。"接着她又讲:"郑州行政干校马上又要招生了,你去报考吧!"听后,我先是高兴,但马上又觉得灰心。因为我已弃学多年,肚子里空空的,拿什么去考?  相似文献   

17.
教养     
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  相似文献   

18.
爸,妈呢?     
<正>"爸,妈呢?"一听到是爸爸的声音,我就对着电话嚷着。"你妈啊,她在塘堰呢!你等着,我去喊。"电话那头,传来爸爸跑出去时细碎的脚步声。"你就这样和你爸打电话,你爸不怪你?"站在我旁边的朋友老李突然来了一句。我一愣,"是啊,有什么不对吗?"我和父亲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很少交流,在电话里就更没有话说了。有什么事情,我打电话回家,都是妈妈接。父亲就是接了电话,也只是"嗯、嗯"两声就把电话递给母亲。自然而  相似文献   

19.
"母老虎,母老虎,来呀!"刚下课,就有一名男生大声叫着我的外号向我挑衅。"你烦不烦人!"我抡起拳头向他打过去"。啊!"他惨叫了一声。大概就是因为我在女生堆里很"厉害",好拿小拳头捶那些淘气、挑衅的男生的缘故吧,也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些男生就给我起了个"母老虎"的外号。唉,你说这能怪我吗?还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16岁就出道,在商业圈里混。高二那年在外贸酒店的酒吧玩,碰到当年太阳风国际经贸公司的副董,看他长得挺招人疼的,便问他三个问题,A、如果有个客人在酒吧里喝酒,醉酒了,你怎么办,又没能力付钱,都不知道钱在哪儿了,他就趴在那里瘫了,你怎么做?他说很简单,我替他付钱嘛;B、如果有个客人,你一眼就看到他的郁闷,他今天来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