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馨娜 《社区》2011,(9):9-10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相似文献   

2.
老树 《老友》2012,(10):10-12
前不久,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4孝新标准,再度引发各界热议,这其中包括了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透露出对精神赡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智能 《老友》2021,(2):59-5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心的话题。一些父母将子女含辛茹苦拉扯大,年老时不仅没有得到子女的赡养,还因为家产分配问题闹得家中鸡犬不宁,无法安享晚年,迫不得已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年过七旬的马大爷,是一位住在县城近郊的农民,养育了两个儿子。马大爷农忙时在家里做农活.  相似文献   

4.
至爱亲情不可或缺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的地税社区,进行了一项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在与老人们接触的过程中,听到更多的是"我不缺钱,也不缺吃喝,就是整天心理空落落的"。  相似文献   

5.
小非 《华人时刊》2011,(3):10-12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赡养老人,并不仅仅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6.
刘阿芳 《老友》2008,(10):26-26
孔子门生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能随时和颜悦色是最难得的!有事时,由儿女出劳力为父母去做;有酒饭时,让父母享用,难道这样做就是孝顺吗?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关怀和敬意,才能随时面带温婉和悦的脸色。真正的孝,不只是表面的、物质的奉养而已,当子女满足于自己所尽的孝道时,其实却远远做得不够。试问:孝行何有疆?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宣布,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基本完成,虽然还需经过多轮法律审定程序才能正式生效,但其中精神慰藉一章中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等具体条文,还是引起了广泛争议。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法》修订草案的背景是什么?将精神慰藉细化成这样具体的法律条文,能否  相似文献   

8.
老槐  竹报 《新天地》2012,(8):4-5
正6月26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至此,我国已有5000年历史的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有望改变。此外,常回家看看、拒绝啃老是否适合写入法律,草案中与此相关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啃老已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话题背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小魏,如今因为不找工作,靠父母养活而被父母告上法庭,要  相似文献   

9.
一诺 《社区》2012,(2):34-35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以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让许多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在这样的格局面前,往往考验的是家长的背景、身份、人脉。有些家长动用身边所有的关系就是为了孩子能上一所满意的幼儿园,即使要交涨得比房价还快的天价赞助费,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思考需要个性化培养,孩子的天地应该更宽广,而选择了不送孩子上幼儿园。无论上与不上,相信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下面,我们就走近两个家庭,听听他们的故事,希望读者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哈姆莱特的错综复杂的性格特征的突出表现是犹豫不决.一个关于生与死的选择一度令他进退维谷.经过苦苦的内心争斗哈姆莱特最终放弃了死亡.很显然,恐惧与行动成了他活下去的必然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