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竞 《社区》2011,(9):10-11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唱遍城市乡村。唱这首歌的,当然是年轻人,用心听这首歌的,却大多是老年人。它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现在城里有许多只剩下老人的家庭,“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的呼唤。然而,如今的社会分工愈发细致,谋生也更加依赖于保有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2.
辽河 《社区》2008,(21):18-19
据辽宁省有关部门调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老年人精神慰藉如何保障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精神抑郁而自杀。而不少子女因为事情很多、工作很忙,或者已经给了老人许多物质和可观的现钱,子女们就此认为老人们已经很幸福了,自己也就孝顺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哪里知晓老人面对的是无言的时光和行将逝去的岁月,精神的愉悦更为重要,“闻其钱物不见踪影”或许会更加勾起他们的怀恋情节,更加多了晚年不该有的幽怨。  相似文献   

3.
小非 《华人时刊》2011,(3):10-12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赡养老人,并不仅仅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4.
庄琪 《老友》2011,(4):17-17
据媒体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也就是说,赡养人不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属于违法行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5.
叶炳昌 《社区》2005,(8):59-59
自前些年《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被唱红之后,许多家庭的后辈不知是出于忏悔还是补偿,纷纷回归“空巢家庭”,看望年迈的父母,这一时成为时尚!这是好事,对于寂寞非常的老人而言,对于渴望精神慰藉的长辈来说,无疑是剂补药。然而,透过时尚,特别是今年春节返乡过年与不少前辈推心置腹之后,笔者从时尚歌儿之中辨出了杂音,从“大补”之后的老人倾诉中看到了无奈……杂音无奈之一:体贴不足,懈怠有余。洗盘捶背,是一种体贴;交流沟通,精神慰藉,陪老人一起叙旧回忆,关注长辈的每一个表情,问候老人的起居作息,关心老人的陈年旧病,是更重要的体贴。这种体贴…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子女有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的义务,社会上对此争议不断。从道德法律化的角度来看,该规定存在将美德法律化的问题;从可执行性的角度来看,该规定过于模糊;同时,该规定与199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存在立法冲突,而且在监督执行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为实现预期的法律效果,有待进一步通过立法解释或者司法解释的方式对该规定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顾骏 《社区》2013,(21):28-29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现在不再是随口唱唱,而是已经成为固家对公民的法律要求。从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页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赵阳林 《山西老年》2008,(11):44-44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表达了两代人的殷殷深情,亦是对"飞"出家庭的青年人的劝告。但,常回家看看是不够的,更应该常回家干干。"孝顺"是孝字后边跟着顺,就是要"顺"父母意。那么何谓顺父母意?耄耋之年的老人,生活能力很弱,需子女侍奉左右,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年7月1日施行,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对此大家纷纷热议,但我们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值得深思的是,"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人们在对老年人的应尽责任上,做得  相似文献   

10.
薛立永 《社区》2013,(2):40-41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1.78亿,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针对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巨大关注和争论。2012年8月,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让这种讨论更加激烈,有赞同,也有冲突。  相似文献   

11.
周凌华 《老友》2013,(4):15-15
"常回家看看",是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赡养"。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凸显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此举既完善了维护老年人权益题中应有之义,又使法律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何益 《山西老年》2009,(9):57-57
所谓"空巢",就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父母独自生活的家庭。如今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外出求学,使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三水 《百姓生活》2012,(3):46-47
现在的年轻夫妻,有不少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除了工作压力之外,一对夫妻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两个子女。父母日渐年迈衰老,“双独”夫妇为照顾老人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如果缺乏彼此的谅解和包容,很容易引起矛盾甚至危及婚姻。有一对原本恩爱的“双独”夫妻,就是为了照顾各自伤病父母累积矛盾。最终导致婚姻破碎  相似文献   

14.
陈永江 《社区》2014,(12):53-53
随着子女一个个离开身边,老年人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能陪父母好好唠嗑的很少。有的儿女忙于生让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在年老的父母面前无话可说,缺乏感情交流。即使同父母交流也是三言两语,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似文献   

15.
赵春 《老友》2009,(1):26-26
"或许最真挚的亲情不因远离而疏忽,不因离别而淡漠"。回归亲情,让心灵回归最质朴的真善美,让亲情得到温馨的呵护。  相似文献   

16.
贾云  翟悦 《社区》2013,(6):30-30
前不久,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觅渡社区首批17位老人吃上了由新式“骆驼担”烹制出的可口饭菜,丰富又卫生的餐饮方式成为老人的新宠,而随着这种“骆驼担”逐步推广将有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从“骆驼担”上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7.
小非 《社区》2011,(18):17-19
当一些老年人在享受幸福而充实的晚年生活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而这些老年群体,则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心。"漂族老人",您在城里还好吗镜头一:进城带孙子整天闷闷不乐。王老汉来自东北农村,今年62岁。2010年7月,王老汉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河南省会——郑州市。2010年秋,王老汉家中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18.
船舷 《老友》2009,(10):43-43
当"爱幼"变成"宠幼","宠幼"之心日盛,家中的孩子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而"尊老敬老"却日趋流于形式,不少老人缺少关爱,饱受寂寞之苦。为此我们不禁要呼吁:请给敬老添加实实在在爱的砝码!  相似文献   

19.
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普天下众多百姓的期盼。但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空巢老人"比例明显增加,"空巢现象"使奋斗一生的"银发族"晚年生活倍感孤独,生出了许多令人扼腕的故事。面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空巢现象"带来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有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学一些、多学一些,以为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脱颖而出,殊不知,违背了成长规律,变成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