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几年兴起的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经济的一种新态势.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三个特性,即聚合性、有形性、服务性.中国旅游网站的建设始于1996年.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正在对我国旅游市场固有的市场壁垒带来革命性的冲击,新的市场关注点正在涌现,比如,为西部旅游的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我们迫切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大环境,而旅游电子商务本身更须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群体的变化看未来旅游市场的转型,个性化旅游在我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对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旅游营销圈是一个以珠三角大型组团旅行社为中心,集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地接社、媒体和客源组织等为一体的立体营销体系,它的形成,宣告了旅游营销实践层面上已经开始走向客源市场与旅游目的地营销一体化。赣州是一个以珠三角地区为其最大客源市场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此类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对接珠三角旅游营销圈,尽可能把自己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摆到珠三角旅游市场的"货架"上,直接、迅速地得到客源的同时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是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旅游营销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微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2008年,中国在旅游工作会议上将现代旅游业转型作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之更具有休闲化、体验性、多元化、特色化。微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出游时间、方式、目的地、活动内容等方面更加灵活自由。它与短途旅游、背包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时间短,距离近,小众市场,体验性强,无景式,消费少,随意性大等特色,这正迎合了中国旅游产品转型的市场需求。微旅游的发展应在政府部门引导和旅游企业参与之下,遵循自身特色和传统旅游开发的基本性原则,抓住特色旅游市场需求,创造新型的微旅游产品,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努力挖掘潜在微旅游市场,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加大营销力度,在现有的旅游政策基础上完善微旅游保障机制。唯其如此,微旅游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5.
论深度旅游产品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旅游消费群体的诞生催生了追求身心舒畅愉悦体验的深度旅游方式,深度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催化了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深度旅游产品是满足后现代人寻求轻松感、舒心感与渴望自我完善消费心理需求的个性化鲜明的旅游消费品,是具有系统性、多类型、多样式的后大众旅游产品。如果从结构形式看,可划分双元核心层、利益元素层和形象元素层等部分。本文以后现代旅游者的视角,通过与大众旅游产品的比较,在全面地分析探讨了正在旅游市场上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深度旅游产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深度旅游产品的模型,并指出适时开发深度旅游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战略中的核心步骤,关系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旅游产品设计以及民族旅游企业经营的成败。本文将我国民族旅游市场细分为世界民族旅游客源市场、中华民族旅游客源市场和少数民族旅游客源市场,从地域、人口、文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对各细分市场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为民族旅游开发经营者提供一个总体概念和一种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诊断及旅游商品开发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得出旅游商品开发创新不足是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进行具体分析后 ,提出了提高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创新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崀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演化倾向、消费层次以及崀山风景区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属性与地理环境的对应关系。认为崀山旅游市场局限于湖南省中部一带,分布在距离崀山500KM以内范围,旅游市场在空间上有进一步集中的倾向,并具有消费层次不高的特点;但是崀山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客源市场的需求无论在旅游产品类型的期望、还是产品的价位要求方面与崀山风景区的优势是吻合的,崀山观光旅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论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应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从资源导向转入市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资源,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然后再从分析、研究市场出发,针对市场需求,把资源构造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0.
大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以及大连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要再上新台阶,还应树立大旅游产业观念,建立旅游集团,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扩大客源市场,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市场是以体育旅游产业为支柱的体育市场 ,作为体育市场个体 ,在旅游资源优势显著的西部民族地区 ,有着巨大发展潜力。本文提出了培育体育旅游市场的框架性对策 :以旅游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进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促进体育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战略下,我国旅游产业的功能作用、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都面临深刻变革,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旅游业态创新。同时,随着旅游多样化和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旅游需求市场日益呈现出旅游意愿常态化、旅游动机多元化、旅游主体散客化、旅游需求细分化、旅游资讯技术化、旅游距离近程化的变化。旅游市场的变化为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催生了集聚型、专业型、在线型、复合型、衍生型、准公共型等新型旅游业态;而新业态的不断发展也为旅游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桂林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桂林是驰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城市 ,但桂林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如何根据当前国内、国际旅游发展走向 ,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使桂林旅游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旅游新产品和旅游精品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桂林旅游产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黑龙江省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意义入手,论证了发展旅游业对黑龙江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即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六点对策:构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蓝图规划;建立健全制度,开创旅游发展良好环境;打造旅游精品,逐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完善旅游基础,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消费,不断开发龙江旅游市场;加强人才建设,提升龙江旅游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内旅游人口环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人口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企业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 ,加强对国内旅游人口环境特征的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 ,对国内旅游人口环境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从中发现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征 ,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体验是衡量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的重要标尺,旅游商品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体验的角度来看,目前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体验性较差、品牌意识淡薄、地域文化体现不明显的问题,对此,应依据目标市场进行个性化体验设计;树立旅游商品品牌形象策略;依托地域文化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探析——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如何真正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有效地宣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发展力及市场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江西旅游营销的现状及其市场环境,分析存在问题、面临机遇及挑战,从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的竞争战略、旅游市场的营销组合战略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生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研究学生旅游及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对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continuous development)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学生旅游的特点及消费倾向,认为发展学生旅游正是其时,并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三年来,按照WTO基本原则的要求,福建旅游业在市场管理、市场准入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福建旅游市场还存在行政审批壁垒和国有旅游企业垄断现象,旅游市场的开放还不充分.福建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键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换和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走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21世纪初,我国国内旅游将呈现娱乐旅游、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三大主题板块,旅游市场将逐渐由城镇延及乡村,游客队伍将凸现老年与学生这一新军,旅游消费总体上为中档偏低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