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渊 《社科纵横》2009,(7):127-129
回文诗与中国古典哲学关系密切,《周易》"阴阳变易"的宇宙观,古代"天圆地方"的思维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都在回文诗中有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
迷宫巧填字     
《东西南北》2010,(4):79-79,41
横行提示1.指把非法所得的钱款变为合法收入的一种违法行为。2.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3.《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4.白居易诗作《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下句。5指先存款后消费(或取现),没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6.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有《宇宙牌香烟》《打电话》等。  相似文献   

3.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4.
《兰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刊登的拙文《英中异形诗探析》中,我们将汉语异形诗分为盘中诗、回文诗、宝塔诗、画字诗四种。实际上,盘中诗应属回文诗一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西方异形诗的影响,我国现代也出现了写类似英语里具体诗(con-cretepoem...  相似文献   

5.
刘兴超 《社科纵横》2011,(8):102-102,105
齐己诗《寄西山郑谷神》,"郑谷神"不是"郑谷的神位",当指"姓郑的一名道士"。《谢橘洲人寄橘》的"洪崖遣后名何远"",洪崖"非指"仙人",当指洪州,即今江西南昌市,句用张九龄咏橘典。《酬尚颜上人》"鲁鼎寂寥休辨口",非指"唐室衰微",当用道安辩鼎典。  相似文献   

6.
陈斌 《社会福利》2013,(12):50-50
关于"重阳"二字的来历可追溯至《易经》,书中有云"以阳爻为九",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为"重九",亦称"重阳"。有关重阳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这首诗中有云:"集重阳入帝宫兮",但有学者指出此诗中的"重阳"指代天宫并非是指重阳节。  相似文献   

7.
魏冬 《唐都学刊》2014,(1):21-27
韩邦奇指出,"自孔子而下,知‘道’者,惟横渠一人"。他承接张载思想,在"性道一物"的基础上辨析了"性"、"道"两者"存之于心"和"发之于外"、"寂然不动"和"感而遂通"的特性,提出"形而上之谓‘道’,气而上之谓‘性’"的命题,且辨析了张载哲学中之"太和"、"太极"、"太虚"与"道"、"性"、"气"彼此相应的基本内涵。其"循环渐变"的演化论、注重"眼前造化之实"的认识论和注重《东铭》的修养论,是张载美学崇实学风的时代再现。  相似文献   

8.
纪永贵 《阅江学刊》2011,3(1):127-130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中的桂花意象究属何指,历来颇受关注。一般有两种解析:一是指代月光,一是实指桂花。有论者谓,指代月光与后句"月出惊山鸟"意象有重复之嫌,若实指桂花则又谓春天不当有桂花开放。又有人别出蹊径,认为此桂花只代表隐逸之志。从王维创作特点和该诗的语境看,实指桂花不合逻辑,代表隐逸之志实属下解,指称月光才是最合理的解释,不必刻意翻新,以深释浅。  相似文献   

9.
王升臻 《唐都学刊》2011,27(5):20-23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可见,继承和创新《大学》之德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义成 《唐都学刊》2011,27(4):70-77
现在看,要破解《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人,首先就要理解《西游记》中有关隐喻、隐语、暗示和口诀等修辞手法。在厘清有关隐喻、隐语、暗示和口诀等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从对历史上若干主要丹学家有关论述的扫描中,特别是从对"茅山宗"高道陶弘景的梳理中,说明道教特别是茅山道派文字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就是在说明丹理和叙事时,喜用"秘诀隐文"修辞手法,因之,在寻找作为"华阳洞天主人"而与陶弘景存在地域道门精神关联的《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时,首先注目其采用的"秘诀隐文"手法对其最终定稿人身份姓名的隐形显示,特别是在开头和结尾处的显示,就是符合其艺术特征的办法。"五四"以来,《西游记》最终定稿人研究搜寻之所以被导入歧路,也与包括胡适、鲁迅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对道教文字"隐文秘诀"特征熟视无睹有关,其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1.
易思平 《社科纵横》2011,26(7):90-92
韩愈一生旗帜鲜明地反对佛道,直斥佛道两教为异端邪说,以维护儒道自任,但同时又与僧侣、道士勤于接触唱和,交往频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这说明他对佛道两教带有一定的妥协调和色彩,在思想上不免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其名篇《师说》在一些重要观点上就分别受到了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儒教之"道",二是解佛教之"惑",三是倡道教之择师观。  相似文献   

12.
文学之道贵在妙悟盖绍普较早使用妙悟这个概念来喻诗的,是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写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至于妙悟的含义是什么,严羽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妙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们还曾赋予它别的...  相似文献   

13.
黄建刚 《社科纵横》2012,(10):134-138
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应当是文化思想的现代化。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中国有一个"父道"的政府,是一不断重复循环且没有进步的社会,中国人不懂得尊严的意义,国人没有独立的自由意志,中国缺乏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今日再读,犹能从中得到许多启迪。但国内学者却将黑格尔的评述,歪曲为"欧洲中心论"。这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有关内容的误读。究其原因在于国人不能正确对待欧美学者的批评意见。只要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的分析中提出批评或批判,国人均缺乏理智判断。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西方学者思想观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虚静——庄子审美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静的哲学一般虚静在哲学上的含义,首先反映在道家的宇宙本体“道”的特性上。老子曾用六字说明道的特性:“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文子》说:“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道原》)因此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抟)之不得”(名之为夷、希、微)。所以黑格尔解释夷、希、微(I—H—w)时说,“被  相似文献   

15.
任增强 《阅江学刊》2010,(6):136-140
西人早在18、19世纪便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其中美学思想之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美国学者对先秦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道家美学与浪漫主义、道家美学中的"与道合一"说、"神"的观念、道家言意观、美学思想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之意义。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中西比较的视野有别于国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人恩 《社科纵横》2011,(11):93-98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红学研究史上,林语堂的《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伪及如何评价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而非高鹗,高鹗只是依据曹氏残稿进行"整理补订"而非"续作"。他从"补"与"续"的内涵、《红楼梦》有无残稿散稿等方面论证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全书,并针对胡适"首发后四十回高氏伪作之论"进行了驳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老子》中的一些主要概念作了探研和疏解 ,对一些定见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文章指出 ,《老子》所讲的“常道”是指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 ,而非随时而变的百家之道 ;“名”是识别事物之本 ,无物则无名 ,物变则名异 ;“无”、“有”非“道”之特称 ;“玄”是始元之“元” ,而非“玄妙”、“深奥”。  相似文献   

19.
时有新见     
时有新见中国·台北1994年10目22日刊印的"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五期":1993-1994年唐代学术研究概况,对大陆地区·文学类的诗歌研究,于第78页有一段介绍道:吴代芳、李培坤的《唐人绝句艺术谈》(1993,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是近一年来仅见...  相似文献   

20.
郑恕哲 《唐都学刊》2011,27(5):10-10
中华书局1983年6月出版的由贺次君先生点校的《元和郡县图志》河北道怀州"修武县"条目下有以下记载:左传曰"晋阳处父聘于卫,过宁"。按照贺次君先生的点校来理解:晋阳人处父去卫国聘问,路过宁这个地方。但从《左传》的记载看,贺次君先生的点校应有误。如《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晋殽之战之后:文赢请三帅,…(晋襄)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译注》李梦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330页。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