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哲》2016,(1)
专制政治与歌颂文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政治上的集权专制需要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作保障。较之其他学术,王安石所倡导的新学更具专制主义政治品格。两宋之际的新学独尊期间,专制主义政治进一步强化,歌颂文学大行其道。皇权源自暴力,但统治者更愿意让人们相信其权力是上天赐予,具有不容置疑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当时的颂美辞赋许多是为此服务的。王朝气势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两宋之际的颂美辞赋表现的王朝气势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感知,它还代表意识形态发声,表现的是权力对王朝气势的塑造。当时有些辞赋还直接歌颂圣王美政,积极为其寻求理论支撑。颂美辞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人向极权政治展示无限雌伏、无限谄媚的心理状态的工具,它还可以构造虚假民意,图解政治意图,强化意识形态,以此向极权献忠纳诚。  相似文献   

2.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军事经济思想与战略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蜀汉国小兵弱。诸葛亮在增强蜀汉军事经济的思想指导下 ,积极经营益州 ,挥师南征北伐 ,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但同时也给蜀汉带来了新的危机。诸葛亮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活动表明 :当时诸葛亮所谓的北伐战争 ,不是出于军事统一目的 ,而是出于军事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四杰辞赋与唐初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初唐四杰辞赋是其文学成就,同时也是唐初文学创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后世多认为,王、杨、卢、骆为“一时之体”,这大体符合实际,然而作为“一时之体”的四杰创作,无疑既应包括他们的诗文,又应包括他们的辞赋。而四杰辞赋与其诗文一样,既产生于上承六朝、下启盛唐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学发展阶段,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与当时文风或文学趋向的某些联系,就很有值得我们注意之处。一般说来,即使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其文学创作也不能不往往既带有过去时期的某些印痕,而同时又带有未来时期的某些征象。  相似文献   

5.
刘培 《江海学刊》2012,(2):186-195
文学精神是文学于哲学思想层面诸多意义的集中呈现。在南宋后期理学一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精神的基本问题是理学以何种方式对文学进行规范与重塑,并以何种形式在文学中展示出来。人生之本然,是文学创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当时的辞赋创作,对生存意义思考的热情大大下降,此期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在个人道德人格的臻于纯粹。当时的抒情言志赋热衷于是,深于忧患的人文情怀被道德自足代替了,文学中的乡居描写也为理学的齐家观念所重塑,重在描绘其乡土情韵,更具生活气息,更具醇厚之美。南宋后期理学家的治平理想是构建一个超稳定、超和谐的封闭社会,因此,对家国的忧患意识逐渐淡出辞赋,代之以对风俗醇厚的社会图景的憧憬与描绘。  相似文献   

6.
孙少华 《文史哲》2021,(1):113-124+167
司马相如离开长安赴梁孝王"梁园文学"集团学习辞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梁孝王具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梁园文学"具有上层贵族喜爱的"神仙不死"思想。这是"皇权"与"不死"对汉初辞赋写作影响的结果。后来"梁园文学"等地方辞赋与汉武帝的宫廷辞赋相结合,产生了文学史上真正意义的"汉赋"。"皇权"与"不死"就成为司马相如以及其他赋家早期书写汉赋的两大主题。"梁园文学"在汉赋生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培 《晋阳学刊》2005,(3):107-110
北宋后期,辞赋在点缀文人生活方面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辞赋与文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也促进了辞赋的发展。在当时,文人雅事常有辞赋等来助兴。赠答、赠别、吊死问生的赋在当时颇为流行。在表现燕居生活的艺术性方面,辞赋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文人们还喜欢用辞赋来表现对书画的看法,他们优游的园中小亭、草堂台榭,点缀雅趣的砚、茶、酒、药,也是辞赋表现的重要题材。文人们也喜欢品评前代和当代的辞赋作品,以显示才学,展示胸襟识力。辞赋创作与文人文化生活的密切结合,开拓了辞赋的表现范围,深化了辞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辞赋议论化倾向和科举改制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了辞赋内容与风格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9.
在北宋后期的辞赋作家中,晁补之是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辞赋作家和辞赋研究家,其成就主要在骚体的创作和楚辞的研究方面。晁补之的辞赋观颇有独到之处,他没有把屈原的作品看作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将其视为道统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认为创作楚辞也不单单是文学创作,而是在发扬忠君的精神。他的辞赋很少涉足现实政治内容,而是着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受。和同时代作家的辞赋相比,他的辞赋哲理思考的成分要少些。晁氏赋作长于罗列词汇,铺张扬厉;善于谋篇布局,追求萦纡曲折的结构。他还擅长模仿,对前人、别人的辞赋往往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0.
<正> 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有大量的优秀作品,不仅对诗、词和骈、散文有过重要的影响,对变文、话本等通俗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我们的研究者长期对它重视不够,即或注意,也只限于汉或隋以前,因此,尽管近些年来我们在文学资料的编辑校点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辞赋(除屈宋赋外)资料的整理却未受到注意。从深入开展研究的需要出发,我认为,当前有必要着手编辑一部《历代辞赋总汇》和一部《历代赋论丛编》。这里仅就编辑《历代辞赋总汇》谈谈个人的意见。一、现存的辞赋总集和文学总集不能适用辞赋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