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渝 《天府新论》2005,(1):113-118
蜀汉学术是三国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蜀汉学术可以划分为六个流派 :谶纬之学 (内学 )、儒学、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史学、文辞。蜀汉一代 ,可考的学者约有三四十人之多 ,在各方面颇有建树 ,尤其在古文经学和史学上取得相当大的成就 ,但在儒学方面 ,则因守成有余 ,创新不足 ,而不能进于中国学术的前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向来并称。宋玉以其杰出的艺术天才踵武屈原,仿《离骚》而作《九辩》,并在赋体文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秦汉以后文人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三国蜀汉政权一直以来被许多史学家奉为汉室正统,却未能复兴汉室,偏安一隅,成为历史性的悲剧。本文力图从一个侧面以三国蜀汉时期的几位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魏延的悲剧性人生历程结合历史背景描述出个人政治命运成败之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4.
孙吴时期的张温因为结党而遭到孙权禁锢,废黜终身.骆统为张温所作的申理,并没有能够否定孙权所定的结党之罪.选曹尚书暨艳自杀,是因为酷烈而遭到严惩.暨艳与张温所犯不同,本不应合案.张温的浮华乃是结党的同义词,孙权废黜他乃是东汉党锢的延续.孙权对结党问题始终清醒明察,这是张温禁锢终身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盛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陈寅恪《论韩愈》中评说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殊为经典之论。本文无意就韩愈历史地位再作赘论 ,亦因现有韩愈诗文之论详矣 ,而对其辞赋显得相对漠视 ,或者说论赋较多隐没在文论诗论之中。本文则试图立足于辞赋这种文体本身的演进流变和它与古文的相互比较中观照韩愈的辞赋观念与辞赋创作。一、韩愈的辞赋观念(一 )与韩愈明道奉儒的文论观念相对照的是韩愈在赋论观念上的重情崇骚。作为古文运动极盛时期的核心人物 ,韩愈以孔孟儒…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蜀汉人口数量锐减的问题。在蜀汉统治的地区,两汉时期的人口发展非常迅速,而到蜀汉统治时期却出现人口数量锐减以及人口发展十分缓慢的问题,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管新福 《东岳论丛》2022,(10):58-65+19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服务于大众传播的现代报刊在国内兴起,不但刊发全球热点、新闻论评、社会万象,亦登载了不少辞赋撰作。相对于传统辞赋的书写题旨,近现代报刊所载辞赋已悄然发生变化,赋作者开始关注世界时局形势,不断描写新事物,传达新理念。而其中“洋题材”成为重要的书写范畴,尤以洋物、洋事、洋场为铺叙重点。具体而言,洋物赋表现域外新事物的输入与国人对外界的好奇;洋事赋书写对于域外文化(新观念)的他者想象;洋场赋则更多地描摹了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虽然这些“洋题材”辞赋在体式和艺术上未有创新,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却能让世人在比较中认识外界新事物,普及新知识,也逐渐培养起国人的现代意识,其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蜀汉争夺汉中和陇右作为考察视点 ,对汉中和陇右在蜀汉的政治、军事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对一些传统的认识作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鲁迅论辞赋     
鲁迅对辞赋的研究 ,从时间上而言 ,集中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他没有对辞赋进行系统、完整的考察 ,但在他的有关论述中 ,隐含着一条辞赋沿革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创作与作家素养的联系;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意识;三、寓深刻于平淡之中,追求理趣盎然;四、融聘词于流畅自然中的艺术表现。苏轼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代表着北宋后期赋坛的主调,众多赋家深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辞赋创作历经两汉之盛后,在三国时期仍未显颓势。同时,辞赋观念在继承两汉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期辞赋观念的研究重视在曹魏,而忽略了吴蜀。虽然吴蜀在辞赋观念上的整体成就不及曹魏,但它们推崇汉赋、重视辞赋的文采之美和政教功用,以及追求新奇的创作观等观念,均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2.
汉代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能及其实施效果证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陈世材等先生考证,汉代的财政监督机构有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但传世文献和新出材料显示,汉代侍御史、主簿、御史属、丞相少史、御史中丞从事等在财政监察方面有具体分工和职责,而两汉地方监察之机构其实是由司隶校尉、刺史和督邮负责。《二年律令》还对陈世材等先生关于汉代财政监督实施效果的重新评价提供了直接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本文考证认为,汉代的财政监督主流还是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师承融合今古文之经学;经学特点以今文为主,多元并存;经学发展由鼎盛走向衰微,由一元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4.
韩众考疑     
牟怀川 《江汉论坛》2005,(8):107-111
自王逸《楚辞章句》将《远游》之著作权归诸屈原,近世出现怀疑和争论。无论褒美于屈原,还是求真于《楚辞》,对《远游》乃至《楚辞》许多篇章的著作权必须由两种相反意见不断深入互相问难,才能使争论双方逐渐扬弃误说,逼近正确认识。本文正是基于此,专就《远游》中的韩众做一点引申研究,提出一些怀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认为西汉所设伊循都尉属于敦煌郡的部都尉;伊循地区除存在隶属于敦煌郡候望系统的都尉职官外,还存在隶属于中央大司农的屯田系统的职官。  相似文献   

16.
韩柳交谊考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尽管政见、思想内涵、文学主张多有差异,但二人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二人的友谊源自于柳镇、韩会的交谊和童年的交往,而在长安求仕、困顿科场则是二人友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柏俊才 《兰州学刊》2013,(7):58-62,189
刘勰之卒年,史无明载,故历来分歧较大。约而言之,共有六说。笔者对前人的说法进行认真辨析,首次提出刘勰撰经始于普通六年,历时七载,到中大通三年毕功的新说。并推导出刘勰卒于中大通四年的结论。此结论力辨刘勰卒年之众说,有理有据,使得众说纷纭之刘勰卒年得到较为稳妥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荆州经学因《易》学成就,以及对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受到后人重视,故常被学者误以为仅是一个讲《易》地方学派,其实不然。《易》学成就之外,荆州学派对中国学术的推动还表现在:在经学整体衰微的情况下,刘表却五经并举,集合诸多儒生共同改定五经章句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唐修纂《五经正义》之先河;其注经一改汉末经学繁琐之风,不重训诂而重义理阐发,以创新和注重经世致用为特点,体现出经学风气的一大新变;其习经多以古文为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兴起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