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向来并称。宋玉以其杰出的艺术天才踵武屈原,仿《离骚》而作《九辩》,并在赋体文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启秦汉以后文人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三国蜀汉政权一直以来被许多史学家奉为汉室正统,却未能复兴汉室,偏安一隅,成为历史性的悲剧。本文力图从一个侧面以三国蜀汉时期的几位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魏延的悲剧性人生历程结合历史背景描述出个人政治命运成败之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4.
5.
6.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服务于大众传播的现代报刊在国内兴起,不但刊发全球热点、新闻论评、社会万象,亦登载了不少辞赋撰作。相对于传统辞赋的书写题旨,近现代报刊所载辞赋已悄然发生变化,赋作者开始关注世界时局形势,不断描写新事物,传达新理念。而其中“洋题材”成为重要的书写范畴,尤以洋物、洋事、洋场为铺叙重点。具体而言,洋物赋表现域外新事物的输入与国人对外界的好奇;洋事赋书写对于域外文化(新观念)的他者想象;洋场赋则更多地描摹了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虽然这些“洋题材”辞赋在体式和艺术上未有创新,但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却能让世人在比较中认识外界新事物,普及新知识,也逐渐培养起国人的现代意识,其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陈金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本文以蜀汉争夺汉中和陇右作为考察视点 ,对汉中和陇右在蜀汉的政治、军事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对一些传统的认识作出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10.
刘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5):115-121
苏轼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融汇古今的辞赋创作思想和深湛的辞赋艺术修养深刻地影响着北宋后期的辞赋创作。辞赋创作贯穿于苏轼文学创作的各个时期。苏轼的赋论与创作密切结合,综观其辞赋和辞赋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重视辞赋创作与作家素养的联系;二、融会贯通的集大成意识;三、寓深刻于平淡之中,追求理趣盎然;四、融聘词于流畅自然中的艺术表现。苏轼的辞赋观和辞赋创作代表着北宋后期赋坛的主调,众多赋家深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超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53
辞赋创作历经两汉之盛后,在三国时期仍未显颓势。同时,辞赋观念在继承两汉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但目前学界对此期辞赋观念的研究重视在曹魏,而忽略了吴蜀。虽然吴蜀在辞赋观念上的整体成就不及曹魏,但它们推崇汉赋、重视辞赋的文采之美和政教功用,以及追求新奇的创作观等观念,均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2.
汉代财政监督机构的职能及其实施效果证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陈世材等先生考证,汉代的财政监督机构有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但传世文献和新出材料显示,汉代侍御史、主簿、御史属、丞相少史、御史中丞从事等在财政监察方面有具体分工和职责,而两汉地方监察之机构其实是由司隶校尉、刺史和督邮负责。《二年律令》还对陈世材等先生关于汉代财政监督实施效果的重新评价提供了直接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本文考证认为,汉代的财政监督主流还是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三国是一个经学式微的时代。与魏国和吴国相比,蜀国经学更见衰落。然而,经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蜀依然存在,并且缓慢地向前发展。通过钩稽现存史料,蜀国经学学者十二人,经学著作十五种;学术渊源既有师承今文经学,也有师承古文经学,还有师承融合今古文之经学;经学特点以今文为主,多元并存;经学发展由鼎盛走向衰微,由一元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严寅春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0,31(1)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尽管政见、思想内涵、文学主张多有差异,但二人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二人的友谊源自于柳镇、韩会的交谊和童年的交往,而在长安求仕、困顿科场则是二人友谊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18.
荆州经学因《易》学成就,以及对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受到后人重视,故常被学者误以为仅是一个讲《易》地方学派,其实不然。《易》学成就之外,荆州学派对中国学术的推动还表现在:在经学整体衰微的情况下,刘表却五经并举,集合诸多儒生共同改定五经章句在经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唐修纂《五经正义》之先河;其注经一改汉末经学繁琐之风,不重训诂而重义理阐发,以创新和注重经世致用为特点,体现出经学风气的一大新变;其习经多以古文为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兴起和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