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人体解剖"意蕴中"非崩溃时期"的社会自我批判。社会自我批判包含"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两个环节及贯穿其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态势。前者是社会自我批判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辩证运动的两个环节;后者是贯穿在两个环节中的以国家权威批判和社会民众批判为现实运作的两种态势。人民是社会主体。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利益既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结合中展开"批判的武器";又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结合中展开"武器的批判",从而在社会自我批判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着根本作用。反映人民主体作用的"人民主体意识"是社会自我批判中"至圣的神"。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只有在贯穿于两个批判环节的结合中,进一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主要路径,党内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内监督的主体和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党内监督可分为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三种指向的监督。这三种党内监督分别体现了党内的集中、平等和民主三种价值导向。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必须围绕坚持自上而下、平行以及自下而上三种指向的党内监督并重这一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于康德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集中于对其主体(自我)概念的批判,在他看来,康德是在传统现成存在的存在论轨道上运思的,他以"被制作存在"意义上的存在作为人格的领悟境域,以无世界的自我来为世界的存在提供担保,因而他对主体的存在方式没有进行彻底的追问,由此错失了世界这一原初的现象。海德格尔不仅还原了康德领悟主体的境域,而且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化了对自身的源始经验,指出了在世之在(超越)乃是主体性的基本结构,从而为康德的先验哲学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慈善有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和统治阶级的慈善之分.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伴随人类的历史,它发挥相互扶持和凝聚作用,体现着民众的道德和社会的温暖,是真正的慈善;统治阶级的慈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虚假的慈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慈善事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则被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社会公益事业取代.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白的创作以其特有的女性写作立场、极端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引人注目,其作品不仅述说了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解构男权文化、重寻自我价值的愿望,而且深刻揭示了当代女性所遭遇的生存尴尬和情感迷失,透视出女作家在探寻解构男权文化、体现女性价值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启示人们关注和审视女性作家的特殊"价值意识"和出路:摆脱自身狭隘的"小我"之境,融入社会"大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观念进行深入的批判,这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主体"的"实体化",使得"主体"成为无根、独断和封闭的存在,这是导致"主体性"批判的深层根源.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性"批判破解了"主体"的"实体化",有力地深化了人的自我理解,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成果.但是,"主体性"批判又有其限度,在消解"实体化"的"主体"之后,作为"非实体化"的"价值主体"仍然有其不可消解的存在合法性.在摆脱现代性方案的教条和独断倾向,破解"主体性"原则的实体化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捍卫个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实质就是在捍卫文明发展所凝聚的重大成果.这既构成"主体性"批判的限度,同时也是"主体性"批判的深层旨趣.  相似文献   

8.
人总是在一定的精神状态的控制和支配下从事认识活动的。认识活动中主体的主观精神状态(我称之为“主体认识图式”),归根结底是主体先前对于对象的反映。就具体形态而言,主体所反映的对象无限多样,但从宏观上划分不外乎三类:客体世界、主体自我,以及主体和客体相沟通的实践活动,由此主体意识状态相应地就有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从客体世界、主体自我和实践活动都是主体的认识对象来说,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不妨说都是“对象”意识,但习惯上我们专把主体对于客体世界的反映称为对象意识。主体认识图式作为一定对象的反映,就是由对象意识、自我意识和实践意识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论《野草》的时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野草>的时间意识具有现代品质."空无的时间"和"充实的时间"是其并存的两种时间经验,它们分别体现了由规范秩序和价值取向所衍生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建构模式."抛入的此在时间"和"断裂的梦幻时间"是其共有的两种现在的瞬时类型,时间经验在当下瞬时呈"空间化"的聚集和撒播形状.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以"执着现在"为内核,在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虚无与实有的转化生成、批判社会与解剖自我的内外因兼及中,建构了时间"辩证性".其意义获致于主体及其思维的变动来透视和看待历史过程,在历史的过程中绽出和确证主体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论新语     
<正>胡晓鹏: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需摆脱"三无"困境5月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胡晓鹏在《解放日报》撰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需摆脱"三无"困境。文章认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和历史前进提出的必然要求。学科发展表露三个不良倾向一是主体意识淡化。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使西方传统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国学传统则在过度的自我否定和盲目的自我舍弃中逐渐式微乃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培养工匠精神服务于中国制造战略,需要释放"主体意识"这一内生动力,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意识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在企业经济组织中具体表现为职工主体地位、职工能动性与职工劳动有效性三要素。基于此,企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对工匠精神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确立职工主体地位是生成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二是激发职工能动性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三是提升职工劳动有效性是发挥工匠精神的实践旨归。此外,鉴于职工主体意识的渐进性特点,其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也需要逐步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往在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时,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这一重要维度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实践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意蕴,它开辟了认识论的新视野,推动了认识论范式的重大变革。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实现了对近代认识论“主体自我中心困境”的超越,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现实根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更进一步体现在它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在统一起来,结束了认识论的思辨形态,确立了认识论的崭新的存在样式,即作为人和社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历史认识论。最后,它使得认识论在理论功能上超越了近代认识论的狭隘性与抽象性,通过对人类认识的前提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体现出鲜明的人文解放旨趣。  相似文献   

13.
李秋高 《学术界》2007,(4):197-201
村民自治与法治作为我国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治理方式,存在着一些冲突,主要体现为自上而下的法治与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在治理范围上的冲突和作为"普适性知识"的国家法律与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村民自治规范在治理内容上的冲突.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实行村民自治,我们需要正确划定国家权力与自治权力的边界,为村民自治提供成长的空间.同时,国家法律与自治规范需要进行双向的良性互动,以消除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主体意识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叛出男门”、“拒绝婚烟”、“挑战贞操”几方面考察了现代女作家在其创作中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艺术表现和张扬,并结合作品实际分析论证了自我主体意识的恢复和建立对于女性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摆脱性别压抑走向自我解放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运行市场化和公共财政建设进程中,中国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呈现出渐推渐进、体现传统政治哲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实体和程序公共化分别推进、以"边角改革"推动"核心改革"等典型特征。预算公共化改革的进程,对于重塑政府治理结构,构建共同治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形态结构论是马克思探索人类社会历史"斯芬克斯之谜"的起点和基点。在此论域中,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构成社会形态之主体,而阶级、阶层分析法则是把握社会形态主体结构的一条指导性线索。这条指导性线索并非日渐式微,其当代性由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所爆发的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确证。如果拒斥或消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主体结构分析法,恰如"密纳发的猫头鹰""在天亮的时候却折起了它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揭示了康德早晚期思想方式的转变。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摆脱了实体主义的残余,在鉴赏判断中要求对外部世界实行悬搁,体现出一种创造的自由,认为知性能对美进行直观,而审美主体之间存在着共通感,这些分别与现象学的还原理论、意识的主动构造功能、本质直观理论及主体间性类似。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进一步向现象学逼近。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自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我实现在本质上是人的自觉存在状态和最高境界.人的自我实现的基础是人的价值.人的自我实现的动力是社会需要与人对社会需要的自觉意识及其相互作用.人的自我实现的程度是社会发展程度的表征.人的自我实现的评价是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政治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和自上而下渗透的双向过程.由不同层级的国家机构构成的政权组织体系则是实现权力集中和渗透的必要条件,由此开始了"政权下乡"的过程.传统社会实行"县官治县,乡绅治乡",国家治理是"无根的统治".20世纪下半期,由于底层经济社会的变革,使国家政权在乡土社会扎根.但国家政权对乡土社会的渗透也面临基层官员自我利益扩张造成政治阻隔等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