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策作为一定政治系统的产物是一种政治行为,具有明显的政治统治功能.公共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在于公共政策活动是社会公共权威对社会进行有机控制,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和有序发展的政治行为,而这种政治行为又往往取决于政府管理是否有效.公共政策具有政治管制功能,通过公共政策可以规定政策对象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此达到政治统治的目的.由于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为解决公共问题而进行的政府活动,因而研究公共政策必须首先从分析政府工作开始.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府的特权,政府官员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决策也就是政治统治决策,政府能力是保证公共政策质量的基础.政策的政治统治功能与政府活动的有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在实现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进程中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公共政策对性别平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公共政策研究的相关概念和范畴,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公共政策对性别平等的影响,分析公共政策系统中影响性别平等的因素,并就未来推进性别平等纳入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秦伟 《浙江学刊》2005,98(6):26-35
从学术史的视角来看,一门学科是否成熟与其方法论的完善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门学科能够研究什么和不能够研究什么,决定了学科的视野与深度.行政法学方法论最初以行政行为形式论为主,形成了法治国家的基本架构,适应了学科的独立与行政法制建设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日显其不足,为此各国进行了反思与重构.中国行政法学界对方法论问题并未予以足够的关注,本文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课题,期望能够引起学界回应.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行政事务,传统的行政法学方法论已经无法承担相应的功能.在多元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法学方法论无法固守传统的行政行为型式论,而新兴的行政过程论和法关系论毋宁是动态化的行政行为型式论,亦无法应对公共行政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现行政法学方法论的调整,逐渐使行政法学趋向更为严谨、实用的社会化研究.具体包括:在体系构建上,应通过学理体系的变革,使行政法学成为公共行政与社会现实联结的纽带,以发挥行政法学的实际效用;在方法论上,吸纳其他社会科学方法,走出传统的规范思维,避免行政法学对行政法专业领域的失语状态;在本体论上,将对行政行为的控制方式从规制转向管制,侧重公共福利之实现,实现行政管制方式的多元化,从政策决定、程序规制和技术规范三个层面实现行政行为的深层次正叉.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人们以开放的态度研究、吸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严谨地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公共事物管理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在行政法学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尤其表现在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深入发展、对行政程序的实际操作性研究增强、行政诉讼改革的探索更为广泛等方面。现将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学科研究前沿问题1.关于行政法学基础理论有学者提出双服务理念,认为现代行政应是在“双服务”理念支配下的有效行政。所谓“双服务”理念是一种对秩序行政、服务行政和依法行政加以整合的理念。它在目标层面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时所依赖的重要工具,也是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价值性、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在一个制度化、组织化水平较高的政治体系中,政府会更多地运用公共政策来处理公共事务.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也关涉政治体系自身内在结构的优化.政策的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为理解公共政策提供了视角和基础,只有从这两个政策维度出发,公众才能更好地理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在政策形成和执行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其也为提升政策效能提供了清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伦理维度:公共政策研究中不可缺失的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林  胡宁 《唐都学刊》2007,23(1):42-47
公共政策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从公共性出发,以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导向,立足于公平公正的伦理要求,制定合乎伦理要求的公共政策,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性要求,也是党与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性要求。所以,伦理维度是公共政策研究不可缺失的研究向度。如果仅以工具理性为基础,忽视价值合理性,必定会导致公共政策异化。  相似文献   

8.
法院为何要创制公共政策——法理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国家职能的变化,严格意义上的绝对分权已经不复存在,客观上要求法院承担公共政策创制的功能.由于规则之治存在着的不周延性、不确定性及滞后性等不足,如果完全否认了公共政策的创制功能,法院的其他功能也将无法实现.另外,从法院与立法、行政机关比较的外在角度看,通过法院创制公共政策更容易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协调.上述三点结合共同构成了法院创制公共政策的必要且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建立公共秩序需要以公共政策的产生为前提,公共秩序也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归宿.公共政策既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基础,又以公共权力为依托,为构建公共秩序提供了可能.公共政策通过对社会公共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来实现公共利益,从而也为社会生活建立起新的公共秩序.公共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有功能,逐渐成为社会规范体系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军 《社科纵横》2008,23(3):55-56
本文应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对影响公共政策传递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描述,旨在提高公共政策传递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便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周中之 《唐都学刊》2013,29(3):7-11
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分析公共政策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影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要确立整体性理念,使各项政策形成有利于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合力。为了使公共政策的执行获得更好的实效性,要建立分类指导的操作方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公共政策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公共政策的视点研究日本和平宪法、国际法和联合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主要行为主体如国家、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要积极拓展公共政策空间,摆脱美国单边行动主义带来的影响;维护日本和平宪法,不向多国部队派遣自卫队,强调集团自卫权有害无益;从相互依存的多元化的世界现实出发,重新评价国际法,修改国家主权的概念,明确行使武力的基本原则,培养开放、民主的国际体系;重构联合国体系内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之在和平与安全保障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地方性行为、当事人立场和公共政策指向构建有关中国拐卖拐骗妇女儿童研究的框架,力图在认识论和反对拐卖拐骗人口实务上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西明 《学术交流》2003,(4):103-106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发展 ,关键是可持续。公共政策是政府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合法性、强制性、系统性、稳定性等特征。因而要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思想变为现实 ,必须以公共政策为基石作保障。各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公共政策 ,既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可以学习 ,也有沉痛的教训可供借鉴。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既面临着沉重的人口压力 ,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 ,因此必须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正军 《阅江学刊》2022,(2):100-111+174
公共管理学产生后出现过四种颇具影响力和张力的研究范式,即公共行政范式、公共政策范式、公共管理范式和公共治理范式。与这些范式的存在相对应,围绕公共管理问题的学术研究至少经历了四次重要的范式拓展或转换,即从前学科时期的政治管理到公共行政、从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到公共管理、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范式转换。在总结和吸纳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范式的核心内容、特点、局限、学术背景及其转换过程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建构产生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兵  孙永怡 《探求》2010,(2):8-12,51
运用谢尔·阿斯汀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的判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一直是政府主导型参与;2000年以来,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向象征型参与发展,并开始成熟;2009年爆发的番禺区居民反对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则将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带入完全型参与阶段。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经历的由政府主导型参与到象征型参与再到完全型参与三个阶段,实质上是一个由政府化到自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政策分析逐渐成为了大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各种有关公共政策的流派和学说不断涌现。不同流派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内涵差别极大,不可避免地对政策分析的方法存在争议。文章从政策分析一些概念界定,政策分析理论基础以及政策分析的路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创新扩散和政策转移是当前公共政策领域关注的主题之一.尽管它们都在关注全球化时代政策知识扩散,但却存在着差异.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特别是政策知识传播网络视角,笔者对创新扩散和政策转移进行整合性框架的构建,以推进其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公平、平等和正义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层次结构在分化,利益关系格局在调整,导致我国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公共政策活动具有引导利益观念、协调利益冲突、整合利益分化和分配社会利益价值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公共政策活动利益协调机制的完善。即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妥协机制和健全公共政策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朱莉涛 《探求》2011,(5):58-63
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进民生福祉,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价值旨归。当下由于政府的自利行为、强势利益集团的操控、公民参与制度不健全、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因素,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的衰减。应从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加强公共政策的法制化建设、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遏制已初现端倪的公共政策公共性流失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