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院校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是高等院校从事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理念。其涵义是通过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来参与办理各种社会教育事业,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拉动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各种教育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从开放教育的视角深入探讨高等院校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制、政策、途径与方式,使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以参与办理社会教育为主,并通过知识群体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标志。这与“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相辅相成,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战略思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教育在营造学习型社会氛围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深入探讨教育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服务方向和途径,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主要就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如何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会与现代公民社会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文章从阐明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其理论的基本观点入手,试分析该理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借鉴之处,提出进一步转变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积极作用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特点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全面性,与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性、全民性、自主性、广泛性是相符的。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学习型社会建设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党中央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状也充分说明。激发社会活力是我国推进学净型社会深大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当务之急。本文仅就激发社会活力的思想基础。基本途径作简要的探讨。确立社会成员主体性理念这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思想基础社会由人及其组织构成.激发社会活力即激发社会成员及其组织的主体能动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即为单个人的联合体。可见,社会应是社会民众的天下;“民众参与”应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天职;更何况,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促进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民众参与度,包括参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应是衡量学习型社会建设成效的最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建设经济、便捷、海量的数字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是建立在对学习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这一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社会模式,是以学习型人力资源和学习型组织为社会主体,通过营造、掌握、传递、利用、创新和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运行机制,切实构筑较完善的社会学习体系,大力提高社会成员的学习能力,合理配置和充分开发利用社会学习资源,以有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综合化、学习过程终身化、学习设施现代化和学习氛围浓厚化,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及其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探讨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是对弱势群体研究的重要视角.统计资料显示,弱势群体的网络规模小,密度高、同质性强,关系种类少,这种状况致使弱势群体拥有的资源较少,社会承受力脆弱,向上流动困难,发展受约束.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培育市民社会群体,形成公民参与网络,实现社会性相互作用,积累社会资本等途径,重建弱势群体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1.
在佛洛姆眼里,现代社会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拥有或存在”,后者是幸福的根源。在以“拥有”为取向的社会里,人们只为了占有学问、为了获得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而学习。而“存在”的社会则激发人们的人性化发展,支持每个人追求自我的过程。现代教育在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发展时,也需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人与事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指出我国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人才的比例方面 ,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此外 ,在人才流向及人才资源配置方面亦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状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对策研究 ,重点是加强管理 ,中心是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城市是与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形态,它以学习型组织为细胞。以城市为主体,在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型组织,并使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城市战略目标实现系统整合,不断提高各级各类组织的素质,是一个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与持续学习和创新、在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积聚上的重要作用,使之融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攀升,是学习型城市功能形态建设的主要立足点。城市区域内的各类组织应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带动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参与学习型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整体数据显示,我国女性政治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女性政治地位低于男性的问题依旧存在。基于社会分工失衡而产生的家庭责任偏重、职业发展渠道不畅、教育投资不力等因素都影响着女性权利的实现。从根本上看,改善女性政治地位必须改变女性在社会分工中的弱势处境,现代社会应通过更新观念、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开发女性人力资源、优化家庭分工模式等方式提升女性的经济能力,从而促进女性权利的全方位实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生存训练融合缄默课程、活动课程等一系列课程模式,继承并创新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和社会实践的具体做法,开发和挖掘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创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化的特殊教育情境,使大学生通过体验都市生活和生存,加速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进程,实现“从做中学”和“教、学、做、考四合一”,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新抓手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社会各界开始反思与检讨新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径。知识界提出了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意识、加强科学教育、实施公民教育、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议;蒋介石先后下达11次手令指示教育部,恢复旧道德,以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建设国民道德,以政治教育为中心,建设以农村为本位的中国社会;教育部在知识界要求改革的呼声及蒋介石的指示下,以抗战建国为方针,积极探索民族特殊历史时期的课程改革,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社会不同阶层及力量对课程的想象反映了抗战时期民族国家建构的不同路径与图景。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创新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变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日益复杂化,越来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有序发展要以创新社会治理为契机,在深刻把握其内涵精神基础上,从转变稳定理念、增强制度内聚力以及建立新型社会稳定格局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超越传统的社会维稳体制格局,不断推进社会向动态稳定与和谐变革.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崭新的教育理念,唯有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学习,形成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化社会,才能促进现代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爱尔兰科克市通过政府推动,创建了人人皆学的大舞台,其组织方式新颖,成效明显,对我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来源和保障对象方面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在现行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中,俄罗斯三大强制保险基金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不同险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化、全面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特点,对减轻财政负担、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俄罗斯社会保障方案中的基金制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作为推进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推动中国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对我国社会结构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中的乡村共同体正经历着一场潜在的变迁——由传统乡村共同体逐渐演变为两地社会,并面临着由这一变迁引发的诸多问题。本文将结合"共同体"理论,对由传统乡村共同体到两地社会的变迁路径及产生的相应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如下: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做好小城镇建设、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农村社会关怀机制、积极学习德国城镇化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