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27日,由《云梦学刊》主办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家教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历史研究、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社会科学报、学术界、湖南理工学院等单位共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该论坛由《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主持,与会学者“以问题为中心”,就当代学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6,27(4):F0002-F0002
5月27日,由湖南理工学院主办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家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围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同教育报》、《文艺报》、《社会科学报》、《学术界》、《云梦学刊》等单位共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学者就当代学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1)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关系、政治与学术史的关系。有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它与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关系是哲学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5,26(4):31-33
笔者在近3万字的《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载《学术界》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总论》2005年第1期转载)长文中指出:所谓当代学术史著作,“是指以‘当代学术史’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或者说是研究当代学术史的著作”。该文分为四个方面对当代学术史研究著作作了评述。透过该文的评述  相似文献   

4.
作为有着相似的学术起源、类似的话语结构与知识体系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构成的学人共同体,学术谱系在知识传承过程中起到了维系纽带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五四时期推崇全盘西化的后遗症抑制了当代学术谱系的建构,造成了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谱系的危机。根据对陶行知研究史中学术谱系的分析,只有努力突破"当代人不做当代史"的局限、适度缓解学者们对"拉帮结派"的顾虑以及中西学之间的隔阂、为当代学术谱系的构建寻找到诸如口述史等合适有效的方法论,庶几可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学术谱系体系。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学术界关于1840年至今的这一百六十余年历史的分期,通行的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三段法:即近代、现代和当代,“近代史”指1840年至1919年这一段,“现代史”指1919年至1949年这一段,“当代史”则指1949年直到今天。一种是两段法:1840年至1919年为“近代史”,1919年至今为“现代史”,在“现代史”内又区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段。另外,也有学者按照朝代更替的办法,将这段历史分为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段。无论按照那一种处理办法,1949年至今的历史构成一个独立单元。就我个人已往的研究兴趣而言,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仲伟民 《云梦学刊》2005,26(4):16-17
学术史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然后告诉人们哪些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哪些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哪些还没有解决;哪些是新的研究成果,哪些是已经过时的或被淘汰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个学者在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学术史的回顾,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别人的研究成果,很可能会造成重复、无效或低效的劳动,别人也无从了解你研究的源头和所要准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理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52-157
每个读书人大都会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多年的读书经历,我养成了“以貌取书”的习惯:先看出版社和书的印制以及著者和书名。余三定主编,六十七位学者合著,洋洋六十七万字,装帧考究印制精美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史上,<文赋>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它涉及到中国文论的根本观念--心物关系问题.近世徐复观、钱钟书、郭绍虞、王元化等学者,皆对此一问题极为重视,分别进行解析.然而在他们的解析中,显出中国文论核心观念在现代语境中的复杂与多歧.如何突破现代话语对传统观念的宰制与割裂,真正达到返本开新,使中国文论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仍然需要探索.以中国思想史为主干的中国文论研究,重视中西文化背后哲学思想基础的沟通,通过调整中国文论的解释方向,可以开拓新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0.
学术史研究的当代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明 《云梦学刊》2005,26(4):11-13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学者呼吁进行学术史研究,引起学界的重视。但真正能坚持做下来的并不多。事隔15年,今天《云梦月刊》在北大开会,再提这个话题,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我想这是有历史的机缘在里面。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12.
非常荣幸地参加这样一个很有学术含量,也非常有价值的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作为报纸理论版的编辑,我们一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学术会议的,很少发言,几乎是“带着耳朵”来的。前两天,我和余三定老师联系的时候.余老师说让我说几句话,我以为是一个玩笑,一点准备都没有。今天一来就看到议程表上有这样一个安排,觉得很惶恐。因为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学长,也是老师级的人物。而且我对学术史也没有研究,真是一个外行。作为这阶段的第一个发言者,我感觉很没有底气。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叫“抛砖引玉”。第一个是砖头的话,多少会给我自己减轻点压力,希望能引出后面更多精彩的有价值的演说。  相似文献   

13.
黄颂杰 《云梦学刊》2006,27(4):36-36
2006年4月7日,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在上海邀请复旦大学部分人文社科博士生座谈“当代学术史研究”。座谈会上,余三定首先介绍了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召开同一专题博士生座谈会的情况(见《云梦学刊》2005年第6期),并说,首都的北京大学和上海的复旦大学都是人们心中的学术圣地,所以非常荣幸能与复旦大学博士生座谈。余三定特为邀请了《复旦学报》主编黄颂杰教授、责任编辑张兵编审出席并指导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许有攸(04级),哲学系高丽敏(04级)、倪剑青(04级),历史系潘玮琳(06级)、章可(05级)、仇鹿鸣(06级),中文系牛竞凡(03级)、王宏超(06级)、刘霁(04)、梁花(04级)等。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牛竞凡帮助做了许多联络工作,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4.
王玮 《云梦学刊》2006,27(4):16-16
学术史研究有自己独到的价值,也有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出现,但对“当代学术史研究”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供研究者施展身手的空间很不充分。由于当代学术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对于研究者而言,缺乏必要的积淀、观察、体会,因而难有成熟的作品出现。此外,对于当代学人的研究,因是师长、同行、同事或朋友,还会受到种种限制而无法客观评判、畅所欲言。至于当代学术与当代政治的关系,研究者更不易把握。所以,当代学术史研究在我看来,难度挺大。不过,这一学科又是当代学界、当代学者不应回避的。今天的学术活动必将地成为后人研究的历史,而今天的研…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下学期,本刊主编余三定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兼职教授,为湖南师大2004级文艺学硕士生讲授了“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选修课.作为对该门课程的小结与检测,也为了听到来自研究生界的意见,余三定特为组织了这次专题笔谈.限于篇幅,这里发表的是笔谈的摘录.……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6,(1)
中国近二十年的学术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存在着种种缺陷,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反思。要撰写出为学界所真正需要的学术史著作,应遵循《明儒学案》所提出的"明宗旨"与"别源流"的基本原则,具备"宗旨"明确、评价允当与预测学术增长点的基本内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与丰富的专业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一 对严羽及其《沧浪诗话》的研究始于南宋末年,至20世纪则翻开了新的境界阔大而又厚重的一页.20世纪的严羽研究,从空间上看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中国大陆的严羽研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严羽研究;三是海外的严羽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与空间不可析离,而作为一种蕴涵审美意味的空间性体验,山水诗境必然与时间意识紧密关联。考察中古时期的诗作可知,不同的山水体验方式取决于人们不同的时间感知方式、对时间流逝的态度以及人们打量世界的眼光。中古时期的山水诗境中渗透着两种时间意识:一是绵延,一是空观,两者相互缠绕,互相对抗而又缺一不可。正是这种时间性悖论,使得诗人一方面要打破时迁物变的时间宰治,另一方面却免不了流露出昭光不再的感叹。也正是这种悖论,使得山水诗境既显得空灵静谧,同时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女性身体作为艺术史上最难处理的题材之一,已经凝聚了一批极具魅惑力和挑战性的文化题域与知识范畴。为性别偏见所囿,女性在艺术史上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一度导致女艺术家严重缺失,被凝视与误读的命运迫使其不得不对既定规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发出质疑。从传统的架上画到当下无法归类的视图呈现,女艺术家对自身身体的展示与表征,持续进行创新与实验,不仅有效规避文化镜像效应带来的虚假性与危害性,而且为重写历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108-113
由于宋代科举考试对诗赋的贬抑及诗人自身欲寻求诗歌艺术的突破等原因,一部分宋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随性而抒发,表现之一就是诗歌的题目相当冗长。但由于传播的便利性原则的规律使然,这些长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诗歌在当时和后世的接受有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宋诗的印象。苏轼就是这些喜用长题的宋代诗人中的典型代表,尽管诗歌长题是苏轼"以文为诗"的一种艺术拓殖,但长题还是对这部分诗歌传播接受的不利影响甚大;尽管如此,从在宋代及之后的元明清的苏轼诗歌接受过程来看,苏轼诗歌也在不同的声音中成就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