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将拉斯普京的创作置于俄罗斯历史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可知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宗教意识对拉斯普京创作的影响。拉氏小说主人公最后皈依上帝,旨在为俄罗斯人寻找精神回归之路,依托东正教的精神获得复活的力量,最终达到拯救俄罗斯灵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不但属于感情的范畴,而且它是感情发展的高级层次。在散文创作中,情感的功能主要有:情感的流动决定构思的基本建构;情感的流动制约材料的优化选择;情感的流动与立意密切相关。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情感的教化作用;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美化作用;情感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 ,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 ,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 ,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 ,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杨小岩 《江汉论坛》2004,(3):112-113
卡夫卡生活在19世纪末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夕,资本主义社会触目惊心的“异化”现象使他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和孤独,而他又找不到摆脱苦闷和孤独的道路和方法,这样加重了他的苦闷和孤独,他的小说正是这种苦闷和孤独心境的充分的艺术表现。卡夫卡既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异化”现实的揭示者,又是这种“异化”现实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品在艺术的表达上突出“以情感人”,情感表现的主要美学与艺术学特征是:1.“乐中之情”源于“心中之情”。音乐艺术源于生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所产生和发展而来的。音乐艺术是针对心情的艺术,用音乐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状态,如鱼得水。2.“乐中之情”是“心中乏情”水中倒影。就情而言,“乐中之情”与“心中之情”是一致的又是相互依托的。“心中之情”存在于现实生活人的心中,而“乐中之情”存在于音乐作品的音响织体中。同时,“乐中之情”是通过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模仿、对人的情感心态的模仿来表达作者的“心中之情”。3.“乐中之情”较“心中之情”更高、更美、更强烈、更震人心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乐中之情”是“心中之情”的提炼、概括、升华和结晶,“乐中之情”更高于“心中之情”,前者较后者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6.
音乐作品在艺术的表达上突出"以情感人",情感表现的主要美学与艺术学特征是1."乐中之情"源于"心中之情".音乐艺术源于生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改造世界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所产生和发展而来的.音乐艺术是针对心情的艺术,用音乐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状态,如鱼得水.2."乐中之情"是"心中之情"水中倒影.就情而言,"乐中之情"与"心中之情"是一致的又是相互依托的."心中之情"存在于现实生活人的心中,而"乐中之情"存在于音乐作品的音响织体中.同时,"乐中之情"是通过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模仿、对人的情感心态的模仿来表达作者的"心中之情".3."乐中之情"较"心中之情"更高、更美、更强烈、更震人心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乐中之情"是"心中之情"的提炼、概括、升华和结晶,"乐中之情"更高于"心中之情",前者较后者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更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7.
一杂文的文学性,不仅表现在它的形象性,而且突出地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将许多缺乏形象性的杂文,尤其是思辨性的杂文从杂文家族中排除出去。著名学者李泽厚曾经指出:一部分先秦散文(包括《论语》、《孟子》以及荀况、庄周、韩非的文章,其实大多是杂文)虽然缺乏足够的形象性,但因为具有气势、风格等审美素质,历来成为人们诵读、欣赏的文学范本,他们主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安排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在这些散文中,情感性是比  相似文献   

8.
秦勤 《天府新论》2003,(1):124-127
张养浩是继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之后有重要影响的豪放派代表作家 ,作品风格豪宕放旷 ;同时 ,他又在作品中熔入了清丽派的清逸明丽的风格 ;他还秉承了元散曲豪辣灏烂的直陈白描手法 ,并将遗貌取神的表现手法引入元散曲创作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堪称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9.
浅论鲁本斯的创作及艺术风格翟文奇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是继文艺复兴诸大师后,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一代巨匠,是17世纪佛兰德斯画坛的一代宗师,是巴洛克风格大师的主要代表。鲁本斯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物,他不仅具有非凡的绘画才...  相似文献   

10.
艾芜前期创作艺术风格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十年代初期,一大批青年作家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文艺的重压,象灿烂的群星似地出现在文坛上,使现代文学一下子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光彩。艾芜,就是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星。到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前,他一共出版了《南行记》等五个短篇小说集、四部中篇小说、一部散文集,另外还有若干篇小说散文散见于其他文学刊物上。通观艾芜的创作历程,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的六年,可说是他的作品艺术风格初步形成的时期,习惯将它称为艾芜创作的前期。在这个时期里,艾芜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为读者奏出一曲曲清新美丽的歌,显示出他那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贪污犯罪、教育的失职、大众传媒的泛滥等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来。拉斯普京199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揭示出俄罗斯当代社会现实的残酷,是在为“俄罗斯的出路”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艺创作需要情感,也需要情感思维。 如果思想是创作的方向盘,情感便是创作的引擎。情感的明显作用是推动创作。引起创作冲动的条件,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敏锐和感知,由社会矛盾激起的情感,对于社会研究的心得,对于生活中艺术的“矿藏”的发现。某个艺术构思的雏形的形成,艺术的一鳞半爪的形象在头脑中的浮现——在这里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波澜对于文艺家的精神的冲击,文艺家对于人民事业的高度热情,和由艺术构思所诱发的对于美的意境的憧憬,和对于未来艺术作品成功的预感和喜悦,艺术家当主动创造条件引起自己的创作冲动。  相似文献   

13.
萧红从1933年在哈尔滨初登文坛,到1942年谢世搁笔香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由于时世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萧红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情感脉络.本文仅就她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变化,谈谈萧红作品在抗战前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各学科的共同任务 ,而它在体育课中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教育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培养良好的心境、高尚的道德感、崇高的美感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秀军 《河北学刊》2006,26(5):53-56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的情感教育,对学生可以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习动力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情感教育有一些成功的做法,现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等因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把学习变为自身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以情入境,体现情境美,意境美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手段之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在各方面被文章所打动、所感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l导语情境的设计,把学生领人作品的情景中去。如在第六册机园春·雪卜课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8.
论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情感教育包括英语在内的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途径 ,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西方学者对人的研究出现了一种趋势或说热点,即力求从人类生活和日常行为中探索情感世界的奥秘,发现富有真实情感的自我,塑造自己情感生命的模式,查尔斯的喜悦说,马斯达克斯的寂寞说,迪里契的勇气说,萨特的孤独说,弗洛姆的爱欲说以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等等,众说纷呈,斑驳陆离,比较侧重于心理机制的研讨;我国学者则偏重于从社会存在、特别是阶级斗争视角探讨情感的生成、性质与形态等情况,而忽略了情感特性的生理、心理机制研究。系统地对人类的原发情感与创作情感作专题探讨,尤为少见。本文不揣浅陋,仅从原发情感与创作情感在欲求、意蕴及外化的同构异态方面,略陈管见,谨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黄芬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79-80,58
本文以白先勇、余光中两位作家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寻求相似之处,并从中解读他们乡愁创作中的情感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