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历史上的氐族和川甘地区的白马人——白马人族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分布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活动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建立过封建割据政权,与当时的中央政权相抗衡,因此,在历史上的这一阶段,有关氐族活动的记载是比较多的。隋唐以后,吐蕃兴起,白马人居住的地区是唐蕃争夺的中间地带,从这以后,史书关于氐族的记载渐少,这是因为氐族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一部分被吐蕃征服,成为吐蕃的属民,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一部分氐人同化于藏族。  相似文献   

2.
果洛地区,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处黄河源头。解放前,在这一地区居住着五十一个藏族部落,总称“三果洛”。 今日果洛的藏族,其形成是与青藏高原广大藏族一道,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的。该地区在历史上的隶属关系大致是:夏代为《禹贡》雍州之发羌地。秦汉时为白狼羌属地。魏晋南北朝时为宕昌羌地。隋唐五代时为党项羌及其分支拓拔氏所据。宋时统称为吐蕃地。元时归设在今四川境内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时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清时由四川松潘漳腊营管辖。民国青海建省后,属青海省管。  相似文献   

3.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日来阅读1994年《中国藏学》第1期田晓岫女士大作《吐蕃王族族源新考》及第4期吕一飞《唐代吐蕃与魏晋南北朝的秃发鲜卑》一文,觉如鲠在喉,迫于不吐不快,惟年老头昏,潜心思考,又辄昏昏然,艰于命笔,拟于春后再披阅一些典籍,或可向其求教。兹草数则旧日认识,以求正于左右!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问题之管见卢贵子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必然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是最具有特色的一个历史时期。活跃在我国秦汉两代的许多著名的古老民族,大多都在这个时期走完了他们的历史行程,最终融...  相似文献   

5.
<魏书>是一部皇朝史与民族史相结合的杰作.其史论中所包含的鲜明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统一意识、门阀观念等特点,明确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民族纷争到民族融合,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和价值.<魏书>史论对全面认识北朝的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的有关记载,探讨了西域诸国的王位继承、职官、刑法、婚丧等制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国风 《中国民族》2007,(6):15-19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这是一个既艰辛又痛苦的过程,是无数的代价所换来的。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真是一组血、泪的凝聚体。自春秋时代的夷狄交侵,至战国的混战,而后才有秦汉的统一;自秦汉不断的奋战,再经魏晋南北朝的胡汉竞逐,然后有匈奴、鲜卑、羌、氐、羯的归宗;自隋唐的南北征讨,及五代宋元的长期拼战,才换得突厥、铁勒、高丽、吐蕃、党项、回纥、吐谷浑、契丹、女真及若干蒙古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中国本土宗教,形成于东汉晚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从考古发现来看,道教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传入西域,当时主要在中原人比较集中的吐鲁番、哈密等地区传播。东汉末年,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中原人士迁移到西域,中原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也随之而来。北魏时期,吐鲁番地区相继出现阚、张、马、麴四姓豪门建立的地方政权,道教也因此在这里迅速传播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肃慎和挹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东北民族史中的重要议题。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先秦、秦汉时期有关古肃慎的记载虽多,但实际上中原王朝对其知之甚少,这一时期的文献都未将古肃慎与东北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原王朝与东北关系的密切,魏晋史家以"楛矢石砮"为依据,断定古肃慎位于东北的北部。而中原王朝更是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将进贡"楛矢石砮"的挹娄认定为肃慎,导致肃慎与挹娄两个族称并存于魏晋南北朝的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10.
古代鄂川湘黔边区蜒人与岭南蜒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蜒人,时间跨度很长,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地域分布颇广,北抵长江三峡,西延云、贵,中有湘南,南及五岭。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同名为蜒的群体,其氏族渊源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并不相同。就其主要类别而言,可分为两大派系:一属魏晋南北朝时期川,鄂、湘、黔边区的蜒人;一属隋唐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的岭南蜒人。为便于叙述起见,于此拟以“南”、“北”二蜒名之。至于其他地方的蜒,本文不予涉及。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新的民族格局在新的平台上立体交叉互动运行的又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迁徙、战争、怀柔、同化是互动的四大旋律.  相似文献   

12.
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往昔有的论著,提起魏晋南北朝,常着眼所谓“五胡乱华”、“十六国嬗递混战”、“黄河流域大破坏”、“汉族惨遭杀戮”、“历史大倒退”等等。而研究这一时期民族迁徙与融合,也往往偏重于论述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实际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汉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迁徒、大融合给汉族注进了大量新鲜血液,而在融合过程中,汉族又汲取了少数民族文化精华,大大丰富了自身的物质及精神文化。同时,汉族人口分布较前广泛、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独特,一方面在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替,另一方面在于文化的民族间交流和区域间碰撞。因此,它在丧葬文化的存续方面,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因时、因事,甚至因人而变的文化现象,变革和适应传统:薄葬回归厚葬,等级制度依然主宰丧葬文化,区域与民族的丧葬文化差异巨大,相信风水能迅速改变命运,佛道等宗教信仰的文化进入民间丧俗之中。这些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时代特征,并对后来不同朝代的丧葬文化持续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拓跋鲜卑是由我国北部鲜卑演化而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入建立了北魏王朝。在拓跋鲜卑南入过程中,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大,并逐渐与中原汉族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列举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中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揭示了西域地区成为汉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游牧文化荟萃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得到大幅度的发展,随着佛教的发展,佛学文化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在服饰方面,不仅僧人的服装开始出现变化,宗教服饰也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拓跋鲜卑是由我国北部鲜卑演化而来,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入建立了北魏王朝.在拓跋鲜卑南入过程中,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大,并逐渐与中原汉族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得到大幅度的发展,随着佛教的发展,佛学文化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在服饰方面,不仅僧人的服装开始出现变化,宗教服饰也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祥和 《中国民族博览》2021,(9):169-170,213
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产生并生存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却能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书风特质.政权的更替、文化的多元、地域的特殊等空间因素对这一时期的石窟寺造像题记交替熏染,丰富了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风格内涵,本文以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为主线,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做一个梳理和归纳,并根据结果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20.
河南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繁荣。此时期的河南道以五世纪中期为界分为初期发展和繁荣两个发展过程,并在当时中西、南北交通、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