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阅《十六国春秋》、《晋书》、《资治通鉴》等史典,前秦王苻生无不以暴虐残忍、昏酒好色现于世人,然而,细加考证和推敲,前秦王苻生并非如史典所述那样不讲仁义德政、野蛮残暴、淫荡昏庸,其历史形象应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苻生论     
一、历史疑案苻生,字长生,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初年的皇帝。在位整两年(355—357年),在苻坚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建国以来的史学论著,凡涉苻生,都认为他是个暴君。这些同志的立论并非毫无根据,今存《晋书》、《魏书》、《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及《资治通鉴》等,莫不把苻生说成暴君,其中尤以《晋书·苻生载记》为最。概括起  相似文献   

3.
试析前秦谶言的产生及其应验崔明德谶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神秘文化现象,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谶言较多的时期之一。前秦的创建者苻洪和继承者苻健、苻生不仅是谶言的忠实信徒,而且也积极利用谶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前秦的名君苻坚在即位前后,把谶言作为推翻苻生的残...  相似文献   

4.
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的前秦王苻坚被后人认为刚愎自用、骄傲轻敌。如果以此来评价苻坚的一生,实在太不公平。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乱世中的一代雄主,他雄才大略,励精图志,广揽贤才,虚心纳谏,在贤相王猛的辅佐下,开创了乱世中的前秦盛世,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相似文献   

5.
据史籍记载,公元350年,氐人首领蒲洪因“草付应王”一谶改姓苻。此事可能是附会。据《三国志》《华阳国志》《晋书》等史料,早在350年以前,武都氐人中已存在以“苻”为姓的大族。三国时期,武都氐王苻健之弟苻双率四百户降于曹魏,可能被安置于略阳郡,成为略阳苻氏的先祖。中古时期,“蒲”“苻”音近,故史料中存在混用的情况。“草付”一谶及“蒲洪改姓”一说,可能是苻坚发动政变以后编造的,旨在借助蒲洪的权威,强化蒲氏一族的凝聚力,增强苻坚即位的合法性。苻坚不仅信图谶,且多次干预史书的修纂。改姓一说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被前秦官修史书采用,进而通过梁熙《秦书》、裴景仁《秦记》流传于世,成为苻氏一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6.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前秦苻坚推行的怀柔政策、徙民政策、分割统治、军事分封统治四个方面,分析了苻坚民族政策的局限性,认为苻坚民族政策局限性是导致前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氐族是"五胡"之中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前秦的主要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都出自苻氏家族,以苻坚为代表的苻氏集团醉心于汉文化,崇儒,兴教,信佛,谈玄(论道).因而,他们建立的前秦是一个儒、释、道(玄)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政权.出现这种文化状况,其主要根源是苻氏家族乃至前秦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9.
五胡十六国时期,略阳临渭氐族苻氏建立了前秦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空前强大,可是在军事实力优于东晋的大好形势下,还是免不了淝水惨败,前秦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灭亡,苻氏家族解体,氐族走向了衰退之路。这主要是前秦种种不合时宜的文化措施所致。  相似文献   

10.
十六国时期,由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曾一度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前秦的统一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从苻坚建国到苻坚最后统一经历了25年的时间.苻坚即帝位后,任用有识之士王猛,在军事上逐步扫除敌对的国家.从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开始,灭掉前燕,降服巴氐,攻灭前凉,攻代王什翼犍,灭代,散其部落.苻坚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当时人称前秦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高僧传·释道安>).  相似文献   

11.
1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又说“苻坚统治下的秦国,镇压豪强,休息民力,出现了汉魏以来少见的清明政治”。苻朗就是“优秀的皇帝”苻坚的侄子,一位深刻地接受了汉族文化薰陶的氐族贵族。《晋书·苻坚载记》附有《苻朗传》。本传就其人品、心性、学养和志趣作了一个简要的述评。它说:“苻朗,字元达,坚之从兄子也。性宏达,神气爽迈,幼怀远操,不屑时荣。坚尝目之曰:‘吾家千里驹也。’”苻坚称帝后,尝征拜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封乐安男。苻朗本无意于仕宦,乃“不得已起而就官”。虽处一方要职,却“有若素士,耽玩经籍,手不释卷,每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登山涉水,不知老之将至。”虽然如此,似乎并未荒嬉职守,故而“在任甚有称绩”。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淝水战败以后,退守关中,不久  相似文献   

12.
从苻坚性格的两面性入手,探讨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苻坚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却又摆脱不了氐族落后性的制约。他有勇无谋,以开明君主自居却又专断独行,重小信而轻社稷,效法古圣王以"义"取天下却又好大喜功、穷兵极武,试图树立圣君形象却又摆脱不了氐族豪强的实质。因此,淝水之战前秦败亡的主要原因是由苻坚性格的两面性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错误举措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4.
习凿齿暮年遁隐新余白梅说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出身世代业儒之家的习凿齿,始终俱强烈事功思想而从无宅心方外之意。若隐逸,襄阳的隐逸环境和文化都较江西白梅好得多。襄阳地处东晋与前秦争战前线,太元四年归入前秦。习凿齿被苻坚视为国器,离开襄阳和进入东晋都非易事。习凿齿卒葬于襄阳,《建康实录》有明确记载。江西习氏族谱有关习凿齿为避苻坚所逼而遁隐江西新余白梅的记载漏洞百出,原因是白梅于明代出了两位习氏显宦,在循例纂修族谱时攀附先贤所至,分宜习凿齿墓应该是习氏族人祭祀习凿齿的衣冠冢。  相似文献   

15.
华阴之战是前秦氐、羌关系的转折点,此役前秦军队战败,苻坚怒杀了姚苌派来请罪的部将,结果姚苌惧逃马牧,起兵反秦。关于华阴之战的过程,史书记载虽颇为简略,但正是这次战役导致了氐、羌关系的破裂,淝水之战后,本已危机四伏的前秦政权更加雪上加霜,从根本上动摇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山东大学王仲荦教授著《魏晋南北朝史》一书,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极为重视。自西北各少数民族的内迁,如匈奴人的迁徙,鸟桓、鲜卑、氐、羌、賨人等的分布地区及其社会制度,胡羯在中原地区的建国,前燕与前秦的对立及苻坚的统一北方,以及后来鲜卑拓跋氏的建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境各族等等,都有较详细的论述,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史学著作中那种轻视少数民族历史的状况。在本书中,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不是作为汉族历史的陪衬  相似文献   

17.
略论王猛     
王猛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十六国时期,在风云多变的乱世中,他曾经两次拒绝出仕,但最后又终于走出山林,辅佐苻坚治理前秦,并且政绩卓著。《漫话王猛》一文,从王猛的出身、到隐居华阴山和出任前秦宰相,直至病逝等都做了论述。尤其对过去某些观点,本文做了新的探讨,试图给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以更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苻坚传论     
苻坚(338—385),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氏族。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都城长安。  相似文献   

19.
公元589年10月,在吊民伐罪的旗号下,隋朝近52万大军,向长江以南的陈朝发起全面进攻,"东当时的人看得很清楚.苻融在淝水之战前,就对苻坚进谏说:"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今倾国而去,如有风尘之变者,其如宗庙何!监国以弱卒数万留守京师,鲜卑、羌、羯攒聚如林,此皆国之贼,我之仇也."(<晋书·苻坚载记下>)随着这种民族政策的实行,关中地区氐族军事力量逐渐下降,难以控制迁徙来的众多的鲜卑、羌、羯各族.这样在前秦经略东晋失败后,前秦政权就很容易被推翻了,国家原来的隐患,立刻就成为不可抗拒的敌对力量.  相似文献   

20.
《苻子》是堪与《世说新语》相比美的北朝氐族文学的代表作品,却长期被忽略在文学史的叙述之中。文章对《苻子》的文学价值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苻子》以“传神”之笔塑造人物,充满“玄韵”,是对《庄子》“写意精神”的回应;《苻子》突显了北朝士人风神闪现的“耀眼的片刻”;《苻子》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往往用一言一行即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彰显出审美叙事的魅力,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苻子》产生于向来被认为文学无甚可观的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作家之手,更有其珍贵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