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终极关怀观的启迪与超越——试析马克思对黑格尔“整体主义”价值观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上 ,黑格尔的价值思路对马克思具有诸多启迪。但从最终的理论成果看 ,马克思毕竟超越了黑格尔。这具体表现为 :在终极关怀的依据方面 ,马克思以“内在于个人的实践整体结构”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整体凭借” ;在终极关怀的主体观上 ,马克思以“现实个人本身”取代了黑格尔的“源于绝对精神的人类集体” ;在终极关怀的实现问题上 ,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否定了黑格尔的“个人对国家的无条件服从”。究其根本原因所在 :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维路向 ,确实在质底上胜过了黑格尔“国家整体主义”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终极关怀问题上,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在终极关怀的依据方面,马克思以"内在于个人的实践整体结构"超越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整体凭借";在终极关怀的主体观上,马克思以"现实个人本身"取代了黑格尔的"源于绝对精神的人类集体";在终极关怀的实现问题上,马克思以"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否定了黑格尔的"个人对国家的无条件服从".究其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立足于"人类解放"的思维路向,确实在质底上胜过了黑格尔"国家整体主义"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5.
粟蕊蕊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0):84-87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变化的社会,原来居于支配地位的道德观念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不同社会成员的道德取向多种多样,这不可避免地影响、感染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高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遇的挑战。所以,培育道德选择能力应成为高校德育的路径转向。高校德育要实现学会选择与教会选择的有机融合;要坚持一元价值取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对立统一;要把握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7.
道德良知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意义重大,是伦理学史上讨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西伦理学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经常将"良知"等同于"良心",并不明确区分二者,这也反映了二者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是非善恶的认识与判断,从道德心理上说,是"良心";从道德认识上说,是"良知"。中西伦理思想家们在良知(良心)的起源、构成、价值判断和本质问题上提出种种不同见解。作为能力的道德良知,是主体对道德知识、原则、规范等道德现象的辨识能力;是主体以自我道德认识贯穿于行动之中的行动能力;更是主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能坚持自我良知的同一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杰作,它既串演了生动的传奇的爱情,又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乃至哲理思辨,而且具有艺术的审美意蕴,体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的客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相对主义很容易和许多非相对主义的观点相混淆,如文化相对主义和参量普遍主义等。道德相对主义有两种:个人相对主义和主体间相对主义。后者认为,道德上的对错依赖于判定其对错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以决定不同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之间的优劣。支持这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论证包括鉴赏判断类比论证和道德多样性论证。但是,这些论证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因为道德判断和鉴赏判断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道德客观主义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道德的多样性。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将道德仅仅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上,将道德的要求也仅仅限制在达成共识的人们之间,这不仅导致主观主义,理论上和实践中也会导致许多难以接受的后果。如此说来,寻求客观的道德标准,是解决道德争论、避免道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人类处境从来都是人至为关注的核心,人类艺术活动全部渊源于这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区域,浩如烟海的艺术创作,无论什么流派,都试图对人类处境做出真实的反映。“反映”有两种,一种是横向的,着眼于平行地再现眼前这个世界;一种是纵向的,力图以展望的形式表现世界是什么样子。在文学上,大致上可以认为前者属于现实主义,后者属于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2.
刘进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4-39
信念、信仰是人的心灵对有别于“感性的真实”的“虚灵的真实”的强烈认同、确信和坚执。人的“一体双元”存在结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生活结构和人的本质的超验维度决定了信念、信仰只能以“虚灵的真实”为当然对象。以“虚灵的真实”为期许的信念、信仰的本体论含义是指同人的本体内在相通的终极关怀;价值论含义是指人的最圆满的理想;认识论含义是指对概念与存在相统一的实在的认同、确信和坚执。 相似文献
13.
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在哲学的意义上彻底界定真实的基础上,即坚持真实的不可复制的本质性特点,对长久以来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艺术与真实的关系、电影与真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现实主义等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目的在于提高电影理论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牛云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2-5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不可越过的经典文本.在此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论证了国家这一虚幻共同体产生的根源并指正了其虚幻性所在.同时,他们阐述了只有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现实的人是社会性存在物,是在共同体中的存在物.因此,以共同体为视角考察人在性质不同的共同体中的生存样态能够为如何看待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处理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理论思路和现实指导,对实现“共享发展理念”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闻真实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单一的、个别的新闻的具体真实,另一种是由个别的、单一的新闻组合起来共同塑造的整体真实,二者共同构成了新闻真实的实际系统。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真实论关注的重要问题。明确具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含义,厘定各自的特点,十分重要。整体真实要求面临的困境,尤须引起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冷战时期的道德论战主要发生在现实主义学派内部.沃尔弗斯和霍夫曼等以非道德至善主义挑战摩根索的道德犬儒主义,他们虽然指出了摩根索强权学说中存在的许多缺陷,并给予了严肃的批判,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出摩根索强权思想的反动性及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因素存在于执政能力建设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与环节,并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导向性的作用。在现实层面上,道德因素已经成为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明是市民个体道德能力外化的结果,文明城市确证了文明人.市民个体道德能力是构建文明城市的底色.城市的文明与市民个体道德能力内在勾连,城市的发展伴随市民个体道德能力的跃迁.城市的文明与个体道德能力处在双重变奏之中,它既能提升市民个体道德能力,又会消解市民个体道德能力.从文明城市的构建来看,城市文明与个体道德能力处在双向互构之中.文明城市的构建与市民道德能力的提升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提高行政人员承担行政道德责任的能力,是治理行政道德行为失范、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行政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其行政能力和道德自主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