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代文坛杰出非裔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非常关注族裔语境下黑人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以及这种歧视对黑人妇女的影响。沃克对生态危机也表现出极大忧虑和担心,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统治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表达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所创作的一部在黑人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它不但塑造了新的黑人形象,而且避开了种族压迫与歧视的主题,把视角转向了黑人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和斗争上,从而开创了黑人女性主义小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摘要]艾丽斯·沃克提出了妇女主义精神,从独特的视角描写女性的斗争,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把争取女性平等的斗争扩大到黑人群体当中,深刻揭露了黑人男性和白人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迫害。更重要的是,沃克认为,黑人女性必须要团结起来,发挥团体力量,取得女性解放。  相似文献   

4.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采用书信叙事文体,揭示了黑人妇女受到双重歧视(性别和种族)这个至今仍存在于美国的社会问题。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体现了黑人女性的理想生存状态,其所包含的自立、宽容精神,为两性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紫色>中描写的被压制的黑人女性身体,反映了她们所承受的来自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她们甚至对自己仅有的财产--身体失去了自主权而成为权力镌刻的表面.<紫色>中的身体叙事不仅是控诉的证据,也成为了反抗强权,书写自我身份的工具.黑人女性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认同了解来达到对自我内心的了解,抵制双重的压迫.小说文本中的黑人女性身体是黑人传统文化的化身,关注黑人女性的身体叙事,不仅可以明晰黑人女性的心灵救赎之路,而且更能理解她们的心灵和肉身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相似文献   

7.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不朽之作。书中不再反映种族歧视和压迫的主题,而是通过主人公珍妮最初对于新形象的认识到之后的追寻新形象,以至最终实现了新的自我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为黑人女性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黑人不再为种族歧视而抗争,而是以"人"的身份过着自由的生活,这对今后的黑人女性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下,托尼.莫里森以为黑人女性写作为己任,其作品揭示了黑人女性双重"他者"的处境,谱写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与发展的成长之歌。同时,莫里森始终关注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积极探讨如何实现黑人男女两性关系的和谐,推动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重心从黑人女性向整个黑人民族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在艾丽丝·沃克看来,黑人男性对同族的黑人女性的性别压迫是对白人主宰下的男性霸权势力的丑陋复制,其与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一起,制约着黑人女性主体性精神的发展,并使黑人女性处于各种话语和权利的边缘地位。艾丽丝·沃克在其创作实践中,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修正了种族歧视话语和性别主义话语,并倡导两性间的和谐,以使黑人民族走向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0.
突显了艾丽丝·沃克最为独特的女性主义观——公开反对美国社会对黑人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勇敢面对她的跨族婚姻和同性恋所带来的各种种族威胁和社会争议。尤其是她弃用“女性主义(feminism)”的传统字眼,而创造了“妇女主义(womanism)”来阐述她的女性主义见解。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奋斗抗争、谋求独立平等的历程,使美国黑人妇女恢复和重建了身份意识和自我价值,并将反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三个任务统一起来。她的“妇女主义”理论主张建立姐妹情谊和女性联盟,并团结黑人男性,丰富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内涵和斗争方式,也为美国女性主义运动、美国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运用女性话语在作品里描绘了在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冲突以及男性压制下的黑人女性。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心理,深刻揭示白人和男性社会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2.
艾丽斯.沃克是近年来美国文坛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她通过对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出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从服从到觉醒,从抗争到赢得自由和独立的艰辛历程。本文结合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分析西丽的内心蜕变历程,得出了黑人妇女唯有自信的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才可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对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反映了黑人女性从麻木到觉醒,从反抗到斗争,并积极寻找自我,努力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莫里森的小说《爵士乐》中,黑人女性发出了主体构建的欲望之声。小说展示了以维奥莱特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如何对抗男权话语压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契合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关于主体身份构建的观点:由女性欲望中的暴力因素驱动,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实现。莫里森关于黑人女性的身份书写冲破了白人和黑人男性为其界定的范式,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8.
贝比·萨格斯、塞丝、宠儿和丹芙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四位主要黑人女性形象。她们祖、媳、孙三代女性对自身主体的认识是黑人女性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连续过程:从沉睡到觉醒,从自发到自觉,直至主动去建立自我主体身份。小说《宠儿》的发表使黑人女性文学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史上更加显著,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政治性,它再现了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过程。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其文学成就在当代世界文坛正发出异常夺目的光彩。其代表作《爱娃》自发表之日起便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黑人女性母爱的分析却很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小说中黑人女性特殊的具有颠覆性的母爱,揭示其根源性及其灰色表面之下的母性光辉。  相似文献   

20.
从塞丝主体意识的萌芽到幻灭,莫里森的<宠儿>探索了黑人女性处于种族和性别压迫的双重困境中寻找自我构建主体意识的艰难.黑人女性对奴隶制压迫的惨痛记忆,自身精神世界的脆弱,女性间的不认同,以及黑人内部的性别压制,共同制约了黑人女性的心灵发展.只有包括黑人女性在内的个体身心解放,黑人民族才能精神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