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也因此剧变而不断产生矛盾和冲突。家庭,这一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及其人际关系、道德规范也必然会作出相应的反映。本文试图对这种反映即主要家庭人际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探讨。所谓家庭人际关系,是指组成家庭的分子之间的关系。家庭越大,层次越多,分子越多,则关系的种类和次数也越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在宗法型家庭结构逐渐瓦解的基础上,正在由过去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思考王守昌,王海泉一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的伦理道德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即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从传统转向现代,建立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上我们已论证了这样一种储蓄变动社会结构分析模型:居民储蓄变动是社会结构的复合函数.社会结构是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调往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地位。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群体关系、家庭类型、生命周期、社会心态等社会性变量和户主收入、资产存量等经济性变量相成.本文依此楼型,1978-1994年有关统计数据,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储蓄变动,作社会结构因素影响实证分析,以期揭示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结构影响的变化规则。一、中国居民储蓄变动的社会经济特征从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种社会经济制度的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正处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大转变时期,这种转变将从宏观到微观、从产业结构到所有制结构、从资源配置方式到经济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在面临的诸多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源配置方式大转变问题 资源将由主要靠计划配置向主要靠市场配置转变。社会资源大体可分为自然资源、产品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国家计划,依靠行政权力进行配置,在编制年度计划和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谁争取了项目,谁就争取了社会资源及社会资源的货币形态──资金。改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  相似文献   

7.
陈宗胜教授等人的新著《走出滞胀的困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出版了,该书就我国滞胀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摆脱这种状况,都作了深入的探讨,阅读后收益不少。我觉得该书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立论基础。作者对中国的滞胀现象没有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是把它放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下。他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双重过渡”,即“从发展水平看,中国正在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跃进;从体制模式看,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该书第2页)。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变动剧烈的时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处于变动之中。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过渡时期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给社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体育文化的优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较快平稳发展的集中体现。它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稳中有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通过体育文化的优化来印证党和政府在转型期新农村建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研究概述刘京希在90年代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剧烈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向何处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如何才算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的保证是什么?与此相应,作为国家代...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动,社会集团正在分化和重组,社会群体利益正在重新调整。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不同的阶级?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是个阶级社会,在初级阶段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第一,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社会分工。阶级和阶层的划分植根于劳动的分工,在劳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严峻挑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同时,必须面对中国在当代世界战略格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向这场革命所引致的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和全民族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及其与上述相应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坚定性和自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日前,我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则由产品经济向南品经济转化。在这种新的体制共有、交替、转变的时期,城市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文化素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立论根据的,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革命实践的转变之后的又一次转变,即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转型引起社会关系的深刻转变,“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从政府和企业中剥离出来,转向社区。社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社区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人是哲学的真正主题,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很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而且因为越是在社会历史转折时期,历史的目标和任务就越宏伟,人的文化价值观的变革就越迫切,千百万人以主体的态度积极参与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越重要。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关于人的诸多问题成为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这一变动的起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终点则将是整个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告别了对原体制修补、改良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型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型的内容,包含着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方面的一系列深刻转变,其中既有从传统到现代的一般共性,也有中国原体制造成的自身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社会关系的变动,一方面向现实法制的滞后性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又合乎逻辑地为法律的发展提供种种契机。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是以大规模生产为基础,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标,以保持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分化.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市场经济建设到和谐社会建构,只有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