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申亚民  吴润 《唐都学刊》2015,(1):113-117
西安市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上,应着重构建多元协作治理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社会管理主体从政府单一化向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公众等多元化转变;在管理运作机制上,开辟多种平等对话渠道与协商机制;政府应用市场的手段调动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构建新的基层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化沟通平台,构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2.
吴艳 《社科纵横》2013,(12):41-43
在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治国方略的条件下,政府需要通过法治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因此,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的理念要培养法治理念、社会管理方式要依法管理、社会管理机制要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等法治途径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杨滟 《社科纵横》2012,(5):37-39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滞后,迫切要求进行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要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为指导,通过加快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型,增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协调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方力量,加强政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努力完善社会管理的公共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构建力量多元、合作互动、基础扎实、主动高效、利益一致的社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4.
张继亮 《阅江学刊》2013,5(2):68-76
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在于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社会管理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府对公共权力及其价值的基本认知。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形成协同治理的合作状态。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社会资本以人际关系、组织间关系为基本研究论域。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信任社会资本、网络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提高集体行动的效率,降低行为风险和社会管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体系的均衡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掌握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充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强化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环境建设,在实施方式、手段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优势:能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能化解社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管理难题;能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应把握好如下问题:加大培育力度,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规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  相似文献   

7.
陆道平 《阅江学刊》2011,3(4):31-34
目前,苏南地区正在经历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传统苏南政府管理方式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新生社会问题的挑战。要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就必须正确分析社会发展的变化并对自身作出正确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转变管理职能、突出服务理念、创新基层政府管理方式、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模式,是促进和谐苏南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映雪 《探求》2014,(2):59-62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推进,是在社会管理基础上强调管理与自治的有机结合。在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社会治理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政府、社会、公民三者治理的有效衔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制度建设,保证整个社会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9.
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对社会管理及相关体制改革等范畴进行把握,以社会学理论视角中社会子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社会管理的性质、内容,区分社会管理相关的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行政体制;说明三种体制性内容对社会管理状况的制约性,对于解决我国社会管理及相关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的创办、发展、管理、服务与评估都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直接的关系.放宽进口,政府购买服务,简化管理程序,评估结果引导都成为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从这些环节着手,才能真正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娜 《社科纵横》2012,(10):22-23,41
社会组织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功能,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社会组织在促进民众就业、增强民众归属感、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动员社会慈善力量、预警群体性事件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功能。虽然当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在以下方面努力: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社会组织的公共财政扶持机制、适当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种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之外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社会管理应当强化刚性管理,重视柔性管理,完善行政性管理,提升自治性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2009,(7):15-16
【核心提示】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管理格局的建构过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的二者的关系引人瞩目。事实上,基于社会组织的公益宗旨与政府的“执政为民”理念天然的藕合性。政府与NGO间以“合作与共融”来形容亦不为过。政府为NGO提供注册管理、购买服务方面的宏观支持,NGO则不断推进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潘志国 《社会工作》2008,(12):55-5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定位、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从国家主导包办向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参与转变;由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向管办分离、政事分开转变。为此,政府需要实现从经济目标优先向社会目标优先的转变,建设型财政体制需要向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转变,实现依法行政,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建构适合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共事务的界定及其划分是界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本依据: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可从三个层面来解析,一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板块”划分,二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外部效应边界划分,三是基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性质划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娟 《社科纵横》2012,(8):51-52
近年来受社会转型影响,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问题凸显,地方政府维稳压力增大。面对诸多社会安全管理难题,地方政府必须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动态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集成化的社会力量联动体系,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9):62-65
本文通过对社会管理概念、内容以及意义的描述,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从较为具体的方面探讨了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文章最后,在社会管理构成要素的视角下简论了转型期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的主体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社科纵横》2011,26(5):9-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主要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其中政府是核心主体,社会组织是重要主体,公众是基本主体。各主体在社会管理中分工协作,良性互动,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社会管理的主体构成,具有鲜明的善治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