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身处世界文学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不仅经常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实践,而且十分精当地指出了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并且强调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他们提倡并付诸实践的文艺批评的比较方法,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比较文学,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批评 ,最早是从对民粹派小说及其文论的批评开始的。从对民粹派的文艺批评中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 ,成为普列汉诺夫开展文艺批评坚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社会学文艺批评 ,就成为普列汉诺夫初期文艺批评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当代语境下的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相统一 ,这种批评方法 ,不是从政治的、党派的、道德的、抽象的“人”确立作家和文本的艺术价值 ,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探究作家的艺术成就并评价文本的审美意义。这一批评方法 ,迄今为止 ,都具有其合理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强调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把握“特征的重要程度”、“特征的有益程度”和“效果的集中程度”三个具体标准,是泰纳的文艺批评论的基本内容。文章对此作了基本肯定的评介,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孙亭 《北方论丛》2003,(5):127-128
艺批评需要大众化,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艺功能的要求。大众化的艺批评,具有以下品格:民族性、真诚性、通俗性、简洁性、可读性。艺批评走向大众之日,便是艺批评兴旺发达之时。  相似文献   

6.
熊彼特的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从预言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导师四个角度,对马克思或马克思学说做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论述.本文对此略做管窥.  相似文献   

7.
熊彼特的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从预言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导师四个角度,对马克思或马克思学说做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论述。本文对此略做管窥。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具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不仅言之有物,富有锋芒,而且深刻地把握了批评对象的实质;二是既有鲜活的审美感悟,也有理论深度,是批评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三是追求真理,反对和抵制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某种对文学艺术的文化批评实质上是出于对文艺独特审美价值的不理解。流行文化不可能取代艺术,某些“审美文化”与艺术在审美功能方面不可相提并论。宽阔的文化批评视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文艺的文化功能,但与此同时,必须坚持文艺批评的美学维度,重塑文艺批评的话语权威,才能瞄准文艺的根本特性,张扬其中蕴涵着的个性自由和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王元化的当代文艺批评实践的理论基础是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他对当代文艺的总体判断倾向于否定;他认为当代艺术思维的根本缺陷是知性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确定俗词的内涵与外延,是开展俗词研究的前提。传统词学多从雅俗之辨的角度论述俗词,认为俗词即语言俚俗的艳情词,当代学者对俗词的定义异见迭出,尚无定论。通过总结历代学者有关词之雅俗的诸多评论,依据唐宋民间俗词特别是敦煌曲子词的文本内容,结合唐宋文人俗词的创作实际,可以从语言特征、表达方式及题材取向等方面,为俗词确立一个比较恰当中肯的定义。所谓俗词,其内涵包括题材的适俗性、表达的直露性、语言的浅俗性和审美功能的消遣性,其外延则包括民间俗词和文人俗词两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端是随着20世纪初文学观念的净化、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批评意识的觉醒而展开的。1.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纯文学观念在对传统“载道”观念进行反驳提倡文学艺术性的同时,载负了国民启蒙的历史使命。2.纯文学对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改造起了直接作用,从情感、想像和思想等因素入手并从体裁上加以界定,现代阐释之文学观念已经不同于传统。3.文学观念的净化、批评意识的觉醒、进化思想的渗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得以展开的关键原因,从而产生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3.
通常人们对意识形态主要是从意识方面来理解的,结果,意识形态问题同意识问题一样,也仅仅具有真假对错或唯心唯物之意义,并据此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的贬义、褒义、中性三种主要理解。但是,对马克思来说,意识形态的关键却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它还同时被理解为一种实践力量并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实践力量。正是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又很少被学术界注意到。尽管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也不太一致,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本人也承认,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初期,过于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而在晚年,东方问题的特殊性,使他不得不重新去理解意识形态的特殊作用。这实际上意味着一个新的方向——正如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共性、普遍性、简单性、一般性一样,历史的个性、特殊性、复杂性、混沌性则主要是由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的。按照这种理解,过去长期以来关于真假马克思主义问题的争论将不再有特殊意义,我们应当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谱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意识形态批判和科学批判.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在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颠倒中完成的,是对资产阶级抽象自由的虚假意识的揭示.但是后来的马克思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背离了意识形态的批判,而走向了科学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把无产阶级的革命看作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意识形态的批判在马克思的后期思想中,从属于科学的批判.这两种批判在理论上导致了他对于自由和必然、进化和革命之间关系的理解上的冲突,在实践上导致了技术精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那里 ,意识形态批判是一种科学的批判 ,这种批判不是逻辑的归化和非历史的谴责 ,它是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上升过程实现的。而这个上升过程同时也是把意识形态的现实具体及其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结构展现于人们面前的过程 ,即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和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开始向伦理面转向,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明确的批评方法在学术界全面复兴.从文学批评的本质、后现代语境和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内动力三方面因素来论述文学批评伦理转向的必然性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是文学批评理论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日明 《学术研究》2004,3(11):58-63
本文主要阐释马克思法的形而上学批判理论。马克思彻底颠覆了法的形而上学基础 ,揭示了现代法的现实基础、真实本质及其历史起源 ,并通过对商品生产与交换、分工、法律意识形态等的分析 ,揭开了法的形而上学的秘密 ,破除了现代法的神话学。马克思法的形而上学批判理论仍然可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庆 《东南学术》2003,(2):125-127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是指在文学批评中以“女性主义”为主要立场与角度的批评。“feminism” ,汉译原为女权主义 ,后又译作女性主义 ,究其原因 ,倒不在于前者那个“权”字有过于剑拔驽张的色彩 (女性争取平等的就业权、教育权、选举权本就是合情合理之举 ) ,而在于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 ,并不只体现在外在显见的不合理的制度方排 ,更在于一系列隐蔽内在的对女性的文化形塑与规训。这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语言、符号与文化体系 ,男性社会制造出不可能威胁父权秩序与权威、侵犯他们的权力与利益、符合他们理想与标准的“女性” ,并将之化妆成是“自…  相似文献   

19.
张立波 《学术研究》2003,1(9):31-35
本文追溯了从作品到文本、从作者批评到读者批评的置换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读马克思的必要性以及不同解读并存的历史合理性 ,提出马克思主义史是马克思文本和不同时代读者的“期待视野”交融的结果 ,我们目前的工作应当侧重于描述和揭示各种具体的阅读和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