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构建校园足球宣传体系不仅是发展我国校园足球的关键措施,更是加速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有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探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舆论宣传现状,多视角、多层次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目标对校园足球进行正向舆论引导;增加校园足球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及时效性;加强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完善舆论宣传搜集、表达、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校园足球舆论宣传的监督机制等途径,全面促进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宣传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2010年.涉宁网络舆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随着青奥会前期筹备、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第四届名城会等重大活动网络宣传力度的增大。网上正面舆论场效应得到增强:对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引导有力、处置恰当。未形成重大负面网络舆论事件.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3.
王昕 《金陵瞭望》2006,(22):45-4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充分发挥新闻舆沦在促进稳定、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精神激励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新时期中共新闻舆论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强调“舆论宣传”阶段、强调“舆论导向”阶段和强调“舆论引导”阶段.“舆论宣传”阶段虽开始从“舆论”视角审视新闻工作,但所谓“舆论”主要指阶级舆论,且偏重灌输式宣传;“舆论导向”阶段认识到了新闻舆论、社会舆论及其引导的重要性,但更强调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其中居高临下意味较浓;“舆论引导”阶段开始重视引导的艺术性、实效性与合规律性,显示出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中对宣传文化工作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宣传工作者的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一种召唤。作为党委宣传部门.要着力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形成时代主流,引领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统治者历来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舆论引导的好坏,对政治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必须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对政治稳定的积极作用:呜锣开道,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弘扬正气,激励民心,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鞭笞邪恶,争取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拥护;和血化淤,建立政治稳定需要的良好社会关系;推进文明,促进政治稳定向文明层次发展;对外宣传,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攻击,维护国内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始终肩负着宣传革命和共和主张、引导舆论的重任,以聚四万万人之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家。从上书论政、积极投稿到办报以开风气,从最初的倚重革命演说到逐步倚重报刊宣传并结合演讲的传播实践,孙中山逐步形成了有关演说、报刊的舆论传播思想和引导舆论、保障言论自由等舆论观点,并以此指导和推动着民主革命的进程和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早期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李普曼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思考并系统研究舆论和宣传问题的思想家之一。特殊的职业经历以及独特的思想追求使得李普曼对宣传舆论等传播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公共舆论》等著作中,李普曼不仅仅分析了民主社会中妨碍理性舆论形成的制度因素,更深入分析了横亘于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心理屏障,从而使他的舆论和宣传研究呈现出鲜明的心理学特点,他的研究标志着传统新闻学理论的心理学转向。  相似文献   

9.
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与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必须坚守宣传舆论阵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舆论阵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既遵循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中国宣传事业迥异于西方传媒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使命。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宣传工作呈现出全局宣传、全党宣传、全媒宣传的特征:在工作布局上,注重跳出部门划分的局限,将新闻宣传工作融入全局工作中;在行动机制上,贯彻“全党办报”思想,鼓动每位党员投身到群众宣传工作中去;在媒介形态上,综合运用印刷、口语媒介等全媒传播手段,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坚定历史自信,从党的宣传动员工作史中汲取经验。新时期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以变应变,顺应传播、国际格局的深刻变迁,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舆论阵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性及其目标达成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势必使共同富裕成为舆论场的重要议题。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旨在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舆论环境在时代导向、现实靶向和技术取向三个方面呈现的问题意识彰显了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的紧迫性。为防范化解共同富裕舆论环境的风险挑战,在一般性原则上,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应遵循社会意识辩证规律、人民主体动力规律以及鲜明党性规律的原则。在具体规范理路上,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应坚持正确导向明确舆论引导政治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贯彻舆论引导基本方针、开展科学辟谣防止谣言弱化舆论共识、引导群众意见表达实现舆论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搞好宣传舆论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从报道向引导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成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整个西部大开发的宣传舆论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地区的各革命组织为配合反清大业,发动了形式多样的革命宣传活动。经过长期的宣传,广泛发动了民众,争取并掌握了强有力的武装力量。辛亥起义之所以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并取得胜利,武汉地区的革命舆论宣传在其中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普及,给校园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坚持舆论引导原则,提高舆论宣传能力,创新舆论引导策略,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提高教育新闻舆论引导水平的原则、要求和方法。教育新闻舆论引导的关键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新闻舆论引导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教育新闻舆论引导应当注意把握好“度”,教育新闻舆论引导必须坚持辩证法,讲究全面性,力戒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从启蒙运动到李普曼,西方舆论观发生了一个深刻的转向,即由倡导意见的自由市场转向对公众舆论的管理与调和。在20世纪主流大众传播理论的建构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宣传潮流的回归,舆论主导观念在工具理性的指引下与宣传研究走到了一起。舆论调查产生的结果是一种意见的集结化,而与原初互动沟通的公共性内涵有着本质差异。因此,在现代性的视野中,现代舆论调查已成为一种缺乏公共意蕴的舆论再现。  相似文献   

16.
舆论引导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构建舆论引导机制。要科学构建舆论引导机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建立健全以全面协调为特征的综合引导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以舆论调控为核心的全程引导机制,坚持永续规范,建立健全以法律规制为基础的长效引导机制,使舆论引导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党新闻舆论工作历史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确立了党管媒体的工作原则。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是由当时的舆论环境、革命形势和毛泽东的宣传思想等多重因素促成的,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对于延安时期包括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和对国民党舆论反击在内的工作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其经验对于网络时代党的宣传舆论工作具有很多启示,要求我们坚持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媒介服务是媒介传播研究的重要方面,其中个案探析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依据不同区域特色制定了特定的经济政策,大力倡导建设新型区域经济示范区,那么在其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媒介服务具有重要的传播研究价值.这其中媒介的服务主要体现为:积极宣传,引导舆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运用舆论监督,扮演好社会协调者的角色;做到自我监督,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秀的职业水平为示范区建设构建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源流》2021,(1):14-17
近两年来,全省各地老促会高度重视老区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利用《中国老区建设》《源流》杂志和广东老区网、广东老区建设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推动老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和撰写稿件,不断扩大《源流》发行,广东老区网总体流量持续增长,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为宣传老区、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做...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抗战前期《大公报》关于锄奸的报道、《大公报》锄奸报道的特点与宣传手法以及《大公报》锄奸报道所产生的舆论效应等的分析,展示了国民政府与社会民众对于汉奸的痛恨,以及对锄奸运动的支持,振奋了抗敌锄奸的民气,并营造了一种社会舆论氛围,对当时已经投敌和有可能投敌的汉奸构成了威慑,对国统区和敌后沦陷区军民的抗战斗志起了重要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