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影的大众娱乐特性决定了字幕翻译应以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力为导向,准确地传递包括人物及相关文化信息在内的源信息。以美国梦工厂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进行研究,揭示字幕翻译中的交际翻译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简要阐述,发掘这一理论又一现实价值,即用以解析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此类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其目的实现主要在于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视角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通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中接受美学行为的分析证明:译者只有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完成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才能达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作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3.
从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角度,引用大量实例评析《飞屋环游记》的字幕翻译。译者采用意译、替代、增补及异化多种翻译策略,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了源发语的信息。译出了易于理解、形式恰当,吸引观众的电影字幕。  相似文献   

4.
接收美学属于文艺理论的范畴,它揭示了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和最终目的。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如何正确把握好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行为及其限度问题进行探讨。文学翻译是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度"的艺术;作为特殊的读者,译者能否像普通读者那样去确定原语文本的具体意义,取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否对文学作品进行有"度"的、合理的创造性叛逆。如何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去把握好"度"的艺术,是每一位文学翻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影像文化飞速发展,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配以字幕的电影既能使观众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信息,又能满足观众欣赏原声的要求,因而广受青睐,同时也促进了对电影字幕翻译这一新兴领域研究的迅速发展。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流角度出发,分析《赤壁(上)》的字幕翻译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字幕中文化因素传递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影字幕的翻译须遵循翻译领域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反映影视字幕翻译的鲜明特点,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并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字幕译文。本文以《西游降魔篇》为例,着重分析音译、直译、意译、缩减等翻译策略在该片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字幕是观众了解电影尤其译制片内容的重要渠道,因此字幕的翻译尤为重要。以电影《蓝精灵》为例,结合电影字幕本身的特点,重点分析字幕翻译由于不同语言文字结构、语义表述、文化等方面产生的障碍,探讨其可译性限度,对于克服翻译障碍、获得精彩字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多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论述了翻译电影片名中的四个原则,即信息原则、文化原则、审美原则及获利原则,并辅以大量例证,展示了中西片名翻译的可行之道并提供了"宏观结构"、"剧情要素"等可供具体操作的片名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以《卧虎藏龙》的英文字幕研究为例,指出由于目的语和原语的语言形式、文化特征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与原作者进行妥协和竞争。通过妥协,译者向目的语观众展现了原作的风格和文化信息。通过竞争,以目的语观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原作,使目的语观众尽可能达到与原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影视字幕翻译因受诸多因素的限制而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影响字幕翻译的因素主要是时空限制性和观众接受性,其特点主要是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简洁性。这些特点导致了字幕翻译必须运用独特的方法技巧,常用方法主要有缩减法、增添法和改写法等。《老友记》的字幕翻译堪称成功运用这些方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的原则对译文风格的定向和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有时没有或不考虑翻译的指导原则,结果造成了翻译的无目的性和译文风格的过于译者化。诗歌的翻译应坚持前瞻与后顾的原则,在一定的翻译目的的导引下,运用严式或宽式的翻译方法,并且根据翻译目的定位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外宣的重要渠道,旅游网站的翻译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福建省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福建旅游网站翻译中存在的误译现象并探索导致旅游网站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所在,指出旅游网站的翻译质量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网站翻译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包括教育、市场和管理监督系统的和谐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世界各种文化间的融合和渗透。而翻译正是这种融合和渗透的加油器,翻译活动在促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论文主要从翻译作品促进中国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推动我国文学建设以及影响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指出翻译对于沟通中华与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伪译作为一种翻译现象,其归属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根据图里所给的定义,伪译是"假译真作",即在翻译的表象下进行的创作。伪译可以为翻译提供如下两点启示:其一,译介和传播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该译本能否在目的语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译本一旦产生就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其二,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具有主动性,译者可以利用翻译规范对于读者接受和译作批评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5.
翻译理论的对象性决定了它的对策性,而翻译标准决定了译品的质量和所传达的思想。十九世纪以来,我国翻译标准大体是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为标准的。期间也有别的提法,如“忠实、通顺”等,但都没有“信、达、雅”更有说服力的。可是“信、达、雅”也非绝对的标准,适合于任何体裁的翻译,有人亦提出它的局限性。那么什么样的翻译标准才能更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翻译,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语境、翻译的概念入手 ,在探讨了语境的种类、功能以及翻译的标准与程序的基础上 ,从五个方面揭示了语境与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境制约翻译 ;翻译依赖于语境。并进而指出人们在从事翻译时的所为与不所为  相似文献   

17.
翻译过程中原作语义的掌握是语义结构及语义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对语义的掌握不能仅靠语言平面去理解 ,而要根据原作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敲 ,以便准确掌握语义 ,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试论翻译中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体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译文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 ,并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 ,使译文尽可能地适应原文的文体 ,再现原文的自身风格。本文试从文体的两大分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出发逐一阐述在翻译时各种不同类型文体的译文如何适应原文的需要 ,同时兼顾读者身上的某些条件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林语堂编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林语堂在英译<论语>过程中采取编译的形式--重排原文篇章结构和增删内容--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目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向西方社会通俗地介绍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塑造孔子文化形象.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