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处于一个重要的调整和发展时期。研究这个时期的消费新产品开发,说明它在调整产品结构中的作用,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等,这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发展重工业,没有把消费品生产放到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上,社会生产不是以消费资料生产为出发点,从而使重工业发展脱离了人民消费的需要,使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学习苏联,以重工业为中心。当时我国重工业极其薄弱,迫切需要加强,加之农业和轻工业恢复发展较快,又有外援,因之效果是好的,农轻重的关系基本是协调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毛泽东同志总结了我国和苏联的建设经验,指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把农民挖得很苦,以致消费品不足,农业长期恢复不到革命前的水平,明确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①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②毛泽东同志总结的经验是十分正确而及时的,但是很可惜,这些精辟的经济思想当时未能贯彻执行,相反,一九五八年搞了“以钢为纲”。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重工业企业开工不足,有的甚至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是经济调整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柳州市的重工业产值,1979年虽然比1978年增加4.58%,1980年比1979年增加1.68%,但增长速度在明显下降。去年以来,由于把过去一些开工不足,生产下降的工厂实行合併,成立仪表、锅炉、微电机和纫缝机四家总厂,生产适合人民需要的产品,使饼入的一批工厂生产有了新的出路,并取得较大的发展。这一实践给重工业调整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走访了一些经济领导机关,一面学习,一面调查,受益非浅,收获很大。但是也感到有些现实经济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我们想就我省的现行经济结构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一) 我省国民经济结构有哪些特点?请看下面几个对比数字。第一,关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农、轻、重的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7.8%、31.1%和41.1%;而同年我省的则分别为23.93%、15.21%和60.86%。农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轻工业低16%,而重工业比全国高将近20%。第二,关于轻、重工业的比重。1978年,全国重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6.9%,轻工业为43.1%;而我省重工业为80%,轻工业为20%。如果说,全国的工业结构是重工业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调整服务方向是当前重工业调整的重点。调整工作应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扩大服务领域,加强计划指导,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走专业化协作和经济联合的道路,以保证重工业在调整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工业必须大力支援农业”,等等一系列的方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上一个突出的创造性的新概括。它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按比例的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就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陈李龙一、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建国初期,由于缺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曾把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视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但这条道路却是靠牺牲轻工业和农业来追求重工业的片面发展。毛泽...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总量供求矛盾得到基本缓和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并有加剧之势。经济结构突出矛盾的深层根源,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紧密相关。实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的根本转变,是解决当前经济结构矛盾的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过程中,实施资本营运战略是现实的理性选择。一、传统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面临严重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进行了两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针对我国以前重工业超常规发展,产业间比例严重失衡,人民生活资料匮乏状况,重点发展轻工业,使轻…  相似文献   

9.
武汉一个老牌重工业基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今后武汉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领跑中部崛起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武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光成  李百齐 《理论界》2007,3(5):50-53
本文提出了从国家经济战略的宏观视角调整人力资源投向的必要性,认为重工业、核心工业,治理污染、优化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目标,应该是今后我国人力资源的主要投向。同时,本文也相应提出了人力资源社会主义使用的观点,论述了施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调整要不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这是一个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的问题。有人认为,经济调整时期,主要是调整比例关系,速度快慢无关紧要。因之一些需要发展的适销工业品生产,没有积极搞上去;一些任务不足的重工业企业,“等米下锅”,生产下降。这种看法和做法是不对的。我们知道,调整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情况是,市场需求大于生产能力,商品可供量小于社会购买力。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日用工业品的  相似文献   

1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八五”计划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呢?对此,经济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同志把这个问题仅仅归结为加快农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所谓“瓶颈”部门的发展,扭转产业结构失衡。这种看法忽略了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问题,是不全面的。而从尽快实现“四化”任务,使我国生产力达到现代化水平这个角度来说,后一个方面更具关键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将面临着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着重提出在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中,要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城市化发展作为基础,这是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积云南近50年发展特色经济的经验,要有比较地认识和选择云南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不是所有的云南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都会使经济发展加快速度和提高效率,要倾全省之力支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认真研究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机遇,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广西经济放在全国和西部地区背景上进行比照分析,既肯定成绩,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工业、投资、财政、消费、物价及居民收入。文中提出广西经济运行存在着五个突出问题,涉及投资效益、销售率季节性波动、轻重工业比例季节性变化和重工业经济效益。最后,文章提出并分析了广西工业“北重南轻”格局与“南向发展”战略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近年来针对中国具体国情社情明确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实现社会稳定是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要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而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多种社会学理论著作中,或是不讲这方面的内容或是讲了也语焉不详,有些认识尚可商榷。有的著作只是把社会相对稳定状态作为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十四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后,有些同志就望文生义地把市场经济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强化市场作用或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经济。这种认识不准确,我们有必要指出它的片面性,并揭示市场经济的科学含义,以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容许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存在和发展,把经济搞活,这是我国现阶段调整国民经济和进行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这条方针是总结我国三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得来的。近两年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形式,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许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商品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有些人却把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及与此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看成是“补资本主义的课”,或者认为中国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搞资本主义。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 “补课论”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现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就等于背离社会主义而发展资本主义。 这里应该弄清楚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如  相似文献   

19.
甘肃工业结构研究中几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吴解生工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可以说是近10多年来甘肃经济发展研究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但是,笔者认为,有些问题至今还不能说已经搞得很清楚了,因此有必要作一些更为深入的探讨。1.关于甘肃工业的轻重结构比例重工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工业企业适应经济调整和改革形势的发展,把企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从而加强了企业的活力,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转变?为什么说建立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地认识这一问题,对当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会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