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日趋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给高校德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互渗透的,对高校德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互动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大学德育质量管理是指用一定的标准对德育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德育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大学德育质量管理具有检查、监督、教育、保证四个基本职能和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三大特点.影响大学德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育管理者,德育对象,德育设备,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德育质量管理就是对这五个因素的检查评价和控制,使之达到具体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环境是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给高校德育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怀是人的精神需要,又具有广泛的德育意义,把关怀与教育相融合是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和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活关怀"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人际关怀"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幸福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可达到增强学生幸福感与德育实效性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反常行为的报道很多,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精神问题,由此,大学生的精神成人问题在大学德育中凸显出来.大学德育应重视精神教育,应树立培养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价值取向,应分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大学德育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理应发挥先导作用.为此我们提出,高校德育要从以人为本,突出地体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风建设为切入口,突出地表现大学文化精神;以实践为载体,突出地张扬大学生的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困境的现状解读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需要认真考量。重新认识和思考大学德育目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大学德育目标的传统定位就是培养“学校人”。所谓“学校人”,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使用特定的教育手段、灌输特定的德育内容而被模塑成为符合某种特定目标的“学校角色”。而这种“学校角色”在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现实往往是脱节的。“学校人”与“社会人”的统一应该成为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所谓“社会人”,是指按照社会公民及其基本规范的标准来要求并能够实现某种社…  相似文献   

8.
把党的群众路线纳入大学德育,是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贯穿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大学德育内容,创新大学德育方式方法,完善大学德育保障,提高大学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侠 《船山学刊》2007,(4):199-202
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家庭、高校和同辈群体三个方面.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农村大学的继续社会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时空伸延和时空压缩;二是积极适应于社会化困境,三是社会角色多元与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承载着家庭和国家未来期望的特殊群体。目前,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他们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下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时而发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育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德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在职业生涯中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德性修养乃是立身之本,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坚实基础。要加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建设,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从而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德育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对德育环境的研究已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也出了不少研究成果 ,但是 ,对于高校德育环境的研究虽有涉及 ,但尚显不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和实际 ,对此作一些探讨。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涵义及其特性所谓德育环境 ,就是指影响和制约人们成长进步及其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特定属性的总和。当前 ,这一界定至少具有以下三层意义 :一是把德育环境作为一种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特点提出来 ,本身具有哲学初象性 ,符合事物本质原理 ;二是指出了德育环境只是一种影响和…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举足并重,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德育与美育的关系,阐述美育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德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先进 《理论界》2007,(12):171-17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德育作为整个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和优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性因素。相对于学校德育环境和社会德育环境来说,家庭德育环境是一种依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最亲密的环境,具有启蒙性、奠基性、易感性、互动性、潜隐性及连续性等特点,它在德育中具有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德育环境的变化、德育方法的不当、德育内容的相对滞后等都会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若想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 ,必须适应时代特点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德育方法上 ,要不拘一格 ;在德育内容上 ,要调整充实 ;要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德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以期培养一种正向自觉性。当代中国德育存在较重的滞后性;应与时俱进注重正向自觉性的培养;无力时可借助法育及法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素质是一定的阶级、社会集团成员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自觉反映。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最重要特点是可塑性、基础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改革开放 ,培养又红又专合格人才都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为了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 ;二要打牢理论根基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四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五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实践培养。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的意义上,就是指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贯彻和运用这一原则,就必须把德育充分建立在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上;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品德教育;注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面对社会加速变革、思想多元化、不断创新技术、社会上复杂的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准确定位和深入研究大学生自身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大学思想文化阵地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同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体现,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