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7年开始,国内很多地方举办形式多样的以阅读推广为主题的活动,如"全民读书月"、"4.23世界读书日"、"东莞·读书节"、"苏州·阅读节"、"深圳·阅读月"等;各地还成立了许多阅读推广活动的专门机构,如"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北京读书人俱乐部"、"中国社会出版社读者俱乐部"、"新浪书友会"和"环球书友会"等。与此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1997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9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2011年,中央下达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公共图书馆以及文化站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阅读史。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  相似文献   

3.
如何增强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根据新课标,对中学生阅读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摆脱"功利型"阅读、尊重学生兴趣;进行"讲练型"阅读,教给学生技巧;控制"休闲型"阅读、培养学生习惯。  相似文献   

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研究,目前更多关注的是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老师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上,而对阅读主体的阅读心理、情感变量及其对课堂阅读的影响机制等内容研究得还不够。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点尝试,提出了"阅读疲劳"这一概念;并在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阅读疲劳"产生的动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化与文化阅读——写给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阅读的概念和阅读文化的演变入手,结合"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简要分析了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引发的关于"阅读文化危机"的担忧,提出"文化阅读"这一新的阅读理念,探讨了倡导文化阅读,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校园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让经典作品更鲜活,文化阅读也悦读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汇报》曾在首版刊登了《细嚼慢咽读书,为什么不?》的文化报道,它介绍"慢生活"运动有了一个新的分支——"慢阅读",而且,这种"慢阅读"生活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读书人的兴趣和共鸣。国外一些文化学者正在通过亲自阅读实践、通过呼吁、通过这方面的著述,通过对阅读人群的阅读引导,告诉人们应该从那些违背阅读规  相似文献   

7.
只有经历对文本解读的"正思"和对感知过程的"反思",读者才能达到有效阅读。这种"正思"和"反思"的过程构成了"反思阅读"。学习者通过"定向"中感知、"定向"后验证自主形成阅读目标,"探究"中感知、"探究"后验证自主解决定向问题,生成"反思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论,即"三维"结构论、"交叉替代"结构论、"动态规划"方法论、"双流理论",旨在通过阅读主体与阅读载体的相互渗透及意情的合理配置,进行阅读方法的科学调整,化静态阅读为动态阅读,变单一阅读为复合阅读,使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我们如影随行,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分隔 又很难说清其存在意义的一部分,阅读是什么?阅读给我 们带来了什么? 阅读在中国古人那里就是"读书",在中国的文化 传统中,"读书"从来就具有无上的地位,如果说古人 对"读书"价值的认识深受贵族阶级文化的影响,乃至 有文人自清高的一面。今天,我们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 则应站在更加客观、更加理性,也更加全面的角度。 阅读是什么? 从"读者与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 者与自我"的四维空间开拓阅读的新境界,阅读就是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传统阅读教学中与阅读本质和规律相违背的诸多现象,指出导致阅读教学方法中"讲"风盛行的原因,在于旧有观念中人们对"知"的过分强调,以致忽略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客观存在,更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关注,造成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尴尬现状。强调了倾听并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的重要性:只有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切实保证学生充分、自主的语文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