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庆 《西藏研究》2002,(2):106-110
农民的非农业化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国内而言 ,沿海较发达的不少省市也是通过农民的非农业化走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前列的。相比之下 ,我区的农民非农业化进程却极为缓慢。 2 0 0 1年我区共有农牧民劳动力 1 0 0多万 ,劳动力在西藏农牧区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高 (劳动力包括整劳力和半劳力 ) ,尤其在偏远的农牧区。因此 ,探讨具有西藏特色的农民就业之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截止 2 0 0 1年底 ,西藏农牧业人口总数达2 ,1 93 ,988人 ;劳动力人数 1 ,0 51 ,875人 ,其中男劳动力为 51 1 ,70 5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民族论坛》2003,(5):53-54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18乡6镇,总人口35.6万人,是省定贫困县。全县农业人口31.61万人,耕地面积25.5万亩。近年来,该县把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有力地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调查,麻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达8.5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0%。2002年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在3…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西部普遍存在生态脆弱、生产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象普遍的问题。近几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但是,由于西部自然条件以及政策措施落实的不到位,有些地区的贫困程度仍然很严重。我们怀着历史的使命感专程奔赴甘肃特有民族——保安族地区大河家镇,以大墩村为个案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看到,农村劳动力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引导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剖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最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盲目转移、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转移情况,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可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何雄浪  张慧颖  毕佳丽 《民族学刊》2013,4(6):1-8,89-90
本文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西部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科学判断。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民族地区没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优势。西部民族地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比较特别的地缘优势,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财政转移支付能有效地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对中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阐释,认为在增加对民族地区财政支付扶持力度的同时,坚持激励导向,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转移支持制度作为促进民族地区走向自我繁荣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郑洲  杨明洪 《西藏研究》2009,113(1):102-111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德吉新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作了一个初步估算.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德吉新村在政府组织引导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实际转移意愿,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才可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王娜 《西藏研究》2013,(1):54-61
"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业人口过剩,农民就业不足。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既有同全国一样的急迫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下降,西藏需要转移的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庞大的农牧业人口与有限的农牧业资源形成尖锐矛盾,成为"三农"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入手,分别考察了各项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财政能力的均衡效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均衡绩效最高,其次为原体制定额补助,但此两项在转移支付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在三类财政转移支付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尤其是其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民族地区财政能力绩效较为明显;专项转移支付虽然对均衡民族地区财政能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所得税基数返还在均衡民族地区地方财政能力中起到了负效作用,而税收返还对均衡民族地区地方财政能力的绩效是低效的。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湖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继续提高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能力;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具体来讲,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近期来看,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过高,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大体均衡的社会公共服务.国家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实施政策倾斜,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本文认为,从纵向和横向看,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民族地区财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性,部分省区与全国财力差距越拉越大,转移支付的结构尚不合理.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规范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家财政投入增加,衣牧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人均占有量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加。但是仍然存在着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低,农牧民就业门路窄,收入来源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束缚着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谢晶莹 《民族论坛》2005,(12):18-19
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加强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公众环境意识较低、环境问题与贫困等社会问题交叉、人口众多是导致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保与护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78年至2010年为考察时段,分析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凸显的历史进程,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的调整过程,现阶段农村贫困的宏观现实状态以及未来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趋势,从宏观战略角度把握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的背景与趋势,并根据政策回顾提出建立脆弱性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78年至2010年为考察时段,分析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凸显的历史进程,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的调整过程,现阶段农村贫困的宏观现实状态以及未来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的趋势,从宏观战略角度把握我国民族地区反贫困的背景与趋势,并根据政策回顾提出建立脆弱性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从农村公共交通、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查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