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政治 [石牌制]广西大瑶山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形式。这种制度产生于明代前期,最后结束于一九四○年,长达数百年之久。“石牌”一辞有着政权的含意,但却不是国家政权。石牌组织有大有小,最大的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它包括整个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三个族系的所有村庄在内,最小的是一个村的石牌。每一个石牌  相似文献   

2.
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是整个瑶族的一部分,现有三万五千多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其中又分为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和花蓝瑶五个支系。这五个族系,来历不同,风习奇趣,特此概述。  相似文献   

3.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4.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5.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6.
在“四化”建设中,各民族如何根据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实际情况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笔者生长在瑶族地区,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调查。现根据调查材料谈谈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即大瑶山)的茶山瑶、花兰瑶、坳瑶(下简称“三瑶”)的生育习俗以及节制生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核心区域的六段瑶寨为当地茶山瑶的聚居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茶旅融合发展的定位,村寨依托“茶山瑶”之名和茶叶地方性知识实践,勾勒了地方茶旅文化意象的基础与底色,并通过地方返乡精英的茶旅文化自觉、茶旅融合发展旨趣的茶旅文化演绎、多媒体聚焦的茶旅文化传播、游客游记文本的茶旅文化叙事等多重力量介入的运行机制与多元主体交互的叙事逻辑,推动了地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平的蓝靛瑶分居于勐桥、老勐、老集寨、勐拉,金水河、铜厂六个乡,共有1811户10921人(1989年),自称为“门”,因善种蓝靛和着蓝靛染色的服饰而得名。本文拟就蓝靛瑶的丧葬习俗初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朝鲜诗人丁茶山是实学派代表诗人,李朝实学之“集大成”者。丁茶山诗论中的文学思想体现在其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核心是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为了更好地发挥诗歌的“补政”功能,丁茶山主张诗人作诗首先要以儒家经典提升志向、以实用之学、民族之学增广见闻、加强修养,而后“触物兴感”才能成就佳作。“抑扬顿挫”、“形似传神”与“清新的民族风格”是丁茶山追求的审美理想。他在诗论中体现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学色彩和美学价值,这不但成就了丁茶山自身创作实践中的鸿篇佳作,而且在朝鲜文坛上大放异彩,对当时和后世诗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广西都安的绝大多数瑶族自称“布努”,他称为背篓瑶,直至解放前夕,他们仍残存着一种叫做“密诺”(也有叫“颇诺”或“落诺”)的社会组织。与广东连南的瑶老制和广西大瑶山的石牌制以及南丹白裤瑶的“油锅”组织相比较,布努瑶的“密诺”组织独有一些特点。本文试就“密诺”的组织特点和社会职能、“密诺”的产生年代和历史演变、“密诺”组织长期残存的社会根源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媿姓族系     
本文展开以下问题:维吾尔和乌古斯都是族系一级的名称,二者是同源的,它们之间的音转机制在当今维语中仍然存在。它们是婉姓族系两大分支:维吾尔为东部支系,乌古斯为西部支系。媿是北狄族系的总姓,狄是媿姓族系的总名,媿的异称是中国古史中所说的“九”。中国古史上关于媿、狄、九三位一体的观念对北亚及中亚民族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山小学,地处广东普宁华侨管理区最偏远处,三面环山。艰苦的条件让一个个老师离去,只有杨福祥在这里坚守25年。25年来,他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茶山在,学校在,我就在。”茶山小学校长邓喜波说:“杨福祥老师是学校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3.
瑶麓是贵州省荔波县东北约35公里处的一个村寨名,与其毗邻的七、八个村寨居住的均为瑶族,在建制上是一个乡,以瑶麓称之,故瑶麓又是一个瑶族自治乡的名称。全乡共有200余户1300余人,有韦、覃、卢、欧、常、莫六姓,故有时又被写作“瑶六”。瑶麓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接近苗语支,自称nu~55mhou~22,汉文史籍或当地汉族称之为“青瑶”、“青裤瑶”或“黑瑶”、“黑裤瑶”等。1983年3月作者曾在这里作了两个星期的田野工作,回校后遍查了有关史籍以及岑家梧1946年写的《瑶麓社会》、柏果成等编的《贵州瑶族》一书和《月…  相似文献   

14.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柳州瑶乐茶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珍贵的健康长寿礼物!它单纯采用广西大瑶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属于中药植物的野生甜茶研制而成,既能治病又能健身。瑶乐茶的甜味属于非蔗糖的甜茶素,是新发现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的新型天然甜味剂。不添加蔗糖和任何添加剂,咖啡因含量基本为零。为男女老幼以及因咖啡因失眠而不敢喝传统茶的人们,为怕糖、忌糖的群体(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患者)提供了“无糖”而甜、有益健康的“药食同源”养生茶。  相似文献   

15.
茶山恋     
这里——四川省开汪县广福多双河口茶山。这里曾经是鸡不下蛋的秃岭荒野、究山恶水;而今,这里,一级级石梯,一株株茶树,一岭岭茶山,一条条山涧清溪,一栋栋高楼瓦房,连缀在一起,胜过名山胜境,是谁铺垫了这茶山金路呢?他,就是几十年苦苦耕耘在茶山上面被人们誉为“山大王”的丁宜茂。  相似文献   

16.
唐宋茶诗对茶山的审美涉及对茶山环境、茶树、种茶、采茶、制茶和茶山歌舞等方面的审美。在茶山环境方面,对凤凰山、顾渚山、庐山、玉泉山等茶山环境之美作了描述;其茶山茶树之审美主要针对茶丛、茶芽和茶花的美进行了勾勒;其茶山种茶审美包括对茶农、僧人及诗人种茶等方面的吟咏;对茶山采茶制茶之审美则包括采茶季节、时辰以及制茶中的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等方面的审美;另外旁及茶农采茶歌和"茶山境会"等茶山歌舞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黔桂边区瑶山一带的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以习穿白色齐膝短裤得名。他们长期保持“五不通婚”之习俗,即不号兄妹通婚,不与同姓通婚(同姓不同宗者除外),不与其它民族通婚,不与本民族的其它支系通婚(如青瑶、长袍瑶等),不与外地的白裤瑶通婚(近年虽有人同广西白裤瑶通婚,但为数极少)。“五不通婿”之习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婚姻形态:即封闭的“同民族同支系同地异姓婚”和近亲的“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排的瑶族,过去称为“八排瑶”。他们所说的话属于瑶族勉语的“藻敏”方言。说这种话的大约有五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连南县境内。连南县各个排的瑶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一点微小的差别,但并不影响通话。这里的瑶人很多会说汉语,除了会说本地客家话以外,有些人还会讲普通话,或会讲“白话”(粵方言),所以,瑶话中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也引进了汉语的一些语法形式。跟其他一些瑶排相比,油岭排无论是在风俗习惯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都是比较保守的,这就是我们选择油岭作为主要调查点的原因。下面仅对油岭瑶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戴震、丁茶山的实学思想丁冠之清代学者戴震(1724-1777)和朝鲜学者丁茶山(1762-1836)是东方实学的两颗巨星,实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钱大昕《戴震先生传》,《戴震文集》附录)和“惟是是求,惟是是从,惟是是执”(《...  相似文献   

20.
查俊 《华人时刊》2004,(3):54-54
侯跃华“调侃”王璐瑶 影视演员王璐瑶被誉为“东方美女”。别看她在外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可有时候一忙起来,这“内务”就乱了套。笑星侯跃华对此有过领教。 有回,一个剧组请侯跃华去帮忙,当时在外景地,房间特别紧张,制片主任就过来对他说,“王璐瑶也在组里,但这几天没她的戏,她正好走了,你就睡她的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