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年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人群之一,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接受状况是关键所在。如何实现对青年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从"应该"到"为何"的文化自觉,如下方面值得注意:超越节日实用观念,培养青年学生的节日理性;创造各种传统节日的社会参与平台,引导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多样性创意;启动高校传统节日教育,创立家庭与学校双驱引导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重视传媒,推进现代传媒对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的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2.
宰牲仪式在回族穆斯林社会普遍存在,该事象作为尔麦力的一部分,往往被尔麦力的核心仪式所淹没.宰牲仪式与回族穆斯林的清洁、节日、功修等仪式和观念密不可分.宰牲仪式具有非常丰富而生动的宗教人类学意义,它彰显了伊斯兰教牺牲自我、专心事主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遍布中国本土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神圣空间,于其间发生的礼拜仪式则以时间公约的形式,把宗教经典规则与穆斯林群体的宗教践履演绎成一种程式化、组织化的表达.清真寺建筑和宗教仪式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结构,将穆斯林个人、家庭与社区这三方面联系和组织起来,有效地整合了本土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情感.文章通过对中国内陆清真寺及其礼拜仪式的现场调查和采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于清真寺建筑与仪式这两种伊斯兰教物象的本土表达中所揭示出的世界宗教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纳顿节是土族特有的酬神祈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本文对其仪式展演中体现的神圣性与世俗性、娱乐性与功利性、规范性与随意性等二元对立特征,包含的农耕文化、军事文化、汉文化和本民族原生文化等多元文化因素,及其在土族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加强民族认同、调节社会矛盾、教化等功能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仪式象征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年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对之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从仪式象征的宏观研究、仪式象征的微观考察、仪式过程与象征结构的阐释、仪式象征符号的解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仪式象征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藉此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其研究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就中国仪式象征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仪式活动是大学日常生活中充满意义的文化事件,是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对思政教育和仪式活动关系研究进行认真梳理,深入分析仪式活动的导向、唤醒和激励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仪式活动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强仪式教育和宣传,为充分发挥仪式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深入挖掘,精心设计仪式,不断增强仪式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仪式的育人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人类学角度探析《红楼梦》中的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丽 《学术探索》2007,16(4):128-132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密文学之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通过总结《红楼梦》中的五种仪式即通过仪式、超自然能力仪式、丧葬仪式、替罪羊仪式、祭祀仪式,并分析其内在依据,将仪式理论与文学叙事结合起来,以探讨《红楼梦》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由于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影响,仪式消费被误读和曲解,一些仪式片面追求讲排场、比阔气,忽视仪式的本质和文化意义,仪式消费的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因此,重视仪式的宗教信仰、精神抚慰和文化传承作用,适度、理性地进行仪式消费,是当下精神消费亟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埃及丰富多彩的仪式体现了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国外对古埃及的仪式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埃及学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国内对于古埃及诸多仪式的研究比较少见。而在21世纪,相关的古埃及仪式类研究逐渐增多,也可以看出国内埃及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国内对于古埃及仪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古埃及种类繁多的仪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古埃及的文化与仪式。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传统岁时节日体系中的岁首大节,它至少含有三个要素:节日仪式、节日器物、节日精神。央视春晚是现代社会的春节新民俗,它在仪式的空间、过程、内容、传承区域、传承方式、功能以及禁忌等方面均发生巨大变迁;其变迁动因主要是:二元文化对立共生了岁时节日仪式,多元文化融合重构了现代媒介仪式。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的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蕴含着丰富的丧葬文化。从元杂剧可以看出元代汉族的葬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无论居丧墓葬还是扫墓祭祀都彰显出特定的风俗礼仪。举凡入殓、停柩、下葬、遗嘱、奔丧、吊孝及其服丧守孝、挂纸烧钱、培修坟墓、酒饭祭奠,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元杂剧丰富多彩而又鲜活的文化底蕴,于此丧葬风俗不难窥视中国孝文化的具体承传与表现。  相似文献   

12.
虎节仪式是流传于云南省彝族罗罗人部分村落的一种巫傩逐疫仪式,蕴含看丰富的巫术文化内容。本文就行巫术的三要素、相似律发生原理在仪式过程中的呈现,以及虎节传说中的巫术文化内容和象征意义进行集中阐述。  相似文献   

13.
高校仪典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模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因此,在充分认识高校仪典文化的内涵、把握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对于促进高校的文化熏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与自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闪婚现象是农村婚恋研究领域新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本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农村闪婚现象的产生以及快速发展。在对婚姻礼仪与过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婚姻原有的文化意涵逐渐远去,这也即是本文所称的文化流离。婚姻仪式的极大简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无力的表现,更是现代性观念冲击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客观结果。农村传统文化的流离与解体是农村青年闪婚的内在原因,而农村婚姻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也是通过传统文化的消解对农村婚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侯巧红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73-75,108
中日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两朵奇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日茶道文化在意境和精神气质上有着较大区别:中国的茶道仪式自然随和,圆润融通,日本的茶道仪式则过于拘于程序和礼节;中国将饮茶发展为日常生活艺术,日本则将饮茶变为俨然清规;中国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日本茶文化则是高高在上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学看来,公祭具有多元性、地方性、族群性、社会性和政冶性等特点.公祭的多元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达,公祭的地方性是地方性知识的一种凸现,公祭的族群性是族群认同的一个边界,公祭的社会性是社会控制的一个手段,公祭的政治性是一种文化权力的控制.因此,不可轻易否定公祭.但举行公祭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地举行,制定公祭的法律法规,严格公祭审批,使公祭能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能够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艺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茶艺的规范问题提出一个系统的讨论结构,分别论述了茶艺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制度性和技能性;茶艺具有表现、感动和感化的功能;茶艺评定的科学性、生活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准则;茶艺在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应用等。这些研究试图进一步完善茶艺的学术体系,并对现实的茶艺工作起到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影响,地方居民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普遍存在认同危机的现象,文化认同危机严重影响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的建构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记忆场所理论视角,结合黄山市“保徽、建徽、改徽”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保徽”传承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建徽”创造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改徽”拓展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研究认为通过对地方文化记忆场所的传承、创造与拓展能够有效地唤起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记忆,强化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从而长效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异类精神的文化再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志以自己的回族文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他试图以一种异质的文化资源补充、整合、再造汉语文明,其创作所展现的宗教世界观对汉语文化再造提供了某种独特的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迁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它有着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探讨鲁甸县回族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该县由此引发的未来发展机遇,以及传统文化变迁进程中回族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