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东棋盘上的伊拉克战略地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属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理论支派。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美国避开联合国、北约甚至欧洲盟友对伊动武有经济、政治、丈化、价值观等许多深层原因,但用地缘政治理论更能清楚地了解布什中东政策的本质。通过考察伊拉克的战略地位及其在中东棋盘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美伊战争后中东格局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陆海兼有的国家,有着非常复杂的地域位置,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苏联主要是一个陆权国家,与美国这个海权国家在国际上形成对峙的关系。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新中国建国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中苏间逐渐形成了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土耳其再三改变自身的外交策略,从伊斯兰传统和奥斯曼帝国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共处的历史经验中汲取灵感,以包容的、超越对抗的观念来看待地区和全球性问题,通过经济整合、政治和文化对话及外交方式解决地区冲突,推动多元力量的和平共存。随着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大中东地区和平、民主、发展的任务艰巨,集团对抗性的地缘政治战略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土耳其再三改变自身  相似文献   

4.
在近十年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欧俄能源关系出现变化的背景下,中东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宗派地缘政治矛盾突出是导致叙利亚国内危机最终升级为地区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俄罗斯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加大支持力度,是基于能源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及其一贯的地缘政治思维做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俄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中对叙能源地缘政治地位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欧俄能源关系和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俄罗斯、欧盟、中东三方能源地缘政治互动的分析,揭示俄介入叙利亚冲突的能源地缘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是一种战略地理学,属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一个理论支派.布什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美国避开联合国、北约甚至欧洲盟友对伊动武有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等许多深层原因,但用地缘政治理论更能清楚地了解布什中东政策的本质.通过考察伊拉克的战略地位及其在中东棋盘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美伊战争后中东格局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研究地缘政治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思想极具现实主义的权力色彩。为美国赢得并保持全球权力的主导地位是其地缘战略的终极追求。在为美国所归纳的攫取全球权力的"武器"中,睿智理性的布热津斯基虽然在著作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信心和自豪感,但也陷入了自己编织的地缘政治思想的"迷魂阵",实力与哲学的困惑、主宰者与领导者的纠结、目标与手段的背离、权力重心东移的拉力与牵制力的较量都使其矛盾不已、万分无奈。  相似文献   

7.
马格里布地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受到外族入侵。本文认为,马格里布地区的地缘政治演变对现代国家构建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历史编纂差异使马格里布地区诸国民族文化认同与定位呈现多元性与模糊性特征,妨碍了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对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多次异族入侵与伊斯兰体制历史遗产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前现代关系与政教合一思维的根深蒂固,不利于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上,第三次中东战争冲突的核心其实并非单纯是宗教上的分歧,地缘政治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后以色列所面临的复杂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及其国内影响安全的地缘政治因素(如疆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等),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探析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的安全战略,进而对阿以和平走向作出某种展望.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东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由亲美和反美力量组成的地区力量格局。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相对衰落、两场反恐战争以及"阿拉伯之春"等因素推动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转换。美国主导中东事务的能力下降,新兴经济体逐步在外部军事干预等问题上对其形成有力牵制;地区大国借机扩大其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可望形成相互竞争和牵制的地区力量格局;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仍在持续,宗教地缘冲突将成为该地区政治的重要特点,中国中东外交的相互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概念,“中南亚”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从概念区别来看,“中南亚”的出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主义概念差别较大,它是美国主导下出现的地缘政治概念,是中东的延伸.从地缘位置来看,中南亚紧邻我国,美国对中南亚的控制和影响对我国能源、社会、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这无疑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问题实质上是资源政治问题,对美国而言,地缘政治的实质是石油美元问题。1897年,威尔逊向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外交就是管理国际商务"。理解这句话也就理解了美国及其命运。石油关乎美元,进而关乎美国的命运。美国总统尼克松为美利坚民族做出的最卓越的贡献是。成功使美国摆脱越战并与中国修好,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对美利坚民族而言也许是致命的:他宣布放弃美元的金本位而将美元直接与国际石油挂钩。于是.原来可以支持美元坚挺的美国工业——哪怕是军工产品,径直变成了脱离国民劳动且远离本土的资源产品即国际石油。这样,美元的坚挺就要靠国际大宗消费品石油的采购以美元结算来保证。从劳动形态上说,今后支持美元的就不是国民劳动而是国家对外战争。由于美国不是把重心建立在国民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中东能源结构性矛盾与中国—中东石油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东石油合作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中国能源安全本质上是中东地缘政治安全。中东地缘政治具有结构性矛盾、长期化和难以解决等特点,影响到中东石油的安全和稳定供应、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国际油价稳定,也意味着中国能源安全将长期受中东和其他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影响。尽管近年来中国—中东能源合作取得长足进步,但双方存在的问题和限制性因素仍显而易见。迄今为止,中国在中东特别是海湾产油国没有获得如苏丹那样的参与当地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重大上游油气合作的突破性成果,中国与中东的油气合作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在论述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中东破碎地带与利比亚战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中东地缘政治版图的破碎性格局是导致该地区动荡不断、频频成为西方武力干涉目标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战后英法进行"委任统治"是导致中东地缘版图碎片化的罪恶渊薮。当前正在进行的利比亚战争,既是中东地缘版图碎片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进一步分裂阿拉伯世界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卡塔尔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历程,充斥着阿拉伯国家间紧张局势和地区政治不稳定等能源地缘政治因素.其能源出口结构逐渐转向天然气,实际上是将天然气作为优势产品出口而最终成为世界天然气市场上举足轻重角色的战略意图的体现.面对美国天然气革命带来的冲击和亚欧天然气市场价格“溢价”,卡塔尔积极调整天然气出口战略,将天然气出口到经济增长较快、需求旺盛、价格较高的亚洲市场.卡塔尔的战略调整,符合其能源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的8月7日,格鲁吉亚对南奥赛梯发动的“清场”行动在遭到俄军沉重打击后以失败告终。这场为期五天的俄格战争不仅使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使一年来俄格、俄西关系处于既对立又联系,既斗争又对话的胶着状态。不过,一年来,格局的主线是斗争和较量,并且呈现出常态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缅甸政局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昂山素季及其政党几经波折,几度起伏,终于尘埃落地,在2016年3月选举中赢得胜利,并将领导缅甸人民朝着新的方向前行。缅甸的变局是东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有力撞击,其结果如何尚待观察。中国有理由比其他大国更加关心缅甸政治变局后的政治走向,尤其关心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究竟发挥积极的作用还是成为一种负能量?中国人对于新任领导喜欢用的一句话是"听其言、观  相似文献   

17.
中东剧变三年多来,中东地区格局转型步入深水区:政治转型国家遭遇三大困境,日渐迷失前行方向;中东剧变初期形成的格局再被打乱,"新中东"加快恢复"旧秩序";地区权力结构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中东进入新的动荡期;中东乱局还促使美国加快战略收缩,由此使地缘争夺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中东地缘政治发展趋势以及未来该地区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潜在影响,并就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提出了建议,并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依赖中东能源;中东政治动荡的危险正在增大,中东油气供应存在极大风险.中国的中东能源安全战略应包括:转变外交理念,平衡在中东的能源利益与不干涉内政原则间的关系,建立与中东能源供应国的相互依存关系,制定中美能源合作的长期目标,建立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功能性多边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东地区蕴藏的石油资源品质好、埋藏浅、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在国际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美国的历届政府非常重视对中东地区的政策。本文分析了自20世纪初以来,伴随美国在国际体系中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中东地区能源战略的变迁。最后分析了美国中东能源战略的特点及其未来的走向,认为美国中东能源战略与美国的地缘战略、谋求霸权、军事行动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20.
“9·11”后,新地缘政治实体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以及普遍的经济减速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WTO坎昆会议失败等一系列事件,以及美国日益增长的单边主义及其对国际规则的漠视,亚欧合作愈加迫切。亚欧两大地区以及这两个地区中的国家有必要明确它们对于彼此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政策。亚欧都意识到了美国超级强权的压力,它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在美国主导的单极时代中,如何增进合作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帝国式的傲慢以及全球性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