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李慎之葛剑雄先生《我看东西方文化》一文中详细说明了东方和西方的概念,对于澄清目前文化讨论中的概念极有贡献。现在提出几点意见,以为补充,并与葛先生商榷。一、到底什么是西方,什么是东方?我历来反对随意使用东方文化这个名词,西方文化因为有一...  相似文献   

2.
我看东西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看东西方文化葛剑雄在近年的文化讨论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常用的概念,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优劣和消长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但是人们对东方或西方的界定往往相当模糊,因而在对话或争论中常常不得要领,甚至自相矛盾。我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的环境有这样一个认识:宇间任何一事物都具有其存在性、个体性、整体性、封闭性、复合性和可分性。我们在探讨这一认识时,进一步发现,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以上特性,同时又始终存在着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东方文化认为是阴、阳、中,而西方文化认为是负、正、零。中和零既是一个事物的诞生地,又是一个事物完成一次循环发展过程的终结地。在人类目前所能认识的自然界中,无论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事物,无不遵循着这一自然法则。人类文化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们发现,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人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环境陶冶出不同类型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是如此,就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不同社区的人,也是多少有些区别的。当人们这样说时,其实就已经有意无意地把文化与社会这两个东西当作性近义通的事物等量齐观了。这就使我们可以暂时避开概念,把议题转到文化与社会,文化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关系上去,籍以说明两者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化具有共通性和差异性。西方文化的核心理性,有许多积极成果值得借鉴。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互动碰撞,东方文化及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取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伟大复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全国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西方文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是二十世纪,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国外学者热衷的课题。我国一些学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展开过一些研究,以后由于多种原因,冷落了这一课题,使它成为我国学术领域的一块空地。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在于光远、周扬、黎澍等同志关心支持下,上海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20日至27日,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与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东西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讲习班。正在杭州参加全国东西方文化协调工作会议的国内外学者黄万盛、纪树立、赵鑫珊、朱维铮、陈鼓应、王元化、庞朴、李泽厚、肖(?)父、包遵信、梁从诫、成中英、黄克剑、沈善洪(以讲课先后为序)等人应邀共作了十五次专题报  相似文献   

8.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曾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化研究热潮,前后长达二十余年。历史进入八十年代,当代中国学术界又一次欣起了文化学研究热潮。同前一次热潮一样,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问题,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研究者都在论著、讲演中涉及到这一课题,并陈述了各自的见解。一、关于东西方文化的概念在确定什么是东方文化,什么是西方文化之前,首先要界定文化。什么是文化?近代以来,国外已有数百个不同的答案。当前我国文化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化有广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很密切,被称为姊妹学科。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称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研究范围包括人本身及其所创造的文化,是关于人类研究最全面的社科群。它从生物学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包括对人类本身的发展史和人创造的文化的发展史的各种宏观、微观的研究。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意义上的功能,更加需要认识到城市的文化意义。20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为我们投展了城市社会学的想像力,是城市研究的另一条进路。在文化研究看来,城市的表象有其深层的文本保证并提供意义;文化研究对城市进行了再定义:城市被看成了大写的、透射出人文精神的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大有用武之地,不仅是为了研究转瞬即逝的事物,而且也是为了辨析和识别希望,为解决新世纪的困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组织与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贵华 《东南学术》2007,(5):117-122
自组织是事物或系统自我组织起来实现有序化的过程,但从更深层次分析,自组织还是复杂事物或系统的一种进化机制或能力。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的意义。社会是与国家、市场相区别的相对自主的领域,社会生活微观层面的整合和协调更需要自组织机制来实现。任何一个社区都要纳入整个城市和国家政治体制和公共管理体系之中。但社区作为相对独立完整的地域性人群社会生活共同体更需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这就离不开自组织机制作保障。自组织更符合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性,从总体上和发展趋势上着眼,社区共同体的自组织优于被组织。目前,我国的社区还带有明显的行政化的他组织色彩,社区自组织能力还较弱。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社区自组织机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财税法研究多以西方的制度和理论作为立论和评论的标准,但中国是一个以家产制为特点的国家,家族制下的税收难以形成理性的财政税收制度。东方人永远保留着东方人的习性,东方税制与西方税制永远存在着差异。西方税法理念是由一系列原则作为支撑的:第一,无代表即无税收原则;第二,税收公平和量能课税原则;第三,纳税人权利保护原则。中国古代专制政治没有产生税收民生,由此无法安排细致合理的税收制度以使纳税人达到平等。这样的原则在东方传统社会则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多维性和多层面性决定了文化问题的极端复杂性,而文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又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人类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遵循一般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相结合的原则,着重结构——功能分析的科学方法,探讨人类文化这一特大系统最一般的结构及其功能,力求从总体上弄清文化大系统自组织、自调节的内在协调机制问题,以期从元文化理论的角度,为今后的文化研究提供一点方法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意识和潜意识被看作是人的内在的主观状态和人格组成的不同部分,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的潜意识形成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但是他们对潜意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分析了潜意识这一真实的人性与人的生理之间的关系,指出阴阳调和是管理潜意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其形态学上,在其特征的抽象概括上,在其社会功能的描述上,一个多世纪来可以说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毫无疑问,这是中华民族自觉意识增强的结果,是民族觉醒的有力杠杆,是八十年代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起点。然而,历史的演进不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随着中华民族在八十年代进入空前的民族反省阶段,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当酝酿着新的突破。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兴起,本来是中华民族历史反思的结果,但世界范围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6.
葛剑雄在《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著文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和比较东西方文化,首先必须明确其概念,在此基础上,方能确立基本的观念。一、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时间(时代性或阶段性)和空间(地域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时代(或阶段性)的差异,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远比东西之间或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要大。三、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无优劣之别,但在不同时代,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肯定西方文明在近二三百年间的先进地位,并不意味着中国文明和东…  相似文献   

17.
重视文化研究是孙本文等社会学家在20世纪前期形成的中国社会学优良传统,尽管孙本文的文化社会学有泛文化论倾向,但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学研究取向。在"左"倾政治思潮的压抑下,中国社会学连同其文化研究被禁闭,改革开放后也未能对文化研究给予足够重视,这不利于避免社会学研究的表层化倾向。费孝通呼吁加强社会学的精神文化研究,对于重建中国文化社会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因社会生活网络化和消费社会到来而引起的价值观念变迁,也要求提升文化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为推进文化社会学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哲学创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地位,要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加以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进而研究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9.
“自我”是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热点之一,也是文化撞击给中国文化提出的严峻挑战,更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对中西方文化“自我”设计的原理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知与把握。本文的努力就是通过东西方文化“自我”形态的比较,探索建立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我观。人情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自我”设计中国文化在关系中确立自我,认为自我是各种关系的复合体。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自我确立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呢?抽象的“生物我”如何变成具体的社会我呢?为此,传统文化设立了这种个体心理与社会互动的机制:面子与耻。面子与耻是中国文化十分突出的文化现象,凡是留心观察中国人行为的人,几乎都认为支配中国人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原则是面子观念。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而三女神  相似文献   

20.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的多元文化互动已经具有全方位、多领域多因素连动、内容和形式都灵活多样的特点,对社会变迁的影响面也更广、程度也更深,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也更多.当前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区域化倾向不断增强,社会形态的单一性不断削弱,社会风险不断加大.文化鸿沟的人为扩大与文化的无序互动是实现社会和谐变迁的最大障碍.实现社会和谐变迁必须正视多元文化的全球性互动,增强参与文化互动的主体意识,注意多元文化互动的和谐性,及时化解互动中的不和谐因素,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